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憲
受到降低券商傭金刺激的大盤,靠上海本地股的大幅拉升上漲,大盤走出一波較為強勁的升勢,但是市場仍然顯得十分疲軟?赡苁侨藗兤届o思考后,感覺到降低傭金確實僅僅是象征性的,刺激大盤上升還是需要更為實質的利好。現在市場上對券商降低傭金對股市的影響正在進行評估,但是所有的分析文章都忽略了一點,如果從戰略上看,降低傭金的作用
實際上是“零和游戲”,所有股市參與者節約的交易費用,其實就是券商的“損失”。假設一年中投資者減少了100億元的傭金支出,也就意味著所有證券公司的傭金收入減少了100億元,半斤對八兩,贏家和輸家都是股市中的參與者。
降傭金與降低證券交易印花稅性質不同,降低印花稅是國家財政“讓利”,減少了市場的一塊“漏出”。如果一年印花稅在0.4%時需要上交400億元,則降低到0.2%時,每年只需200億元即可,另外的200億元就會保存在市場,這兩者是有顯著區別的。就此看來降低傭金的作用有限,根本算不上是什么利好,最多是券商讓利與投資者。另外相比降低交易印花稅50%幅度,許多原告就享有優惠的大機構、大資金在傭金上再降低交易成本的幅度有限,至于廣大散戶在原來0.35%的水平上能否降低一半到0.175%(這和降低交易印花稅50%幅度力度相等),還需要觀察。如果眾多個人投資者得不到這樣的實惠,降低傭金的好處就遠遠低于上次降低交易印花稅的所謂利好,市場沖高后的走勢疲軟也是正常的。
從各種消息和反響來看,倒是市場主力之一的券商受到降低傭金的巨大沖擊,所有證券公司都在內部緊急開會,商量“應對措施”。各大披露的券商傭金價格大戰已經打響,這實際上會讓證券公司的精力分心,根本無法關注目前的行情。市場的表現其實是比較理智的,部分強莊股拉升沖高后,缺乏更多的機構資金跟進,大盤走勢又顯得徘徊。看來一個所謂的政策性利好資源被投資者消化,現在許多機構都在等待下一漲牌--新股配售,這里做些簡單分析:
眼下有許多文章,對新股按市值配售寄于較高的期望,也可以認為是今年刺激股市的最大一個政策措施。筆者有看法是,資金流入股市是“動態的”,完全視行情好壞“侍機而動”,不能用靜態的存量資金百分比去判斷。從1999年“5.19”行情到2001年上半年,外圍資金一直在源源不斷流入股市,原因很簡單,因為大盤處于上升狀態。而2001年下半年股市大跌后,總體看資金是在慢慢流出,但是前提是先有較大的行情,然后才有資金跟進。
恰恰在這一點上,許多大機構者認為今年是一個“調整年”,主基調是箱體整理,前不久公布基金年報時,大多數基金經理也持這一看法。配售政策要有威力,能引進大量資金,首先需要有較大的行情做前提。如果走勢一直不溫不火,大盤的波動有限,這一切都對資金的導入是不利的。能否靠盤內機構打一把,使行情火爆起來,讓外面的資金進來,你盡可以發揮想象力。但是這一波反彈告訴我們,新的增量資金進來并不多,特別是當指數走高后,為單純搏新股配售買老股的機構或者個人就不會考慮大盤的風險嗎?
有人把現在一級市場的5000億資金看作是現成的“后備力量”,這是不了解股市。特別是大機構哪家沒有幾個億現金放在外面,看看投資基金,平均倉位只有50%左右,券商、社會法人等出于風險控制,倉位與現金也必須保持合理的比例。如果流通市值是15000億元,人們手中持有5000億元現金是再正常不過的,你不可能讓他們都去100%買股票,萬一股價大跌怎么辦?每當新股申購時,眾多不滿倉操作的資金你幾十萬,他幾百萬,當然大機構和基金可能是幾個億或者更多,大家匯集在一起,就形成了數量可觀的“一級市場資金”。只要股市不斷擴容,二級市場在壯大,一級市場資金必然也同步增加,因為大多數機構和個人進入股市大致是60%--80%資金買入股票,其它的資金作備用,這樣可以進退自如。
不過從心理上講,配售政策還是有點作用的,在沒有出臺前,許多人會抱有期待,這樣大盤下檔的支撐仍然比較強,至少機構可以利用這一題材再炒一把。從這個意義上講,如果新股配售晚一點出來,行情延續的時間會長,畢竟朦朧的利好可以讓人想看一下效果怎樣?新股配售這一張牌打完之后,政策資源就不多了,反彈的火把可能將慢慢黯淡下來。
股票短信一問一答,助您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