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基金債券 > 新基金業 > 正文
 
眾里尋他千百度--新大陸之夢:基金在美國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6月17日 15:37 證券日報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宋)辛棄疾《青玉案·元夕》

  新大陸之夢——基金在美國(上)

  一、拓荒

NEC百萬象素手機1元拍 第39屆世界廣告大會
2004環球小姐總決賽 新浪招商引資征代理商

  我們在時光的舞臺上,目光繼續逡巡,離開英倫三島,穿過煙波浩瀚的大西洋,前面,就是當年令多少探險者激動不已的新大陸——美洲。

  1620年9月6日。大西洋東岸。來自英國的清教徒的著名領袖布雷德福召集了102名同伴,登上了一艘重180噸,長90英尺的木制帆船——五月花號,開始了哥倫布遠征式的冒險航行,從此也展開了令多少后來人魂牽夢系的新大陸之夢。

  海上風急浪高,五月花號就像狂風暴雨中的一片樹葉,艱難地向前漂泊著,幾乎隨時都有船毀人亡的危險。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船只沒有遇到任何損害,并在航行了66天后,于11月21日安抵北美大陸的科德角,即今天美國馬薩諸塞州普羅文斯敦港。稍事休整后,“五月花號”繼續沿海岸線前進。由于逆風和時差,它沒有能到達預定的目的地——弗吉尼亞的詹姆斯敦,反而在圣誕節后的第一天,把他們送上了新英格蘭的土地。

  就是這艘名叫“五月花號”的不起眼的木制帆船開啟了新大陸的移民史,并最終將工業文明的火炬從大西洋的東岸傳到了大西洋的西岸,并且在這里達到了其前所未有的巔峰,成就了一個最強大的現代化國家——美國。

  19世紀,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自然科學研究取得了重大進展。1870年以后,各種新技術、新發明層出不窮,并被迅速應用于工業生產,促進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第二次工業革命蓬勃興起。但是英國資產階級在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的態度,卻是不愿更新設備,不愿采用新技術、新發明,英國資產階級表現出極大的保守性。這是因為英國作為最大的殖民帝國,掌握了廣闊的市嘗原料產地和廉價的勞動力,即使在技術水平較低的情況下,英國資本家也能從殖民地獲得巨額利潤。因此英國的資本家寧愿把大量資本輸往國外,也不愿用于更新國內生產設備和采用新技術。盡管英國工業在世界上還占有一定地位,特別是它的造船業和金融業仍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19世紀末20世紀初英國的資本輸出占世界第一位,這給英國帶來驚人的利潤,但它開始失去19世紀中期以來在世界工業中的壟斷地位。英國的經濟發展速度緩慢下來,被美國和德國相繼趕上和超過,英國失去了在世界工業生產中的壟斷地位,退居到世界第三位。

  19世紀70年代至20世紀初期,以美國為中心的世界第二次工業革命登上歷史舞臺,電動機和內燃機取代了蒸汽機,機械化、半自動化生產形成,人類跨入電氣時代。第二次工業革命又促使社會生產力出現了一次大飛躍,美國的國力開始強盛起來。

  第一次世界大戰使美國經濟獲得的巨大的發展機會。戰爭結束后,美國又通過“華盛頓會議”擴大了在海外的勢力范圍,從而取代了英國成為世界經濟的新霸主,一躍從資本輸入國變為主要的資本輸出國。國內經濟的空前繁榮和國民收入的大幅度增長,極大地刺激了美國的國內外投資活動。不僅資本家從事證券投資,一般的大眾也開始從事證券投資。但是隨著美國經濟運行的大幅增長,市場競爭更加激烈,投資的風險也在增加,日益復雜化的經濟活動使得一般投資者越來越難于判斷經濟動向。為了有效促進國外貿易和對外投資,美國開始引入投資基金制度。

  二、美利堅基金之旅

  1、起步

  早在英國基金如火如荼之時,美國這塊新土地上就擁入了眾多老牌殖民基金,但是其本土化的基金則是誕生于1921年,這一年4月,美國引進了英國的投資基金制度,產生了美國第一家基金組織“美國國際證券信托”,其操作方式也仿照英國的投資基金,為封閉式基金。

