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券商兩軍壓境劍指咽喉 基金俯首稱臣?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6月11日 14:19 亞太經濟時報 | |||||||||
【編者按】:近日,中國銀監會主席劉明康在外資銀行會議上明確表示,管理層正在醞釀和研究商業銀行設立基金管理公司的準入方案。一石激起千層浪,各商業銀行紛紛搶閘出爐基金公司成立預案,以凌厲的態勢劍指基金。
同時,券商的“定向理財”死灰復燃,不少券商重新推出以100萬作為投資起點的理財產品。雖在監管層的眼皮底下有所收斂,但仍換湯不換藥,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在銀行和券商這兩大巨頭的圍剿下,接連遭遇巨額贖回和首發冷清的基金業,更是屋漏逢連夜雨,已有的基金管理公司還能挺多久呢? 銀行搶閘出爐劍指咽喉 時間證明,在貨幣市場基金爭奪戰中折戟而歸的商業銀行并沒有就此氣餒,他們對基金管理公司的“興趣”不降反增,大有一種不達目的勢不罷休的霸氣 □ 本報記者 林荷 近日,中國銀監會主席劉明康在外資銀行會議上明確表示,管理層正在醞釀和研究商業銀行設立基金管理公司的準入方案。商業銀行設立基金管理公司收獲的就不僅僅是管理貨幣市場基金了,目前市場上有的股票型基金、債券型基金及混合型基金都將是他們的業務,創新方面甚至也不亞于現有基金管理公司。 商業銀行設立基金管理公司,市場的反應有肯定也有懷疑,但有一點是共同的,就是商業銀行進入基金業必將使基金業發生巨大變化,實力不濟的基金管理公司幾年后淡出市場將不足為奇。 銀行信心十足 市場看好商業銀行涉足基金業,主要是基于商業銀行目前具有的多個優勢。以四大國有商業來看,基本每一家的網絡都遍及全國所有鄉鎮,營業網點上萬家。目前購買基金的投資者較大部分是銀行儲戶,便捷的銀行營業網點有利于激起儲戶購買基金的瞬間沖動。 截止今年4月份,商業銀行居民儲蓄存款余額11.9萬億元,企業存款8.02萬億元,兩者相加達到20萬億元,集中了許多有效客戶。與此相反,資本市場上的資金有效需求明顯得不到滿足。建設銀行總行基金托管部的鄒繼征認為,打通商業銀行與資本市場之間互補型的連接渠道,是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銀行涉足基金業,可以為巨大的儲蓄壓力尋找到最為理想的出口。 盡管劉明康所說的研究銀行設立基金公司之事并非是指允許銀行資金直接投資基金,但幾乎所有接受采訪的金融界人士卻對此最為看好。他們認為,銀行涉足基金公司之事需要“好事多磨”,而讓銀行資金像其它機構投資者那樣以申購基金的形式進入股市,倒是眼下很有可能實現的事情。 在目前的基金行業中,商業銀行主要充當兩個角色:一是托管人,二是代銷主渠道。真正體現銀行價值的是渠道。業內人士都知道,不論市場環境如何變化,銀行在基金銷售上的結果基本上決定了一只基金總體的銷售狀況。 基金俯首稱臣? 銀行擁有的金融資源最為豐富,券商無論是客戶還是網點都無法與銀行相提并論。因此,在目前的基金行業中,銀行明顯居于主導地位,對于基金公司的許多主要業務,包括產品設計開發、發行檔期安排、營銷策略選擇,甚至是投資理念的確定等,銀行也開始擁有越來越大的話語權。正因為如此,如果誰與某家大型國有商業銀行達成了長期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對基金管理公司而言,其意義就不言自明了。 專業人士認為,如果銀行可以直接發起設立基金管理公司,情況立刻就會發生變化。首先,銀行作為主要股東或者有銀行參股的基金公司,就會在競爭中居于優勢地位,獲得更快速的發展。從策略上講,現有基金管理公司可能基于發展與自我保護的考慮,積極主動尋求銀行參股,甚至不排除一部分后起或相對弱勢的基金公司,其控股股東主動放棄控股地位,尋求被銀行收購的可能。 銀行的選擇則要自由得多。如果銀行認為基金業六年來積累的經驗與品牌具有足夠的價值。這樣會使原有優勢基金公司獲得更快的發展,基金公司之間差距將迅速拉開。但參股或收購的成本會較高,與基金公司多家股東協調的時間成本也會較大。如果銀行更看重對收購成本的控制,認為自己可以依據渠道優勢迅速發展,可能會選擇直接發起設立新的基金管理公司。 銀行涉足基金業的致命傷是缺乏人才,這在嚴重倚賴人才和智慧吃飯的基金行業里,缺乏人才對公司的發展是一拳重擊。商業銀行里,熟悉貨幣市場的人才濟濟一堂,他們在銀行領域長袖善舞,但對以股票為主的資本市場相對陌生,投資者交錢理財的信心將打折扣。 