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敖曉波
2003年第四季度的投資組合公告,開放式基金再遭巨額贖回,甚至有的基金規模已跌破2億的設立下限。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基金業“業績越好贖回越盛”的怪現象出現?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從眾心理和波段操作不成熟的投資理念兩大因素導致開放式基金屢遭贖回潮。
★從眾心理在作怪
“低買高賣”是所有股市投資者遵循的贏利原則,許多做短線的投資人,習慣于在上漲時進行拋售。及時套現不僅能獲得既得收益,也避免了因股價下跌而帶來的風險。基于這一點,投資者把這樣的投資理念也帶到了基金的投資當中。易方達基金投資管理部總經理江作良表示,買基金不同于買股票,股票升值,許多投資人選擇在高位大量賣出,會導致股票市值的下跌。但基金凈值并不會因為遭遇巨額贖回而下降,惟一影響其凈值的是投資組合的收益率,即使基金規模跌破2億元的設立下限,但只要其投資組合是贏利的,其凈值依然在面值以上。就好比股票像商品,其價格受市場供求的影響而波動;而基金是貨幣,其價格由其價值決定,與市場供求沒有關系。
★波段投資不可取
“投資基金,做波段不是成熟的投資理念。”江作良認為,基金投資注重的是價值分析與基本面的研究,因此,只要宏觀經濟向好,基金收益率就應呈現一個增長的趨勢。2003年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基金在熊市的情況下依然獲得超過20%的凈值增長率,因為基金經理普遍采取的是長期持有的策略,而非波段投資。事實證明,長期持有的投資策略不僅挖掘出大盤藍籌股的成長價值,還最終帶動大盤整體上升。因此,普通的基金持有人也應遵循同樣道理,除非影響市場的根本因素———宏觀政策面有明顯下降特征,否則投資人沒必要頻繁地贖回與再申購,因為這樣做,投資人所獲得的只是短期收益,長期收益會受到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