鬧得沸沸揚揚的招商銀行百億可轉債風波終于有了結果。本周三,盡管遭到了眾多基金經理們的一致反對,但招商銀行還是依靠大股東的地位,最終使得100億元可轉債方案獲得臨時股東大會通過。
其實,發行方案的通過早已在很多人的意料之中了,畢竟胳臂擰不過大腿。
本文并不想議論招行發債事件的本身,因為,股權分裂在中國證券市場由來已久,是制度性的問題。證券市場同股不同權的現象,讓中小股東的話語權幾乎成為零,“一股獨大”的局面也并非說改就能馬上改的。
因此,只要有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的存在,就不可避免地存在著不公平。二級市場上,流通股股東在花錢的同時還要承受投資的風險,而非流通股股東則無風險地享受著凈資產增加的好處。
一些上市公司之所以熱衷于再融資,是因為只要再融資成功,得到的好處就是巨大的,這樣的事誰不愿意干?中小股東不同意?您說話管用嗎?人家大股東手中掌握著說話權呢!
此次47家基金空前的團結一致,并不讓人感到吃驚,因為作為流通股的大股東,誰又愿意承受投資收益攤薄之苦呢?“對于上市公司圈錢,過去很少聽見中小股東的聲音,”業內人士對記者說,“這次因為融資比例過大,且又在市場狀況如此低迷之時,觸動了一直看好該股并重倉持有的眾多基金經理們,因此遭到了群起攻之。”
好在基金經理們的努力并沒有全部白費,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在股東會上表示,鑒于目前國家沒有出臺商業銀行發行金融債的辦法,招行依然只能把發行可轉債作為第一選擇。如果在發債的準備過程中,國家出臺了有關商業銀行發行金融債補充資本金的管理辦法,同時又能夠在時間上滿足招行補充資本的需求,那么招行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在充分聽取股東和投資者意見的基礎上,積極向主管部門申請部分或全部發行金融債。
招商銀行的積極表態,顯然是考慮到流通股股東的強硬態度。而與以往五糧液高價配股、用友軟件高分紅等流通股股東遭受的不平等待遇相比,招行的緩和姿態,似乎讓流通股股東心里稍稍好受些。
如果進行換位思考,這件事情似乎雙方都有道理。如果站在招行角度,為了公司的后續發展,提出百億轉債的再融資方案也是合理的;但若站在基金角度,作為中小股東代表,基金所提出的要求亦非無理取鬧,也合情合理。
但事情的癥結卻并非招行發債本身。這場因上市公司發債而引發的風波,實質上反映出因股權割裂而導致的流通股東利益和非流通股東利益存在沖突的現狀。
招行發債風波看上去似乎平息了,但若不改革制度性的缺陷,還會出現第二次、第三次的“招行發債”風波,其將對投資人的信心造成很大的沖擊。
招行發債風波如何平息并不重要,但如果能由此帶給市場深刻啟示才是人們所期待的。因此,管理層應考慮出臺相應的政策法規,充分考慮到流通股東的意見,最大限度地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并從根本上解決中國股市的癥結,營造一個良好的市場環境,這才是招行發債風波留給我們的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