重新洗牌迫在眉睫 市場上目前有34家基金公司,經營優劣相差十分懸殊,大的基金公司如南方、華夏、博時、易方達,各自管理的基金規模200-300億元,但小的基金公司管理的資產規模不足10億元,目前態勢看,兩極分化將越加明顯。 從國際形勢看,國外銀行基本已混業經營,銀行、保險和基金在銀行機構的主業中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勢。加入WTO之后,國外銀行將魚貫而入,為提高我國銀行的競爭力,混業經營將是必然。 易方達基金管理公司的有關負責人表示,不管是將出現的銀行設立的基金管理公司還是現有的主要以券商為主設立的基金管理公司,其實并沒有板塊優劣,投資者選擇基金,還應從個體因素考慮,公司的經營業績固然很重要,但優良業績背后的持續穩定經營能力更加重要。 大多數基金界人士認為,銀行托管基金的利潤不菲,肯定不會有銀行不愿托管不是自己參與設立的基金公司,而隨著券商等基金銷售渠道的廣泛開發,銀行也不大會在基金銷售上輕易地厚此薄彼。 正在醞釀中的銀行發起設立的基金管理公司,按規定只能管理銀行的外部資金,即通過公開募集的方式發起設立基金,獲得資金來源,而不是直接管理銀行的表內資金,這一點與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管理本保險集團自身資金有本質的區別。從這個角度來說,銀行發起設立的基金管理公司與現有基金管理公司幾乎沒有區別,只是主要股東換成了銀行而已。 券商咬定基金“牛耳” 近期個別券商推出以100萬作為投資起點的“定向理財”產品的情況引起了業界和監管部門的高度關注。有媒體指出,一些轄區監管機構已經要求那些違規開展定向理財業務的券商盡快報送相關資料,說明情況。一位監管人士表示,不排除采取停止發行并將已收資金全部退還投資者的措施 □ 本報實習記者 簡俊東 基金業五月是噩夢連連。股市大跌基金業凈值縮水,開放式基金遭遇贖回壓力,基金發行也遭遇5月“寒流”。資料顯示,近期發行的金鷹中小盤精選基金,一個多月的發行期過去了,金鷹中小盤精選的規模5億份。相比較3月份兩個百億基金的熱銷勢頭,基金銷售已經輝煌不再了。對于艱難度日的基金來說,券商理財的影子再度出現,對于基金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弦上之箭蓄勢待發 記者以投資者的身份咨詢了被某媒體點名的中信證券(資訊 行情 論壇)。當記者詢問是否提供這項服務時,對方猶豫一陣之后,否認有這項服務,后來她繼續補充道,希望記者能夠留下電話號碼,“以便聯系”。而當記者再次致電營業廳市場部一位李姓經理時,對方則肯定地回答會有兩個理財新品推出。 券商理財包括定向理財、集合理財和專項理財。定向理財是指券商向單個投資金額超過100萬的大客戶提供的理財服務;而集合理財則是為大多數的投資者提供的理財產品,這類產品對投資者的資金要求不高(最低可以為5萬),投資者的進入門檻相對會低;專項理財指為客戶辦理特定目的的專項資產管理業務。 據一位熟悉內情的人士透露,券商定向理財早已經是箭在弦上,只等相關部門的發令槍響。長期以來,定向理財一直是資產管理行業的盲點,法規并沒有這方面的規定,但是券商早已經涉及類似的活動,比如私募基金。證監會17號令后,很多證券公司都積極準備推出自身的理財產品,大部分已經完成了產品設計和客戶開發階段,已經進入了實際的簽約階段。 保本和低費用是兩板斧 大通證券金融業高級分析師張炎表示替基金擔心,他說目前基金公司之間的銷售競爭就已夠激烈了,券商進入市場后,一些基金公司會更加窮于應付。 券商理財產品和基金產品很相似,它們的投資品種都是股票市場,債券市場和貨幣市場。但是他們的投資比例可調整的空間更加大。而且券商的定向理財服務可以提供給客戶一對一的個性化理財服務,也就是說定向理財可以根據客戶需求量身定做;而基金產品則按照基金設定的操作思路來操作,投資者認可基金的投資理念才投資。 記者采訪中發現,保本和低費用是券商理財的兩把利斧。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券商費用的收取和基金不一樣。基金公司主要收入來自于基金管理費的收取,而券商理財產品一般都不收取管理費的,只是參與業績分成,每一家證券公司在產品設計時就設定了分成比例。 而券商的保本能力則來自于它可以用自有資金參與集合理財計劃。按照證監會17號令的規定,券商和客戶簽定和約時,必須寫明券商自有資產部分承擔的責任。這為券商設計保本理財產品提供了空間,券商理財如果發生虧損,證券公司可以讓自有資金部分先虧損,這樣投資者可以少承擔或者不承擔虧損。這樣可以很好地保障投資者的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