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債市熱點聚焦 > 債券市場 > 正文
 
給次級債潑點冷水 熱銷不能掩飾其背后的問題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7月14日 06:15 上海證券報網絡版

  在2006年大限日益逼近、銀監會加強資本管理和商業銀行加快改革步伐的背景下,次級債以其高效、便捷、靈活補充資本的特點注定成為各家商業銀行熱捧的對象。日前,中國銀行140億元次級債券的成功發行進一步掀起了商業銀行的熱情。而投資者似乎也被這一熱情感染,不惜拋出重金大量購買。這顯然不是一個理性市場所具有的表象。至少在目前的情況下,次級債熱頗有些非理性繁榮的味道。因為,在筆者看來,次級債熱并不能掩飾隱藏在其背后的問題。

千件數碼產品1元熱拍 新浪點點通個性smsDIY
海納百川 候車亭媒體 財富之旅誠邀商戶加盟

  首先,商業銀行相互持有次級債券可能會引發系統性風險。在很多人看來,《商業銀行次級債券管理辦法》的一大亮點,就是允許商業銀行可以相互持有次級債。筆者并不這樣認為。在筆者看來,這是監管當局為幫助國有商業銀行盡快充實資本金的無奈之舉。

  在一次次剝離不良資產和注資之后,國有銀行的資本充足率仍未能達到監管的最低要求,并成為專家學者們詬病的對象。允許商業銀行發行次級債券自然就成了最佳選擇。但目前以保險公司為主力軍的投資者受政策及自身實力所限,遠不能消化國有銀行為充實資本所需發行的巨額次級債。無疑,允許商業銀行相互持有次級債可以輕而易舉地解決這一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在發行利率相同、購買金額相同的情況下,商業銀行之間相互持有次級債僅是一個賬面上的數字游戲,商業銀行之間無需發生實質的資金轉移,用空手套白狼來形容絕不為過。但銀行之間相互持有次級債可能引發的巨大系統性風險是不能忽視的。因為,其中任何一家銀行出現償付危機,將連鎖性地帶動其他銀行出現危機,進而出現金融恐慌。這早已被日本的情況所證實。而此次中國銀行次級債的發行成功,很大程度上就是得益于其他商業銀行的捧場。如果各家商業銀行達成一致,以較低的利率相互持有各自發行的次級債券,就有可能埋下系統性風險的隱患。這必須引起我們的注意。

  其次,次級債券作用十分有限,并非人們所認為的那樣大。自1998年巴塞爾委員會允許將符合一定條件次級定期債務計入銀行附屬資本以來,越來越多的國際大銀行通過發行次級債券來補充資本金。但數據顯示,國際大銀行核心資本在全部資本中的占比始終保持在70%左右,次級債券在剩余30%附屬資本中的占比僅40%左右。究其原因就在于,次級債券只不過是商業銀行在暫時性資本不足情況下彌補資本的工具,其作用僅限于此而已。

  被國內商業銀行所推崇的解決資本充足率低下問題絕難實現。因為,次級債券既非純粹資本工具,又非混合資本工具,只是一種復雜的債務工具而已,最終還需要銀行來償還。次級債充其量只不過是為銀行解決問題提供了短暫的緩沖期,如果銀行在緩沖期內不下大力氣加快改革,妄想通過發行次級債解決問題,只能進一步惡化問題。此外,根據次級債的定義,除非銀行破產清算,不能用于彌補日常經營損失。也就是說,次級債券不具有核心資本的抗風險功能。這正是巴塞爾委員會的擔憂--由于次級定期債務工具具有固定期限和若非清償則無力彌補損失的特性,使其作為資本的構成部分存在嚴重缺陷。銀行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

  最后,次級債券絕非無風險資產。目前的輿論和銀行宣傳中更多的是講述次級債券的優點,而忽略了其可能存在的風險。從而令投資者對其可能存在的風險準備不足。

  誠然,國內商業銀行,尤其是國有銀行在5年內發生倒閉的概率幾乎為零。但僅從目前的改革進程來看,國有銀行在5年內徹底擺脫目前困境的概率也幾乎為零。這還沒有考慮到2006年后全面向外資銀行放開的因素。也就是說,如果銀行不能盈利,即使是沒有破產,次級債券也有可能不能按時償還。而國外的做法是,如果銀行在償還次級債務后,資本充足率無法達到監管的最低要求,銀行可以延期償還。如果國內監管當局也認同這一做法,目前很多銀行發行的次級債券的風險將劇增。而保監會出臺相關措施限制保險公司投向商業銀行次級債券的資金比例,銀監會規定商業銀行投資次級債券的風險權重為100%,就足以說明次級債券的風險就在眼前。這些都是投資者需要考慮的。

  上海證券報張吉光






評論】【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暴雨考驗北京交通
2003年審計報告
部分省市陳化糧調查
伊武裝綁架菲律賓人質
第15屆世界艾滋病大會
日本調查東海資源
惠特尼休斯頓北京個唱
美洲杯激戰 亞洲杯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