  1924年3月21日,是投資基金歷史上一個具有重要意義的日子。這一天“馬薩諸塞投資信托基金”在美國波士頓成立,它被認為是真正具有現代面貌的投資基金,也是第一個公司型開放式基金。它由哈佛大學200名教授出資50000美金組成,宗旨是為投資者提供專業化投資管理,其管理機構是“馬薩諸塞金融服務公司”。該基金發展到今天,資產已超過10億美元,有85000多個投資人。管理該基金的馬薩諸塞金融服務公司目前還經營著數十個其他的基金,經手資產總額超過150億美元。同以前的基金相比,該基金的特殊性在于基金公司必須按基金的資產凈值持續地出售股份給投資者,或隨時準備贖回其發行在外的股份。因此,該基金被認為是開放式基金的始祖。與以往英國的投資基金運作模式相比,這種美國模式有三個新的特點:一是證券投資基金的組織體系由原先的契約型改變為公司型;二是證券投資基金的運作制度由原先的封閉式改變為開放式;三是證券投資基金的回報方式由原先的固定利率方式改變為收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分配方式。

  從1921年到1940年,是美國投資基金業初次的繁榮。

  在第一只基金出現后的幾年中,基金在美國經歷了第一個輝煌時期。到20年代末期,共有89只封閉式基金,其持有的總資產已達28.9億美元,占整個基金資產總額的95%,投資股東54萬人;而開放型基金則只有19只,總資產為1.4億美元,占整個基金資產總額的5%,投資股東人數為4.9萬人。但后者無論在數量上還是在資產總值上的增長率都高于封閉型基金,20年代每年的資產總值都有20%以上的增長,1927年的增長率更超過100%。

  作者鳴謝:本文寫作得到了南方基金、華夏基金、鵬華基金、大成基金、長信基金(排名不分先后)的大力支持。特此鳴謝。

  主撰:劉傳葵

  執筆(排名不分先后):

  呂 勁、劉 燕、劉衛兵、劉傳葵、李 耕、張德根、陳 鍵、林賢蘇、趙 航、戴宇清

  新大陸之夢——基金在美國(中)

  2、受挫

  然而,“福之禍所倚,禍之福所伏”,就在美國投資者沉浸在“永遠繁榮”的樂觀心理中時, 1929年10月28日,“黑色星期一”突然降臨,紐約證券交易所股票價格一瀉千里,美國股市開始了大崩盤,至1930年,股價總體下跌了82.5%,并連鎖導致企業破產、銀行倒閉、投資者血本無歸,最終演化為一場席卷整個西方世界、歷時四載的“大蕭條”。

  這場經濟危機使剛剛興起的美國基金業遭受了沉重的打擊。隨著全球經濟的蕭條,大部分投資公司倒閉,殘余的公司也難以為繼。但比較而言,封閉式基金的損失要大于開放式基金。此次金融危機使得美國投資基金的總資產下降了50%左右。此后的整個30年代中,證券業都處于低潮狀態。面對大蕭條帶來的資金短缺和工業生產率低下,人們投資信心喪失,再加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投資基金業一度裹足不前。

  3、反思

  痛定思痛,有識之士開始深刻地反思。早期的美國證券市場采取自由放任的政策,幾乎沒有證券方面的專項法律。華爾街成為不受法律監控下貪婪和欲望搏殺的戰嘗博弈者的樂園以及弱肉強食的叢林。正是這種市場機制的過度放任和法律調控的缺乏最終導致了可怕的大蕭條。

  美國聯邦證券交易委員會最終于1940年完成了一份在美國基金業發展史上舉足輕重的報告,該報告認為:“從整體看,這個產業發展的記錄令人驚訝,最悲觀的預言家的預言得到證實,無規范的證券投資信托事業帶給投資人悲慘的結果。往往,證券投資信托公司及投資公司的發起人或內部人,將該事業當作個人的附屬物,用來獲取個人的利益,卻給股東帶來損害。太多的例子顯示:發起人、經理人及內部人完全忽略他們對投資人基本的忠實義務……”

  反思過后,利劍出鞘!

  1933年,出臺《證券法》。

  1934年,出臺《證券交易法》。

  1940年,出臺專門針對投資基金的《投資公司法》和《投資顧問法》。其詳細規范了投資基金組成及管理的法律要件,為投資者提供了完整的法律保護,為日后投資基金的快速發展,奠定了良好的法律基矗

  進入30年代以后,更多的投資者由封閉式基金轉向開放式基金,到1940年的時候,開放式基金的資產已經增長到接近5億美元,占整個基金資產總額的40%左右。

  4、走上陽光大道

  從1940年到1970年,是美國基金業雨后的晴天。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國經濟恢復強勁增長勢頭,投資者的信心很快恢復起來。投資基金在嚴謹的法律保護下開始復蘇,特別是開放式基金再度活躍,基金規模逐年上升。

