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債市曙光初露 速度還需合理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8月12日 12:29 21世紀經濟報道 | ||
中國人民銀行近日在2003年第2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指出,發展債券市場是深化金融結構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完善中央銀行宏觀調控、推動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基礎。該報告還特別指出,中國在融資體制上,以銀行融資為主的間接融資體制仍占據主導地位,直接融資比例過低;企業高度依賴以銀行貸款為主的間接融資,已經成為中國金融業發展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上述信息表明,中國金融管理當局正考慮推動債券市場尤其是公司債券市場的發展。 中國金融體系改革走到現在,目標應當已經相當明晰,那就是建立起一個穩健且能高效率分配資金的金融系統,促進經濟增長。目前中國金融體系的根本問題在于,占據融資主導地位的商業銀行體系資金配置效率相當低下,并且還存在嚴重的金融風險。商業銀行貸款存在明顯扭曲,對國有經濟部門的“軟約束”和對非國有經濟部門的“歧視”廣泛存在;盡管已經采取了諸如補充資本金、成立資產管理公司等一系列措施,不良貸款問題仍然十分嚴重。個中原因,除政府對商業銀行體系長期實施不當干預,商業銀行體系相當程度上充當著財政角色之外,商業銀行體系缺乏資產選擇空間,在有效需求不足時迫于利潤壓力,也不得不發放高風險貸款。 發展公司債券市場因此對解決中國金融體系根本問題的意義不可小覷。公司債券市場面對的是廣大投資者,公眾的監督壓力使其債務約束強于政府控制的商業銀行體系所發放的貸款,發展公司債券市場能夠提高金融體系債務融資的資金約束;它也能為非國有經濟部門提供一個非歧視性的融資場所,緩和資金配置扭曲;公司債券市場這個相對自由的交易市場,還能進一步推動中國的利率市場化,進而通過完善價格機制來提高資金配置效率,提供更為廣闊的資產選擇空間,從而降低中國商業銀行體系風險。 不過,對中國金融體系而言,在目前條件下發展公司債券市場也不是毫無疑慮。公司債券市場的發展無疑會對商業銀行體系產生巨大的競爭壓力,進而威脅到金融體系的安全。在金融市場上,通過證券市場的直接融資與通過銀行體系的間接融資存在激烈的競爭。相對于間接融資,直接融資具有讓企業根據自身資金需求靈活調整融資規模的優勢。特別是對那些市場信譽高的高品質企業來說,其基本信息廣為人知,融資過程中信息不對稱的問題(間接融資在解決此一問題上有優勢)相對容易解決,這樣它們一般更愿意選擇靈活方便的間接融資方式。目前,有效需求不足使得投資機會減少,面對股票市場和外國銀行的激烈競爭,背負了不良資產這一沉重包袱的中國商業銀行體系困難不小。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大力發展公司債券市場,高品質企業將迅速脫離商業銀行體系而轉向公司債券市場,商業銀行體系將不得不面對信用等級較差的企業,這將加大中國金融體系的風險:一方面,商業銀行體系的經營狀況很有可能迅速惡化,從而觸發金融危機;另一方面,為了彌補競爭能力的不足,一些商業銀行必然將資金投向高風險的投機領域,而且很可能選擇投向容易形成泡沫的股票市場和房地產市場,一旦資產泡沫破滅,同樣可能引發金融危機。 這樣看來,發展中國公司債券市場應該審時度勢,量力而行。一方面,不妨大膽探索公司債券市場的發展策略,以發揮公司債券市場的積極作用。針對現有的制度安排,一是要放開對公司債券發債主體的限制,發債主體不應按所有制劃分,簡單地界定為國有企業或非國有企業,而是擴展為股份有限公司和有條件的有限責任公司;二是要放開公司債券的持有主體限制,允許商業銀行持有公司債券;三是要強化公司債券市場對企業的資金硬約束,不能再造一個資金軟約束的債務市場,在債務人不能按期償還債券本息時,要落實債權人會議制度、公司清償制度。 另一方面,為了盡量減少公司債券市場對中國金融體系的不利影響,要為公司債券市場發展安排一個合理的速度。這個速度應當能營造出一種良好的競爭環境,即競爭壓力既能迫使商業銀行體系改善自身競爭能力,又必須讓商業銀行體系有調整和適應的機會,不至于使其鋌而走險。就目前而言,中國公司債券市場的發展不宜過快,否則中國很有可能陷入一場由公司債券市場“大發展”所引發的金融危機。因此目前發展中國公司債券市場的工作重點應該是加強試點、完善規范,做好各方面的基礎工作;待將來條件逐步成熟后,再進一步擴大公司債券市場的融資規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