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子恒
股指的弱勢之中,市場一直希望能夠有強勢板塊與個股出現凝聚人氣,穩定股指,畢竟,熱點是行情運行的靈魂所在。近期以華工科技為首的小盤科技股逆市有所表現,使得市場對科技股帶動市場走強寄予厚望,但科技股能否再度聚起人氣嗎?我們認為,就整個科技股的啟動而言,其時機目前還沒有到來。
科技股這個概念寵雜而寬泛,市場一直就沒有(也是難于)給其一個明確的界定。2000年大牛市行情中,網絡股是高科技中的中堅一員,一度成為市場炒作的領軍,其翻江倒海的表現,創下市場只要“沾科”“觸網”,股價就可以雞犬升天的神話;網絡股退潮以后,市場又挖掘出光谷、納米等諸多概念,但怎耐股指已高,股價在高起點上已難有更多的市場認同,題材的發揮受到了市場層面的制約。其后,電信股因高成長的預期而慣以高科技之名,有一段時間也成為市場追捧的對象。相當長的時間里,“科股不敗”的神話曾使得許多上市公司望風而動,紛紛與科技“聯姻”、“攀親”,相當一批與高科技并不沾邊的公司干脆更名為“XX高科”。但最終時間的試金石刨去虛假題材的一切華美外衣,決定股價最終的因素是業績,許多科技股的股價最終回歸其基本面,股價有的從原點回到起點,重新淪為5、6元錢的“三線股”。
應該說,因為市場的因素,上述的現象使得科技概念在股市中泛濫成災,到現在還留有后遺證,最突出的表現之一,就是使人們真正辨別哪些是真正的科技股,一只帶科技的股票上漲時,市場想起的同類股票是誰?這是“題材”逐漸缺乏感召力的基本面原因。
按照市場慣常的理解和似乎是“約定欲成”的定位,粗略地劃分,大致將兩市中的“科技股”分為以下幾類:第一類,是為科技產品提供孵化服務的公司,如深科技、清華同方、方正科技、蘇州高新、南京高科、哈高科等等之類。第二類,是分布于IT、通信、光電、電子等等具行業成長潛力的、技術與知識密集產業的公司,如華工科技、隆平高科、長城電腦、方正科技、上海貝嶺、中興通訊、大唐電信、東方通信、億陽信通等等,上述兩類有些在經營生產兼有孵化與科技開發而難以截然分開。第三,是一些稀有資源,以及新能源、新材料的開發生產,因產品或“稀有”或具科技含量,因而也有市場認同度,如東方鉭業、稀土高科、皖維高新、天利高新等等。第四類,就是那些主業其實屬于傳統產業,并沒有多少科技含量,僅只是依靠“重組”有高科技之名而無其實的企業,這類公司規模相當巨大,行業及產品分布相當寵雜,股價一般在歷史上大多經歷過較有力度的炒作,其后多陷入長線的沉寂之中,走勢一般成為莊股而自成一體,或者逐漸脫離“科技”行列而與重組題材聯動。
上述四類公司的表現,絕大多數的個股目前仍處于熊途之中而沒有表現,而這一局面目前有著走強的內外部促動契機嗎?從基本面來看,受整個上市公司業績整體欠佳影響,“重組類”科技股業績不敢恭維,“真正的”正統高科技公司業績也多沒有增長,有些還處于下滑之中,如中興通訊、長腦電腦之類;而清華同方、中興通訊過高的溢價增發或者配股,使市場在預期高回報破滅之后更多了一層圈錢的恐慌。應該說,這些股票短線至少還還需要相當時間的沉淀,才會引發市場再度關注。
從近期市場的走勢看,股指處于大調整格局中,小盤科技股如華工科技之類股票的走強,一是范圍不大,二是力度還有限,市場向上缺乏更多的上漲預期;在題材上不是成長性而是小盤股本的擴張的想象。故后市即使是華工科技繼續走強并帶動小盤次新、或科技股聯動,那也只能視為個股行情的演進,而不會是整個科技板塊的啟動。當然,無論是什么股票走強,市場只要有強勢個股出現,就應該視作市場的好的跡象。而科技股整體最終何時才能走泥沼,還需要有市場本身靠訴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