野山:說股市人的品德(6)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7月31日 17:47 新浪財經 | ||
上海金匯/野山 僅僅靠幾只大盤指標股來維持指數是不行的,這不,南航和寶鋼一跌,大盤就陰風嗖嗖。它們一跌,大盤尾市就盤不住了。而以海虹為首的網絡科技股雖然走勢很強,但大盤不買帳。為什么?很簡單,一是權重的問題,它們很難與大盤股比;二是今年行情的主流不是科技股,而是國企大盤股。 但是,只要科技股能就此頑強地反復地上揚,做出賺錢的效應來,不怕大盤不跟上,F在的點位,如果龍頭效應還出不來,下一臺階的可能性就比較大。 我們還是來探討一下股市人的品德。 上次說過,中國出不來巴菲特,并不是投資者的錯誤,而是市場的不規范,能夠適應市場的規律不能形成。比如業績的概念,由于很長一段時間上市公司的業績波動太大,沒有規律可循,即便有一定本領的投資者也沒有掌握一切的底氣。 股民通常被分為三等,即散戶、中戶和大戶。各地的情況不同,一般情況,散戶的資金量少則幾萬十幾萬多則幾十萬上下,中戶的資金量在幾十萬到百萬上下,大戶呢,一般是百萬或者數百萬以上。這是從資金量分的。其實,在我看來,幾百萬乃至幾千萬以下的一般投資者,都應該算是散戶。因為,這類投資者有一個共同的“散戶投資方法”,就是憑著自己對大盤的分析,在市場上與莊家逐利;或者,通過道聽途說,通過一些沒有確定把握的消息,確定自己的投資策略。 散戶在這個市場上投資或者投機,賺錢的機會很不均等。在90年代上半期,雖然市場尚在發展初期,但是散戶有賺大錢的機會。當時,有很多散戶經歷了一夜之間成富翁的奇遇。為什么?初期的機會來得猛,在一定程度上有機構散戶均等的一面。比如啟動行情,機構可能確實占了先機,提前建倉了,但是,一旦行情起來,散戶只要跟進,照樣賺到發笑。 有一些散戶,在賺了大錢之后,覺得這樣的大賺有些不踏實,于是急流勇退,就保存了勝利果實。如果很貪,覺得這個市場到處都生產銀子,隨時都想賺錢,那就會出問題,很可能被市場消滅。 記得1993年11月10日,申華股份(原名,現在叫申華控股)當天從31元一度上漲到70多元,有一個朋友,30多萬元在此前的19元左右買進,高興得快要發瘋。但是,他犯了一個錯誤,就是在70多元的時候沒有賣出,相反,在回調到50多元的時候,認為機會來了,反而融資50多萬元(那時候股民向證券公司融資非常容易)在50多元價位買進。后來,你打開k線一看就知道了,這位朋友被強行平倉,“光著身子”永遠離開了證券市場。 那時候,機會對于散戶來說,每年都有一兩次,如果大行情來了就做一把,差不多了就出來,還真的有很多散戶在發財。但是,人的本性是什么?就是永遠不會滿足。于是才有血流成河。 后來,那種齊漲齊跌的大行情機會越來越弱,至少,漲跌的先后會拉長時間,漲跌的幅度差距也越來越大,于是,散戶賺錢的難度在加大,莊家越來越狡猾。但是,那時莊家就是股價的主宰,要漲就漲,要跌就跌。作為散戶,獲取莊家的內幕消息就成了很重要的成功方式了。 于是,小道消息滿天飛,其結果,當然是莊家反用消息出貨。 股市任何一種有效的賺錢方式,只要被散戶掌握,就肯定要變味兒。因為正如我們一直強調的,這個市場永遠是散戶賠錢多。知道了這個道理,就會明白。市場的主要力量一定會利用自身的絕對優勢賺取利潤的絕大部分。既然這是規律,就應該明白,一旦散戶掌握了一種方式,你趕快注意回避——不管是什么好方法。 現在,股市投資就更難了。跌,散戶倒霉,漲,也與散戶無緣。為什么?因為散戶看好并且建倉的股票,不論好和不好,機構都回避了,沒有大資金照看,即便好股票,長期下跌也是必然;機構看好的股票,散戶不敢買,比如國企大盤股,過去十多年的死亡板塊,現在被機構相中,大盤漲了,與散戶有什么關系?看看那些疊創新低的股票吧,那一根根沒完沒了的陰線,是散戶的淚。 將來,散戶都把國企大盤股當作發財的機會了,把別的股票都拋的差不多了,情況就會有變。 (與野山聯系:ysv@21cn.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