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央行博弈開放式回購 四大分歧撲朔迷離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8月24日 18:06 全景網絡證券時報 | ||
財政部和央行關于“開放式回購”四大分歧 1、定義不同 2、品種設計不同 3、參與券種的范圍不同 4、保證金與保證券等風險控制度不同 □本報記者劉興祥/文 立規之爭 誰將在債券開放式回購的競跑中率先勝出?是財政部還是人民銀行?這個懸念愈來愈撲朔迷離。 一家國有商業銀行的交易員表示:“從已制定規則的成熟程度來看,央行目前暫時領先。所以,只要不出意外,最新的消息表明,銀行間市場率先推出開放式回購的可能性非常大。” 今年2月份,財政部有關人士在提出的發展債券市場的若干措施中就率先表示,將根據市場需要推出新的交易工具,如開放式回購與遠期交易。 據相關人士透露,根據分工原則,深滬兩個證交所將分別推動這兩項業務的進展。其中,深交所負責開放式回購,上交所則力推遠期交易。“至于將來的業務定位,當時并未對兩個證交所給予明確的說法。” 據悉,富友事件對開放式回購實際起到了助推作用。有專家表示:“富友事件使得相關方面更加關注國債市場的風險防范,這樣,開放式回購在避免債市單向上漲方面的優勢顯現了出來。” 進入7月份,開放式回購的推出陡然加速。 7月中旬,央行貨幣政策司召集四大國有商業銀行資金交易部門負責人討論開放式回購問題。相關人士透露:“當時已經大致確定了一個觀點,那就是一定要在年內推出這項業務” 8月上旬,各股份制商業銀行與城市商業銀行有關負責人齊聚哈爾濱,參加“買斷式回購座談會”。據悉,在這次會議上,《債券買斷式回購業務管理規定》被央行拋了出來,讓各方進行討論。 相比之下,財政部在推動開放式回購過程中更加低調。但是,據了解,財政部已經召集深滬證交所有關人士進行了多次討論,擬定中的《國債開放式回購業務管理辦法》也在不斷完善之中。 8月1日,在福州召開的國債協會理事級會員座談會上,上交所債券基金部負責人表示,開放式回購的準備工作已經大體就緒。 定義之爭 業界人士指出:“關于買斷式回購的定義,目前主要有兩種,第一種定義為兩種買斷的方式,第二種定義為融資方式。由于定義方式的差別對該業務的法律關系、會計處理等均會產生較大影響。因此,開放式回購定義實際是對整個業務開展會產生根本性的影響。” 在記者獲得的分別由央行與財政部制定的《債券買斷式回購業務管理規定》與《國債開放式回購業務管理辦法》中,二者對開放式回購定義恰恰出現了較大差異。 有交易員指出:“央行顯然更強調將開放式回購定義為融資行為。”對此,他認為,這與目前風靡網下的“開放式回購交易”比較吻合,從而更加易于直接執行。 業界人士指出,事實上,不少商業銀行已在悄悄地運作“開放式回購”這項業務。從實際情況來看,以融資為目的體現出諸多特點:解決了封閉式回購中抵押債券無法二次利用的問題,可以提高債券的利用效率;防止因為正回購方到期拒付資金而給逆回購方帶來重大損失;對于結算代理人而言,解決了墊付債券的問題。 有專業人士就此認為,開放式回購的主要功能仍立足于融資,在本質上與目前的封閉式回購業務是一脈相承的,只是具備了更多的靈活性。 財政部規定則可以看出,財政部無疑傾向于在交易所市場內將開放式回購定義為兩次買斷的行為。事實上,央行在更大程度上是從防范風險的角度出發的。不鼓勵賣空機制就會大幅減少做空風險,畢竟,銀行間市場的債券存量大大高于交易所市場。 分歧 事實上,財政部與央行對開放式回購的規定還是有不少共同點的。例如,對開放式回購報價,兩個部門均傾向于以凈價價格進行報價,以全價進行結算。而此前,不少機構認為,由于回購的價格是資金利率,所以用利率來報價更加合理。 