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葉展
基金無疑已經成為市場投資主體中的領頭羊,不過,當領頭羊在市場中顯示出一呼百應的風范時,嚴重的模仿和趨同行為是否也應該引起注意?
日前,深交所公布了深圳市場去年的整體交易數據,這個數據完整地披露了2003年
底深圳市場股東的持股情況。其中的一些數據,為我們分析基金的投資行為提供了有力的佐證。
一些數據顯示,基金的投資得到了整個市場的認同,但基金群體內部的投資模仿和趨同也為今后的發展埋下了隱患。統計顯示,去年港口、汽車、鋼鐵、煤炭等大盤藍籌股成為深市流通股股東最集中的幾大板塊。這些股票也正是基金最為鐘愛的品種。最典型的如鹽田港,截至去年年底,已有70%的流通股籌碼集中在10萬股以上的賬戶中,其中包括19家基金。
此外,大股東持股率最高的50只股票中還包括:*ST夏利、中集集團、雙匯發展、揚子石化、一汽轎車、中興通訊等一大批基金重倉股,這些股票,成為基金"價值投資"理念的最佳載體,被大資金集中"搜刮",籌碼集中度相當高。
就算認為這批股票的確是較有價值的藍籌群體,不過,當大部分基金的倉位都集中于同一批股票時,基金之間就擺脫不了"羊群行為"的嫌疑。
早在兩年前,就有業內人士表示過對"羊群行為"的擔心。它的基本理論是:由于雇主不了解基金經理的能力,同時基金經理也不了解自己的投資能力,為了避免因投資失誤而出現的名譽風險,基金經理有模仿其他基金經理投資行為的動機。同時,基金經理采取模仿行為不僅是關系到名譽問題,而且還關系到報酬問題。許多基金經理的考核是建立在相互業績比較的基礎上。如果某一基金的表現比同業出色,那么基金經理將獲得額外的報酬,否則將受到懲罰。如果基金經理是風險厭惡者,那么他們之間就有采取相互模仿的傾向。因為只有采取模仿,才可能保證你的基金業績同被模仿者的業績相同,這樣才可能避免受到懲罰。如果市場中有許多的基金經理都采取模仿行為,那么羊群行為就形成了。無論是從基金的投資組合,還是從深交所交易數據來看,基金中的羊群效應已經表現得相當明顯,這個結論還得到了實證研究的支持。
海通證券的一項定量分析顯示,從整體檢驗來看,投資基金間存在顯著的羊群行為,并且在賣出股票時的羊群行為還要強于買入股票時的羊群行為。
這無疑將成為市場的一大隱憂,如果說買入時的羊群行為還只是積聚了流動性風險的話,那么在將來賣出變現時,羊群行為將使這種風險集中釋放,基金的變現成本會大大增加,基金又怎么面對帳面凈值大幅縮水的尷尬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