  在美國,開放式基金通常被稱為共同基金,在1940年到1970年的30年時間里,共同基金資產的年均增長率為17%。這一時期絕大多數的基金都是股票基金,然而少量的債券基金提供了對傳統股票投資的替代品。同一時期,共同基金投資者的數量從1940年的30萬增長到1970年的1070萬,年均增長率為13%。共同基金數量也從1940年的68只增加到1970年的361只,年均增長率為6%。

  從1970年到1990年,是美國基金業百花的怒放。

  雖然這一時期基金資產的年均增長率與1940年到1970年間大體相當,但是基金產業的基礎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產業增長的推動力不再是股票基金,而是一些新的基金品種。

  在70年代,由于股市的不穩定以及不斷增長的通貨膨脹,使得傳統股票基金的吸引力大大降低。為了留住投資者,基金公司在1971年引入了新的基金品種--貨幣市場基金,提供了比銀行儲蓄賬戶更高的利率和支票功能,從而取得了極大的成功。

  從70年代中期開始,新基金品種的不斷創新推動了基金業的穩步發展。1974年,雇員退休收入安全法建立,個人退休賬戶開始出現;1976年出現了第一個免稅市政債券基金;1977年出現了第一個期權收入基金;1978年,401(K)退休計劃和自雇者個人退休計劃出現,個人退休投資工具的出現極大地促進了對證券投資基金的需要;80年代初,出現了第一個政府收入基金。整個基金產業適應市場環境和投資者需求的變化,已經由單一的股票基金向更加分散化的金融中介產業發展。

  值得特別一提的是,美國政府主導的養老金制度改革對于投資基金業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80年代以后,美國國內利率逐漸降低并趨于穩定,經濟的增長使股票市場長期平均收益高于銀行存款和債券利率的優勢逐漸顯出,加之聯邦和各州在稅收政策上給予公募基金減稅或遲延賦稅的優惠,使得大量退休基金紛紛將共同基金作為保值增值的投資渠道。

  退休養老金青睞共同基金之緣由主要有三:

  第一,1981年美國通過《經濟復興稅法案》,個人退休帳戶范圍擴大到所有雇員,退休養老金市場始得以茁壯成長;

  第二,鑒于共同基金成本低、服務方便等優勢,定額繳付式養老金計劃的雇主們逐漸從傳統的金融中介如人壽保險公司、銀行轉向共同基金;

  第三,共同基金能夠提供分散化、多樣化的投資組合,滿足稅法規定的稅收優惠條件并獲得高于銀行存款利息的較高投資收益。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美國政府通過發起401k計劃、403b計劃、457計劃等定額繳付養老金計劃,進一步促進了養老退休金對共同基金的投資。據統計,各類共同基金在不同的定額繳付養老金計劃中所占資產數量在1996-2000年間增長了107%,絕對額增加了6080億美元。因此,可以認為,沒有大量養老金的投入,就不可能有20世紀八十和九十年代共同基金的高速發展。

  到1990年前后,主要投資基金品種當中,貨幣市場基金達到空前的高峰,資產總量達到4983億美元,幾乎占了基金市場一半的份額;而直到1982年股票市場重新開始新一輪牛市的時候,股票基金、債券基金和收益型基金才開始重新呈現增長之勢。從1970年到1981年,投資于這三類基金的資產大約才增長了15%。然而到了1990年底,投資于這三類基金的資產已經達到5669億美元,是1981年的10倍。

  從1990年到2000年,是美國基金業收獲的季節。

  20世紀90年代,共同基金已經成為美國最大的金融中介,它在美國整個金融體系中的作用比以前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共同基金的資產從1990年的不到1萬億美元增加到2000年的將近7萬億美元,已經超過了美國所有商業銀行的總資產,并且成為股票市場最大的機構投資者,對股票市場的走勢具有巨大的影響力。

  一系列近乎完美的經濟條件保證了這一時期基金業的快速擴張,包括很強的經濟及公司利潤增長、低通貨膨脹、技術創新、異乎尋常的股市回報率、相對較低的利率等等。這一時期基金資產以年均19.5%的速度增長。其中有將近一半的增長歸因于基金的績效--基金資產增值和紅利及資本利得的再投資,有46%的基金資產增長來自于投資者的新增現金投資,其余的資產增長來自于新基金的設立。

  主撰:劉傳葵

  執筆(排名不分先后):

  呂 勁、劉 燕、劉衛兵、劉傳葵、李 耕、張德根、陳 鍵、林賢蘇、趙 航、戴宇清

  新大陸之夢基金在美國(下)

  主撰 劉傳葵蠔慵龐邢薰灸飩

  三、基金巨子

  就像講述歷史故事必須講到英雄人物一樣,講述基金的發展歷程也必須講到明星基金公司和明星基金經理,因為他們對增進投資者對基金行業的認同度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富達投資集團和先鋒集團就是這樣兩家風格迥異,但是同樣優秀,并且為美國基金業的發展做出了杰出貢獻的基金管理公司。

