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難時刻保險增持一倍基金成基金患難之交?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6月26日 09:47 新京報 | |||||||||
六成開放式基金跌破凈值,保險公司不懼下跌增持一倍 截至記者發稿時,在68只已經公布業績的開放式基金中,45只基金已經跌破了凈值。隨之,基金市場出現了僅5億規模的袖珍基金。在散戶、媒介頻頻發難基金的時候,來自中國保監會的統計數據令很多人大吃一驚。
6月22日,中國保監會最新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5月底,投資于證券投資基金的保險資金總額達到652.89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08.19%,比上月末增加9.86億元。投資比例遠遠高于國債投資增長率30.44%和銀行存款增長率53.17%. 基金公司的最后盛宴? “看到這個數據我也感到有些吃驚,不知道6月份的數據會不會還是能夠這樣顯眼。”京城一家保險公司資金運營部的人士向記者表達了自己的疑問,“畢竟這次大盤回調的幅度很大,保險公司應該會控制投資的節奏。” 除了開放式基金,封閉式基金的命運更是令人擔憂。據統計,54只封閉式基金均出現了大幅下跌,不少的品種還跌破了去年行情啟動初期的價位。由于封閉式基金二級市場價格的下跌速度明顯快于其凈值的縮水速度,因此其折價率再度攀升,截至上周末,54只基金的平均折價率水平達到了27.02%。其中大型基金和小型基金的折價率分別為28.32%和20.88%。統計顯示,從2003年初開始,保險公司開始大幅增持封閉式基金,目前保險公司持有的封閉式基金份額已達249億元,占封閉式基金817億元總份額的30.48%,成為了封閉式基金的最大持有人。 保險資金的一舉一動顯然牽動著目前基金市場敏感而脆弱的神經。“封閉式基金長期的折價交易使保險資金蒙受了較大的損失,一旦保險資金可直接入市,不排除其抽離資金的可能。即便保險資金等到了部分基金存蓄期滿,在巨大的套利收益的刺激下,大份額的贖回也是不可避免的。”證券業內人士認為。 直接入市抽血基金? 該人士認為,在這樣的情況下,保險資金跑步進入基金市場是因為投資渠道實在太少,保費額度每天又都在不斷地增加,相對而言,目前基金還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隨著保險資金可運用余額的不斷增長,保險公司仍將加大對基金市場的投資比重。 數據顯示,截至4月底,保險資金可運用余額已經達到9366.06億元,同比增長了46.17%,相比2002年底更是增長了近70%. 影響保險公司投資基金的因素,顯然不僅僅來自于大盤,越來越多的市場信號也在表明,中國證券市場的最大機構投資者直接進入股市的腳步已經變得越來越清晰。中國保監會有關負責人甚至透露,入市方案隨時可能推出。 6月22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表示,應逐步減少保險業進入資本市場的限制,最大限度地發揮保險公司作為重要機構投資者的作用。同日首發的我國第一部保險行業發展藍皮書———《中國保險業發展改革報告》認為,“保險資金直接進入資本市場的時機和條件基本成熟”。 6月23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馬德倫透露,目前國務院已原則批準保險資金投資海外市場,外匯局正在和保監會制定具體實施方案,研究推出保險公司外匯資金買賣、外匯資金境外運用政策。這意味著,現有近80億美元保險外匯資金可望投資海外市場。 一家國有保險公司資金運營中心的工作人員認為,盡管各方面的信號顯示保險資金直接入市的腳步聲已經越來越近,但是在政策沒有正式公布之前一切都只能是一種政策預期,不確定因素太多,不會因為這種預期而打亂保險公司投資的節奏。 該人士同時認為,基金近期表現不佳不能僅僅將原因歸結于基金本身,他們認為,監管層這次出手國債回購,造成的投資資金重新分配,以及國家宏觀調控對一些行業造成的影響是這次股市大跌的主要的原因。 “從國際經驗來看,大盤藍籌還是一種經過時間檢驗的理念,所以保險公司不會因為基金一段時間內業績的下跌而放棄基金這種投資工具。”該人士表示。 “對于封閉式基金的‘封轉開’問題,其實我們還是抱有很大的信心。”另一家保險公司的相關人士告訴記者,“即使不能‘封轉開’,封閉期結束后的基金的凈值還是會高于其市值的,所以還是會有一定的收益。” 基金應對外松內緊 基金公司面對市場的變數倒顯得頗有信心。“保險公司是非常專業的客戶,他們選擇基金的時候不僅看基金的業績,更注重基金公司的綜合管理能力等等多種因素。況且他們明白現在投資風險已經充分釋放,所以基金尤其是新基金的壓力并不大。”湘財荷銀基金營銷副總監徐克磊先生告訴記者,“保監會設定了保險資金不超過其總資15%的監管控制比例,但截至去年底,投資于基金的保險資金僅占到整個保險可運用資金余額的5.6%,投資空間還很大。” “對于我們而言,短期來看不會有太大的壓力,因為即使保險資金直接入市,剛開始的比例也會很小,但是對于我們來說是一種督促,包括允許商業成立基金公司等等,競爭會越來越激烈。”徐克磊說。 “現在基金公司都希望個人買的多。”基金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從長遠來看這是發展趨勢。” 湘財荷銀基金公司的擬任董事長、來自臺灣的章嘉玉女士告訴記者,“如果單單為了提升新基金的首發金額,完全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到開發大型機構投資者身上,但是正在發行新基金的基金公司高層很多都是直接走入了普通投資者當中。為的就是了解他們的投資心態,更準確地把握市場脈動。” (本報記者 盛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