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基金撤退中國石化 二級市場減持股份近2億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3月30日 07:21 上海證券報網絡版 | ||||||||||
昨日公布的中國石化2003年年報顯示,社保基金在去年大幅減持中國石化股票,減持股數(shù)至少達到1.91798億股,減持幅度超過其持倉量的六成。 社保基金是作為戰(zhàn)略投資者參與中國石化首發(fā)的,共持有中國石化流通A股3億股。去年6月,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將中國石化股票以107、108組合形式,分別委托給華夏和博時兩家基金管理公司代為運作。據(jù)業(yè)內人士透露,107與108組合當時分別持有中國石化流通A
截至去年12月31日,社保107組合只持有中國石化7210萬股,在10大流通股股東名單中位居第四,而社保108組合已經在該名單中消失。考慮到中國石化第10大流通股股東---基金天元持有股票總數(shù)只有3610.2萬股。據(jù)此推測,社保108組合去年下半年至少減持了11389.8萬股。算上社保107減持的7790萬股。社保基金去年下半年減持的中國石化流通A股至少達到1.91798億股。 是否全身而退 看社保基金是否全身而退,主要是看社保基金減持的價格是否超過成本價。社保基金當年是以4.22元/股的成本認購了3億股中國石化,動用的資金量為12.66億元。如果計算中國石化在上市的兩年中,分4次合計實施了每10股派1.9元的分紅,稅后每股紅利0.152元,則社保基金賬戶上持有中國石化的成本下降到4.068元/股。 社保基金是在去年6月將中國石化的股票委托給基金公司運作的。換言之,在去年6月之前,社保基金并沒有減持過中國石化流通A股。當基金開始運作之時,也就意味著基金有可能隨時會減持該中國石化流通A股。 去年9月23日,中國石化股價在探底3.35元之后開始走強。去年12月25日更是創(chuàng)下5.17元的當時歷史新高,最大漲幅接近55%。整個12月份中國石化股價基本在4.06元上方運作,成交相當活躍,月?lián)Q手率接近76%。從這些數(shù)據(jù)反映的情況看,社保基金107與108兩個組合減持中國石化不但有全身而退的空間,而且很可能有所盈利。 有換股操作行為 不過社保基金持有中國石化真得是堅持到解套了嗎?這個問題就有點懸,這是因為我們從去年下半年上市公司的相關公告中可以發(fā)現(xiàn),全國社保基金107與108組合已經比較頻繁地在很多股票中進行運作。 據(jù)悉,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委托給華夏與博時兩家基金管理公司的只是中國石化股票,也就是說107與108兩個組合并沒有資金。如果107與108兩個組合里出現(xiàn)其他股票,只有一種解釋就是基金將中國石化股票拋了,置換出現(xiàn)金再去購買其他股票。 社保基金持有的中國石化股票是在去年12月1日起開始解套的。而公開的資料顯示,在此之前107組合曾經在二級市場買入北京巴士、亞泰集團、中體產業(yè)、天房發(fā)展股票共414.1459萬股以及參加復星轉債申購計3.821萬股。108組合購買了福耀玻璃33.6846萬股并參加長江電力新股申購9.2941萬股。這些項目的投資社保基金大約動用了3809萬元。 這樣看來,社保基金107與108兩個組合確實割出部分中國石化股票,轉而進行換股操作。不過相對于12.66億元資產規(guī)模而言,3809萬元的資金只能說明社保基金只是進行了少量地斬倉行為,多數(shù)股票可能是在成本價上方拋售的。 減持是為調整持倉結構 其實基金是很看好今年石化行業(yè)的,從四季度基金持倉結構看,基金增持中國石化股數(shù)超過2.2億股,僅次于中國聯(lián)通。既然如此,社保基金107與108兩個投資組合為何還如此大幅減持中國石化流通A股呢? 據(jù)相關人士解釋,社保基金107與108兩個組合大幅減持中國石化,很大程度上是為了調整持倉結構。社保基金的特性是在控制風險的前提下追求穩(wěn)定增值,如果集中投資于中國石化,必然與這個投資理念有所沖突。 事實上我們可以看到,除中國石化外,截至昨日社保107組合已經在7家上市公司的10大流通股股東名單中亮相,但是所持股份都不多。這其中,持股量最大的廣州控股只有約175萬股,最少的波導股份只有35萬股。至于108組合投資就更為分散,迄今為止還沒有出現(xiàn)在任何一家上市公司的10大流通股股東行列。 如此說來,在基金公司本身看好石化行業(yè)的大前提下,社保基金107與108組合卻如此大規(guī)模的減倉中國石化,只能說明基金不是不看好中國石化,更多的是為了不將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這也體現(xiàn)了社保基金在追求收益的同時,更為注重風險控制的特性。 (上海證券報記者 楊大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