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首頁 天氣預報 新聞 搜索 短信 聊天 企業
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正文

中國之路——十六大經濟界人士訪談錄:張瑞敏 “走出去”的戰略關鍵是人的國際化

http://whmsebhyy.com 2002年12月16日 09:27 CCTV經濟半小時

  提起海爾,大家應該不會陌生,從一個虧損147萬元的青島電冰箱總廠,到今天年創利潤20多億元的跨國集團,海爾正以實際行動詮釋著十六大報告提出的“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的戰略。今天我們《中國之路——十六大經濟界人士訪談錄》采訪的是16屆中央候補委員、海爾集團首席執行官張瑞敏先生。

  “走出去,創造一個屬于中國人的真正的世界名牌。”這是張瑞敏給自己定下的一個目標。從1990年海爾走出國門開始,至今海爾在國際市場上打拼出了一個屬于自己的世界:建立了2個海外工業園、13家海外工廠,海爾產品出口到160多個國家和地區,2001年出口創匯4.2億美元,海爾已經成為國際公認的世界第六大白色家電制造商,具備了與世界一流家電企業同臺競爭的實力。那么,張瑞敏是如何引導海爾實踐“走出去”戰略的呢?趙赫對他進行了采訪。

  簡歷:張瑞敏,1949年出生,現任海爾集團黨委書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歷任中國共產黨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代表。2002年11月,當選為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他確立的名牌戰略,歷經18年的市場實踐,使海爾成為了國內外的知名品牌。1990年張瑞敏引領海爾走出國門,以創海爾品牌為導向,實施本土化策略,先后在歐美、亞非等國家和地區創建了13家海外工廠和4.8萬個營銷網點。2002年,海爾海外市場銷售額達到近10億美元。

  記者:張總我們聽說您在北京參加十六大盛會期間,有一些嗅覺靈敏的外國人專挑這時候來了一趟海爾本部,他們是沖什么來的?

  張瑞敏:我們歐洲的這些客商大概是9個國家的38位,他們主要沖這個時間來。我認為他們實際上也有一種政治嗅覺,就是說雖然是正在開著十六大,他們認為十六大之后國家可能是更加改革開放,企業可能也是更加國際化,對他們在當地的銷售會更有好處。

  記者:現在海爾在海外的銷售額已經接近10億美金了,當時海爾走出去的時候有沒有想到今天這樣的一個效果?

  張瑞敏:沒有。90年代初我們出去的,那個時候中國都在喊要復關了,我們想要復關了,就是大家通常說的狼要來了,那我們怎么辦呢?按照我們當時的實力可能很難和他們競爭,所以我們想,與其被動地挨打,不如主動地走出去。所以在那種時候,為了求生存走出去了。

  記者:您認為走出去是不是每一個企業發展到一定的時候必須要考慮的事情?

  張瑞敏:它不是一個必須要考慮的問題,它是一個必須要面對的問題。因為不是你想不想走出去,而是整個的經濟的全球化、經濟一體化,造成了你就處在這么一個環境當中,你不走出去也必須要走出去。你不加入到這個國際化行列當中去,你也要加入進去。應該具備一種什么樣的條件才可以走出去,創造條件,切入到國際市場中去。這是最主要的。

  正如張瑞敏所說的,要想進入國際市場就必須先給自己的目標定位,海爾選擇了創造品牌價值這個目標。但是張瑞敏也坦言出口創牌的成本很高,海爾為此承受了巨大的利潤壓力,因此這并不是一條適合于每一個企業的道路。而許多中國企業則通過各種各樣的途徑和方式實現了自己走出去的夢想。比如有些企業在海外設廠,但是不生產自己的產品,而是為當地生產貼牌產品;還有一部分企業在海外不設廠,只設立貿易公司進行市場銷售;另外的一些企業則是以出口創匯為己任,不出國門,也能夠達到走出去一樣的效果。我國的企業正在通過很多諸如此類走出去的方式,實踐著自己的國際化道路。而這些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所經歷的艱辛與苦澀,也同樣是難能可貴的前車之鑒。

  記者:海爾在走出去的過程當中有沒有遇到過什么麻煩或者說是困難?

  張瑞敏:每到一個地方不管是出口還是建廠都有問題與麻煩。

  記者:那海爾是怎么解決的?

