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生活也慘淡 基金管理費“固定”收益頗高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9月09日 10:10 北京晨報 | ||||||||||
自今年4月份以來,大盤跌幅達到了27%,不僅中小投資者對股市的下跌無計可施,連機構投資者的窘困也要加上一個“更”字。記者在調查中發現,由于經營方式的不同,機構生存狀況差異很大。 收益情況良好的機構不多
如果以純操作的角度看,大盤自4月份下跌至今已整整五個月,這其中最成功的機構當數因“國資委令國有企業資金撤出股市”而受益的大型國企資金。這部分資金“因禍得福”,不但避免了風險,而且賣了個最高價。 除去這少量的機構外,生存情況最佳的就是旗下基金規模最大的基金公司。雖然基金凈值損失在20%以上,但由于有管理費這塊“固定”收益,很多基金公司仍然收益頗高。從最新的基金半年報看,僅博時、華夏、南方、嘉實、易方達等十家管理費最多的基金公司就從股市拿走9.2億元。 在虧損中掙扎者不少 在這類機構中,以做莊模式的私募基金和在高位一路判斷錯誤而持股下來的職業機構為主。來自證券公司的消息顯示,很多以前經常露面的機構已經“消失”了很久,而公司的自營盤損失數額也很大,在1500點附近大規模砍倉的不少。 生存成難題的也很多 這類機構分為兩類:一類是因違規操作導致危機的機構,比如德隆和浮出水面被托管的券商,它們或因重倉股出現問題,或因違法經營造成“黑洞”;另一類是因被套導致資金鏈緊張而被迫拆錢的融資戶。據記者得到的消息是,不光莊股,很多組合投資的融資機構的損失早跌破“砍倉線”,這些機構或因人情關系,或其他原因,雖未徹底死去,但確實在等死的狀態中,股市如果再有下跌,它們絕難承受。(晨報記者 高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