知情人士指出,“財政部與央行均在實踐中認識到,采用競價方式是整個債券交易的一個準則,也與國際市場接軌。所以,二者在報價問題上的一致性并不奇怪。” 然而,上述共同點并不能掩蓋財政部與央行在具體業務規定上的分歧。根據已有兩項規定,業界人士指出,至少存在三大分歧。 有專業人士首先指出:“在品種設計上,財政部更加著眼于長遠,給市場成員的選擇空間也更大。” 這一看法是有道理的。《國債開放式回購業務管理辦法》第十一條暫時規定為:“開放式回購最長期限為一年,交易場所在最長期限內自主確定期限品種,并向市場主管部門與財政部備案。”這就意味著,交易所市場內的開放式回購可以達到一年。 然而,《債券買斷式回購業務管理規定》第十一條明確規定:“買斷式回購的期限由交易雙方確定,但最長不得超過60天。”并且,這一條還明確指出,“交易雙方不得以任何方式延長回購期限。” 有交易員認為,60天與一年的最長期限差別相當懸殊,這就會使得兩個市場的品種設計上從一開始就未能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 不少專業人士傾向于認為,開放式回購的期限可以在法規中規定的較長,至于實際操作中的期限最好由市場成員根據風險程度自行判斷。以現在的封閉式回購為例,最長可達365天,可是三個月以上的成交就很清淡。因此,應該將判斷的權利交給風險的承擔者。 “由于開放式回購既然屬于貨幣市場業務的范疇,理應設計為從1天到1年不等,在技術和系統設計上可以保留相關的端口。”有證券公司交易員如此尖銳地指出。 有知情人士表示,事實上,財政部與央行在期限上的不同傾向正是其不同出發點的重要反映。顯而易見的是,開放式回購期限越短,“做空”行為發生的概率與價格波動幅度就越小。 這位人士還認為:“從做空的角度考慮,交易所市場未來很明顯地占據優勢,銀行間市場甚至無法有真正做空的行為。畢竟,兩個月的波動幅度在一般情況下會很小。“ 財政部與央行對開放式回購第二個重要分歧是,由于兩個債券市場的現狀有較大差異,因此,在參與券種的范圍上有較大不同。央行認為,買斷式回購的債券券種范圍與用于現券買賣的相同。 目前,可進行現券交易的品種相當廣泛,幾乎包括了所有的記賬式國債。另外,國家開發銀行及進出口銀行發行的金融債也可以用于現券買賣。有關人士認為,根據央行的觀點,金融債也并未被排斥在開放式回購之外。 相比之下,財政部則對可參與開放式回購的券種比較謹慎。根據規定,可進行開放式回購的國債要實行審批制,即要獲得財政部及市場主管部門同意才能參與開放式回購。 業界人士指出:“根據這一規定,最有可能用于開放式回購的將是那些存量較大的券種,例如,在今年進行了增發的0301券就自然是優先券種。” 第三個分歧則是較為敏感的保證金與保證券等風險控制問題。 在保證金與保證券上,財政部更加嚴格。央行則在保證金與保證券的問題上較為寬松。知情人士指出,央行并未強行要交易雙方設定保證金與保證券,僅僅是認為交易雙方“可以”根據交易對手的信用狀況來協調設定。因此,財政部與央行在這個問題上的態度是明顯不同的。 但是,央行對單一券種設定的敞口頭寸已經有明顯的傾向,這就在另一個層面上能夠有效地防范風險。 《債券買斷式回購業務管理規定》第十四條規定為:“買斷式回購中逆回購方單只券種的待返售債券余額應小于該只債券發行量的20%,逆回購方待返售債券總余額應小于其自營債券總額的200%。” 有交易員表示,20%的規定并不出人意料,因為財政部也在相當規定中有類似的要求,畢竟,這在市場中已經形成普遍認識。然而,200%的要求則較預期更加嚴格,這也是央行較財政部更進一步的要求。“這樣的話,賣空方違約的可能性就會大幅降低,從而切實減少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