  張瑞敏:就是要按照本土化的要求去做,就是要適應人家的要求。

  記者:十六大報告當中還提到國內和國際兩個市場要形成互動,海爾在這方面是怎么做的?

  張瑞敏:我們的做法是把這兩個市場看成一個整體,然后把這個資源進行整合。我們自己內部有一句口號,也是一個原則,叫無內不穩,無外不強。就是說沒有國內市場的優勢你就站不穩,這個企業很難生存。但是沒有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優勢,你這個企業不會真正地強大起來,所以我們把兩者結合到一起去。

  記者:您認為鑄造一個國際化的企業應該具備什么樣的條件?

  張瑞敏:國際化企業絕對不能理解為出口企業,出口企業不是一個國際化企業。或者說出口企業僅僅是國際化企業非常基本的一個條件,真正要做到國際化企業,它應該是全面都來國際化,但是我認為最根本的就是人的國際化,國際化的觀念,國際化的素質。如果做不到這一點,這個企業僅僅是出口或者到海外設了很多工廠,那你不具備這種國際化的競爭力。因為你的人還不是真正國際化的組織。

  國際化的海爾經歷了走出去初期的磨難之后,開始品嘗國際化帶來的豐碩成果。從海外市場最初的零銷售額,到今天的近10億美元,海爾品牌正在得到越來越多的海外消費者的認可和接受。和海爾一樣,我國還有很多企業也都在海外市場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十六大期間,外經貿部部長石廣生就在一次書面致詞中這樣說:我國企業“走出去”的領域已從貿易、航運和餐飲等,逐步拓展到生產加工、投資開發、工程承包、農業合作和研究開發等眾多領域。對外投資方式也由早期的建店開辦“窗口”,發展到投資辦廠帶動國產設備材料出口、跨國購并、股權置換、境外上市、設立研發中心、創辦工業園區等多種形式。截至2002年6月,我國共設立境外企業6758家,協議投資總額132億美元,中方投資額89億美元;對外工程承包與勞務合作完成營業額972億美元。

  記者:十六大報告中還提出“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您認為這二者之間是一種什么樣的關系?

  張瑞敏:我認為是相輔相成的,而且是相互促進的一個關系。一開始如果沒有中國的改革開放,引進外國資本,引進外國技術,就沒有今天的走出去。但是走出去不等于說是我就不引進來了,但是不管是走出去還是引進來,我認為它是相互交替不斷促進,但是就是一個目的,就是拓展發展的空間。

  記者:我們國內還有一些企業打算走出去或者說現在還沒有走出去,您認為這樣的一些企業具備一種什么樣的能力才可以走出去,才能走得好?

  張瑞敏:我認為第一點首先要有個明確的定位就是到底你為什么要走出去?你要走到哪里去?國外的哪一個市場,哪一個產品是你必定要勢在必奪的一個?如果說國家號召要走出去,別人也走出去了,我也跟著出去吧。這肯定是非常危險的,所以我想這是第一位。第二位對中國企業來講,不管現在力量的大小,實力的大小,只要做到兩點:第一個就是質量,第二個就是信譽,扎扎實實把這兩點做好,我認為走出去的機會遍地都是。

  記者:企業在國際化當中會獲得什么樣的好處?

  張瑞敏:要成為國際化的企業或者已經成為國際化的企業就等于上了高速公路了,你就必須不停地拼命地往前跑。

  正如張瑞敏先生所說的,已經走上了高速路的海爾集團,現在是無路可退,只能一直向前,不能回頭,也不能松勁。作為一家較早走出去的中國企業,海爾集團這條國際化道路,雖然不適合于每一家企業,但是它卻具有著實踐的現實意義。從海爾中國造,到海爾美國造;到海外市場銷售額接近10億美元,海爾越走越遠,越走越高。


短信推薦】【關閉窗口



新 聞 查 詢
訂實用短信,獲贈超大VIP郵箱、個人主頁、網上相冊!
新自寫短信功能一流
對方手機
發送內容[最多60字]

選擇閃電方式
您的手機
您的密碼
索取密碼  

在幾十個國家地區,只要您擁有手機,就可以享受新浪短信頭條新聞的方便快捷,讓世界隨您移動!>>快速訂閱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電信公司營業局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