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基金遭遇誠信危機 市場的道理在哪兒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9月06日 08:50 證券日報 | |||||||||
文風/文 上周最搶眼的新聞有兩條:一是上市公司半年報業績增長3成。滬深兩市共有1376家上市公司2004年上半年加權平均每股收益、加權平均每股凈資產、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分別為0.14元、2.59元和5.41%,高于去年同期的0.10元、2.54元和4.11%,增長幅度分別為40%、2%和32%;1368家上市公司今年上半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559.09億元,同比增長32.18%
這一喜一悲的消息在同一周出現,的確令人匪夷所思。按理說,上市公司的業績是其股價的根基,業績好,股價自然就高。但是目前的市場景況是上市公司中期業績大幅增長,股價卻創出新低。這看似有背常理的現象,實際上并不奇怪。因為,市場總是最有道理的。 對股票市場而言,業績不是萬能的,沒有業績是萬萬不能的。就在上市公司公布2004年中期業績大幅增長的同時,作為證券市場的基石——誠信卻降到歷史的最低點。不僅上市公司遭遇誠信危機,券商、基金以及其他中介機構也都遭遇誠信危機。換言之整個市場都遭遇誠信危機。由于處罰力度偏輕更是助長了上市公司不誠信的風氣,目前已有愈演愈烈之勢。據統計顯示,在今年六七月間的44個交易日中,滬深兩地上市公司中受證監會立案調查和證交所公開譴責的次數高達26次,平均每兩天就有一家上市公司收到監管層出示的黃牌。而在2003年的一年中,上海證券交易所總共也只發布過14次公開譴責公告。 剔除同時受調查和譴責的因素,共有24家上市公司榜上有名。僅在7月,就先后有江蘇瓊花、托普軟件、伊利股份(資訊 行情 論壇)、深大通(資訊 行情 論壇)等四家上市公司被證監會立案調查,創出今年單月立案數量之最。而中小企業板塊首批上市公司江蘇瓊花(資訊 行情 論壇)更是在上市后不到20天內,便因信息披露違規而遭譴責,創下兩市上市公司遭公開譴責的最快紀錄。 在一個沒有信用的市場,股票發的越多,危機就越多,危害也就越大。 上周基金再次走到歷史前臺。尚福林在第28次基金業聯席會上指出,要強化監管,努力營造有利于基金業發的政策環境,積極鼓勵創新,進一步促進基金業的健康發展。據悉,目前獲準開業的基金管理公司有40家,共管理146只基金,基金規模已超過3000億元,相當于股市流通市值的25%左右?磥砘鹬鲗袌龅淖饔迷絹碓街匾。 中國證監會8月30日公布了《關于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試行詢價制度若干問題的通知》?征求意見稿?的起草說明,《通知》主要對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詢價的程序、定價機制及發行方式等問題進行了規范。證監會同時公告稱,新老政策的銜接為保證公平、公正,在《通知》正式發布前,除上市公司再融資外,暫不安排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股票發行價格通過市場機制形成,證監會此舉既是落實證券法修正案草案的有關規定,也是恢復市場本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