  富達投資集團于1946年由約翰遜.愛德華二世創立,成立于美國波士頓。當初主要為小額投資者服務,經過40年的發展后,已從純粹的共同基金公司發展成為一個多元化的金融服務公司,包括基金管理、信托以及全球經紀服務。富達投資是推出可以用支票提款的貨幣市場基金的第一家基金管理人。

  現在,富達投資集團是全球最大的專業基金公司,具有近半個世紀的豐富資金管理經驗。占美國共同基金市場總金額的1/8,是美國股市中動向最受媒體與投資者注意的共同基金集團。 富達投資集團的分支機構遍布全球15個國家。1969年,富達開始拓展國際業務,并于日本成立辦事處,而香港地區辦事處是于1981年成立的。截止1998年6月30日,富達投資集團為全球超過1200萬投資者管理高達7500億美元的基金資產。

  富達投資集團一向注重“自上而下”的投資策略,善于發掘股價被低估或者股價落后市場漲幅、具有長期投資潛力的公司,并且由于富達對所在地研究人員的重視,加上獲得全球券商網絡的配合,使富達“自上而下”的投資策略得以充分的發揮。

  講到富達投資集團就不能不講到那個基金業的傳奇英雄,他對共同基金的貢獻,就像喬丹對籃球的貢獻,其相同之處就在于把投資變成了一種藝術,把投資提升到一個新的境界。他的名字就是——彼得.林奇。彼得.林奇出生于1944年,1968年畢業于賓州大學沃頓商學院,獲得MBA學位。1969年進入富達基金管理公司研究公司成為研究員,1977年成為麥哲倫基金的基金經理。在1977年至1990年其擔任麥哲倫基金經理職務的13年間,該基金管理的資產由2000萬美元增長至140億美元,基金投資人超過100萬人,成為富達的旗艦基金,并且是當時全球資產管理金額最大的單只基金,其投資績效也名列第一,13年間的年平均復利報酬率達到29%。

  與富達投資集團強調的主動式投資和明星基金經理人制不同,美國另外一家同樣優秀的基金管理公司先鋒集團更提倡被動式的指數化投資,并同樣為基金持有人創造了良好的長期收益。

  先鋒集團于1974年由約翰.C.鮑格爾創立,在不長的時間里公司已經在基金行業里占有突出的地位,現在是世界上第二大基金管理人。目前在全世界管理著3700多億美元的資產,為1000多萬投資者提供服務。

  先鋒集團獨特的投資哲學更強調被動式的投資管理,是指數化投資最先的倡導者和實踐者。它的投資哲學主要體現在謹慎、著眼于長期收益和清楚界定的目標三個方面。而且無論金融市場怎么變化,先鋒都聲稱將一如既往地堅持既定的方針,對每一個基金進行密切監控以保證和投資目標保持一致。

  先鋒集團的公司結構也很獨特,公司本身是被旗下管理的基金共同持有的,這樣,基金的持有人是先鋒公司實質上的股東。先鋒反過來又為基金持有人提供投資管理服務。而一般的基金是由外部的管理公司所控制,而外部的管理公司則是由個人、合伙或者通過購買公司股票的投資者所持有的。這樣,先鋒公司所創造的利潤就由基金的股東所分享,從而對基金的持有人來說,實質上支付的成本很低。

  四、結語

  回首美國基金產業的發展歷程,我們不難發現,美國基金業總是適應資本市場和經濟發展的變化而不斷地進步的,基金組織形式由封閉式轉向開放式;基金市場的投資主體由單一的居民轉向與養老金等機構投資者并重;基金品種和投資目標由單一走向多樣化;基金銷售由直接銷售轉向依靠中介機構代理銷售;基金的運作成本不斷降低等等。正是這種不斷創新求變的精神,才能夠使美國的基金規模在全球獨占鰲頭,并促進了整個資本市場的發展,使美國的資本市場成為全球的楷模。

  執筆(排名不分先后):

  呂 勁、劉 燕、劉衛兵、劉傳葵、李 耕、張德根、陳 鍵、林賢蘇、趙 航、戴宇清






評論】【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中國工人在阿富汗遭襲
胡錦濤出訪歐亞四國
美國將移交薩達姆
第三輪六方會談將舉行
河南高考舞弊案
河北邯鄲6-3礦難瞞報
遼寧盤錦大橋垮塌事故
《后天》 孫燕姿巡演
2004歐錦賽 NBA總決賽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