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基金債券 > 新基金業 > 正文
 
發行詢價給基金注入強心劑 基金或成最大受益者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9月06日 14:21 北京現代商報

  在新股首發上市連續跌破發行價,新股面臨發行風險的關鍵時刻,在《公司法》、《證券法》已經刪除了新股發行價格須經監管機構核準的規定后,8月31日,證監會終于推出了《關于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試行詢價制度若干問題的通知》(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通知》),公開向市場征求意見,在《通知》正式出臺前,暫停新股發行。

  新股發行方式的變化將可能成為基金的巨大利好,這對于過去幾個月以來處于窘境
中行抵債資產網上營銷 咨訊盡在華夏近視網
新浪彩信 幽雅個信 大獎新浪iGame免費抽
的基金來說是一針強心劑,特別是對于封閉式基金,使其再度向其面值回歸增加了一個重要的砝碼。博時裕華基金經理施斌表示,新的詢價制度給了市場、機構投資者和流通股東更大的發言權,進一步體現了對市場和投資者的尊重,對市場的影響是正面的。

  發行制度創新

  所謂的新股發行詢價制度,簡單地說就是誰家的股票發行價多少。原來由證監會發審委來決定,現在要讓買家說話,讓機構投資者們來定價。業內人士表示,這標志著新股發行市場化的關鍵樞紐——價格形成機制趨于完善,詢價的對象機構投資者尤其是基金可能成為最大的受益者。

  國內股市的發展過程中,新股的發行制度變化較大,1990年到2000年,采取的是行政審批制,其后是核準制,但新股主要是依據每股凈資產、市盈率等,由發審委來定價,比如,按照不低于20倍的市盈率、不低于2倍凈資產的標準,若一家公司首發新股,每股凈資產2元,要發5000萬新股,則它能募集2億資金。

  這當中有許多弊端,比如,近來市場反響強烈的“瓊花事件”,江蘇瓊花竟然在發審委的眼皮子底下,通過虛假信息的披露堂而皇之地登入中小企業板的殿堂,此后,蘇泊爾(資訊 行情 論壇)因將巨額補貼收入算到凈利潤中,導致每股收益虛高,最終引發了公司發行價格的虛高,導致該股在上市首日就跌破發行價。

  國內的新股高溢價發行,有的能達到市盈率的88倍,而在境外成熟的資本市場一般是10倍。因而,監管部門此次擬推新定價制度,包括在新股發行時不單是由證監會發審委來決定,而是要讓買家來說話,由機構投資者代表買方來競價決定新股的發行價格。

  詢價制度利好基金

  詢價制究竟對誰最有利?中證資訊徐輝表示,同樣的東西可以少付錢買到,這就是詢價制帶來的好處,它顯然利好于買方,利空于賣方。從詢價制前后的情況來看,上市公司發行市盈率下降是必然的趨勢,所以未來發行人賣出股份相對而言錢拿少了,而流通股東出錢相對也少了。徐輝表示,機構尤其是基金由于獲得20%數量的配售,確實會獲得相對較大的好處。至于基金會否騰出錢來向一級市場傾斜,這要看發行細則下一步如何細化。至于二級市場價值中樞將會降低這個問題也無需擔心,二級市場價值中樞一直就在下降。

  業內人士表示,基金從詢價后20%數量的配售中獲得的好處顯然要遠遠大于市值配售下的新股申購收益。因此出現基金主攻一級市場申購的極端現象也不是沒有可能,一批歷史上的“新股專業戶”也有可能以各種機構的面目回到市場中來。

  基金經理稱有利中小投資者

  與業內人士表示詢價制有利于機構投資者尤其是基金不同,施斌表示,新的詢價機制對中小投資者尤其有利。以前,機構投資者定價能力更強。在新股申購的時候,機構投資者如果認為市場對新股估值偏高,他們在上市后會首先拋售。而個人投資者的定價能力較差,對時機的把握也較差,F在,個人投資者就可以利用機構投資者的專業能力,享受跟機構投資者同樣的價格申購新股。

  股票試行詢價制度對機構有何影響呢?施斌認為,在新的詢價機制下,機構對定價的影響力更大,這種影響是正面的。同時對機構的估值能力有了新的要求。由于新股上市的歷史較短,從而增加了對新股估值的難度。但是作為機構投資者,對上市公司進行判斷是其基本責任。

  不過,一位市場分析人士指出,投資者需要冷靜,畢竟中國證監會出臺的只是一個臨時性措施。世紀證券的萬銘表示,目前新詢價制度的細則還未出臺,尚留許多疑問,而且向詢價對象20%的配售比例對機構而言較低,短期內可能對發行格局影響不大。上周市場先漲后跌的走勢也印證了這一點。

  (商報記者 傅樂樂)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基金新聞 全部新股新聞




評論】【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2004雅典奧運盤點
議機動車撞人負全責
新絲路模特大賽
新浪財經人物(1500個)
可口可樂含精神藥品?
同學錄開張歡迎加入
二手車估價與交易平臺
出國辦護照完全攻略
張學良的紅顏知己連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