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心態各異 基金:請給我一個賺錢的證明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6月21日 10:21 證券日報 秦煒 | |||||||||
本報記者 秦煒 最近,記者從幾個5月份開始發新基金的公司了解到,這一輪基金發行的市場行情還是比較低迷,投資者都顯得比較謹慎,有幾只基金從開始發行至今都已經半個多月了,可售出量仍然未過億,同今年2、3月份的火暴行情相比差距相當大。到底目前投資者的心理處于一種什么樣的狀態?記者對不同類型的投資者進行了調查式采訪。
要試一試 記者了解到,某大機構——從未投資過基金——經過相當縝密的決策過程,終于決定一次性買了某基金3000萬個單位。這位大機構的老總在與基金公司老總見面時說,“其實,你想讓我幫你買5000萬、1個億、3個億都沒問題,但我們必須得先試一試,我們在其它領域的投資都是賺錢的,如果基金也能夠賺錢,我們可以進行戰略合作,把更多的資金投給你們,我們也可免得要一個個項目地調查、評估、做可行性研究,耗費那么多的人力、精力!如果你們真能幫我們賺錢,又令我們省心,我們何樂而不為?但是,你們真的要先給我一個證明:投資給你們能賺錢1 記者對這位大機構的老總說,你們每年的利潤都數以億計,幾千萬就當賣個人情吧,你又何必給基金公司那么大的壓力呢? 這位老總回答說:“話不能這么說,投資多少是其次,我和我的同事都需要這個證明,我們的投資決策沒有錯。” 看來,他心里想得更多的是要為自己的投資決策找一個站得住腳的理由,畢竟他們用的是國資! 始終猶豫 有一個朋友,一直以來都很關心基金,每次和記者通電話或者見面,談論的話題大多是圍繞基金,他對基金的認識和見解比較深刻。但是他至今還是沒買過基金。 這位朋友是某實業型公司的高管,分管的是財務,對資本運營是相當熟悉的。據他自己說,這么多年來,股市他也很關注,但從來也沒買過股票。記者問為什么,他說一來余錢不多,二來也真沒時間盯住股市看,所以只好做看客。記者說,“那么投資基金最合適你”。他也這么認為。問他為何老是沒有行動去試著投資。他說他為人一生都有個怪毛病,就是寧信自己,不信別人,把錢交給別人去玩,心里總是不踏實。 記者說,“你是對基金公司的誠信抱懷疑態度吧?” 他說,“正是!” 看來,基金行業還太年輕(才6歲多),取得投資者和整個社會的信任還需要時間!正如讓居民樹立對銀行儲蓄和投資國債的信心需要十年或幾十年一樣,基金業要想在國內金融界占據一席之地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風險在哪里? 有位個人投資者,有余錢,也很想投資給基金,但對基金了解得不多,其了解基金的渠道主要是報紙,還有聽朋友說。在和記者交談時,這位投資者抱怨說:“報紙總是說基金這么好那么好,我覺得也不無道理,可是眼下投了的,又不見能賺到錢,或者以后能賺唄,但我更想知道的是風險,投資給基金風險在哪里?希望報紙多談談關于投資基金的風險,讓我們心中有個數。” 看來,這位是個理性投資者,首先要弄明白的是風險。 其實,風險主要就是兩方面:品種選擇。這包括選基金公司和選適合自己的產品。另外,就是時機選擇。何時買賣,數量多少? 想趁低吸納 有一位對基金頗有研究,而且已經購買了一些基金的投資者對記者說,“作為長期投資,我還是看好基金的,現在大市低迷,賺不賺到錢都很正常,我還想追投一些呢,如果股市真跌到底了,現在追投應該是好時機,大市真的見底了嗎?”這位投資者是夠激進的,但對入市時機是否合適,很希望有人能給一個答案。 這位朋友認識到了基金投資的一個風險要素:時機選擇!但實際上沒人能告訴普通投資者,什么時候才是風險相對較小,真正適合于入市投資的。 何時不用求人? 記者還采訪了兩位長期從事基金營銷的業內人士。 A君是某銀行基金營銷經理,經他手賣的基金都特火,他一向都對基金很有信心。這次和記者談話時,他卻表達了他最大的擔心。 他說,之前為推銷基金,他的宣傳做得很到位,現在他最擔心的是沒能幫買了基金的人賺到錢,覺得很對不起他們。 B君是某著名基金公司長期從事市場營銷的資深業內人士,他從事這個工作已經有6年了,他說他這6年來都感到很痛苦,就是總要求別人。 “就是對著那些機構,也總是我們基金公司去說服人買基金,這實在是太痛苦了!”他說,“我都很希望,能與一些機構建立起戰略合作關系,長期合作,不要再一個一個地去求別人。我們要到什么時候才能做到這種狀態?”他自己也找不到答案,并為此而苦惱。 同樣對著基金,卻是心態各異。真是各有各的苦衷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