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油是我國三大石油集團之一,與其它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不同的是,中海油在搞好主營業務基礎上,通過海外上市和并購,利用資本運營實現企業的跨越式發展,同時也實現了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
在我國資產總額超過百億元的企業中,中海油凈資產收益率和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率均名列第一。1998年的時候,中海油的總資產為320億元,不到三年,到2001年,中海油總資產已增至730億元。這些成績的取得,與中海油實施“走出去”戰略,在國際資本市場上拼搏是分不開的。今天我們《中國之路--十六大經濟界人士訪談錄》采訪到了中海油旗艦的領軍人物--新一屆的中央候補委員、中海油總經理衛留成。
衛留成,生于1946年,1970年畢業于北京石油學院。1998年至今擔任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總經理。在中共十六大上,衛留成當選中央候補委員。
《經濟半小時》記者馬洪濤:這個“走出去”戰略寫進十六大報告的話,對于我們這些大型企業來說意味著什么?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總經理衛留成:我覺得十六大把“走出去”戰略作為一條任務明確地寫進去,實際上是對大型國有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經濟半小時》記者馬洪濤:過去我們一直在提“改革開放”,那么“走出去”跟“改革開放”是什么關系呢?
衛留成:這個走出去,我覺得對開放來講,應該是一個更高層次和更高水平的開放。
《經濟半小時》記者馬洪濤:中海油實施“走出去”戰略有多長時間?
衛留成:應該說我們想的時間是很長了,但是真正走出去也就是才兩年時間。
《經濟半小時》記者馬洪濤:你們在實施“走出去”戰略的時候,最想從海外市場上得到的是什么?
衛留成:主要是想能夠真正把中海油公司變成一個國際化的公司,能夠真正把海洋石油總公司做強做大。
《經濟半小時》記者馬洪濤:在這幾年的實踐當中,找到這些想要的東西了嗎?
衛留成:應該說我們不但找到了我們想找的東西,而且確實取得了比較大的成功。
根據中國證監會公布的最新數字,在海外上市的中國企業已經達到55家。
2001年1月,中國海洋石油股份有限公司在紐約和香港掛牌上市。
2002年11月17日,中海油旗下的中海油田服務股份有限公司也在香港成功上市,融資總額21億港元。
《經濟半小時》記者馬洪濤:中海油在海外上市,我們知道經歷了一個非常艱難的過程。在最困難的時候,你有沒有問一下你自己,我們費這么大的精力去海外上市,有必要嗎?
衛留成:我確實問過這樣的話,想過這樣的問題,特別是在1999年10月上市沒有成功的時候,壓力很大。但是思來想去,我覺得中國的大型國有企業,特別是表現優秀的國有企業,走向國際資本市場、走上市這條道路,就像這次十六大提出來的股權多元化是一條改革發展的帶有根本性的道路。
《經濟半小時》記者馬洪濤:十六大報告還說要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這兩個市場其中也包括資本市場嗎?
衛留成:我想可以這么理解。
《經濟半小時》記者馬洪濤:如果不上市的話,我們的發展會受多大影響?
衛留成:我想這個影響會非常大。回憶一下,大概我是1998年年底做總經理的,當時我們也面臨一個發展的很大的難題,就是缺乏資金。資金問題的背后不光是資金,更重要是一個機制問題。所以成功上市以后,或者說改制以后進行了大規模的重組、改制、上市,這個問題迎刃而解。
《經濟半小時》記者馬洪濤:在海外上市不光是解決了資金的問題。
衛留成:甚至可以說最主要的不是資金問題,最主要是一個機制問題。有人問,你自己感覺上市以后你感到最大的變化是什么?我感到最大的變化,原來我只有一個老板就是國務院,現在老板多得很,投資者都是我的老板。
《經濟半小時》記者馬洪濤:而且都在海外。
衛留成:對,都在海外。這個監督原來是國內一些監督系統的監督,現在的監督就更多,眼睛更多。
《經濟半小時》記者馬洪濤:有這么多的老板,有這么多的監督,還是一件好事嗎?
衛留成:我覺得是一件好事情。真正讓你的生產經營、會計報表,一切都必須符合國際慣例,變化非常深刻、非常大。而這種變化,對于一個公司,對發展非常有好處。
《經濟半小時》記者馬洪濤:我想這也符合十六大提出的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
衛留成:我想是這樣的。實際上,我們的改革和發展正是由于對方開放、參與大規模的國際合作才引起了、或者說促進了內部的不斷地深化改革,也促進了發展。這確確實實是一個事實。
2002年,中海油斥資12億美元收購了澳大利亞和印尼的三塊石油天然氣田。
《經濟半小時》記者馬洪濤:如果退到10年之前,有沒有想到我們有一天會去收購海外的油田?
衛留成:十年以前可以說不大敢想,我想海油的管理層沒有人這么想過。
《經濟半小時》記者馬洪濤:什么時候有了這個想法?
衛留成:應該說,五年以前當時管理層已經有這個意識,可能到海外去參與一些并購,但是當然也沒有成功。
《經濟半小時》記者馬洪濤:主要那會兒能力不行,還是因為政策不允許。
衛留成:我想兩方面都有。一方面是能力,一方面是政策。也沒有像現在十六大提出來把走出去作為我們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的一種方式,而且作為更高層面上參與國際合作的方式。
《經濟半小時》記者馬洪濤:可是我在十六大報告里面并沒有直接地發現有關于并購的字眼。
衛留成:是,我也注意到沒有并購這個字眼。但是我覺得“走出去”這個提法,或者說更大的范圍、更廣的領域、更高的層次參與國際合作和國際競爭,這個提法本身應該說已經把并購包括進去了。我覺得應該是這樣,對石油來講應該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經濟半小時》記者馬洪濤:那么我們采取購并的辦法跟我們直接進口原油有什么不一樣呢?
衛留成:我們并購的油田,就是說這個油田的勘探、開發、生產是在我們的控制之下,有更大的控制權和主動權。你如果并購到合適的資產,它可能成本比我們國內并不高。
《經濟半小時》記者馬洪濤:如果我們不去購并的話,可能會面臨一個什么樣的局面?
衛留成:如果我們再不往外走,我覺得將來的競爭會更激烈,代價會更大。所以我覺得中央提出“走出去”的戰略,除了機電行業走出去建廠、發展一些產業以外,石油行業走出去,參與一些并購,在海外開發一些油田,我覺得確實是時候了。
按照中海油的規劃,要用五年左右的時間,使中海油成為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綜合性能源公司,以較快的發展速度、較強的盈利能力和優良的質量進入世界500強。衛留成也對這個目標作出了具體的解釋:五年后的銷售總額必須超過100億美元,資產規模至少200億美元。
(《經濟半小時》記者馬洪濤編輯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