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章,已經深深地刻入中國人的生活中。在所有的現代漢語辭典里,對公章的解釋卻都簡單到只有:“公家的印章”這五個字,但在共和國五十年的歷史中,在中國城鎮大大小小的單位里,它卻有著復雜的內涵,它象征著國家和單位的權威,公章,又是紐帶,聯結著我們這個國家政治、經濟、社會運行中的每個環節,在個人信用普遍缺失的年代,對普通人來說,單位的公章就是個人身份的證明,無處不在……
汪憲南京揚子石化技工學校辦公室主任:公章確實跟每個人的生活都有很大的關系,也可以說是離不開它,比如說你沒有就不可能生出來。
首都刻字廠職工:要辦起事來,對外需要你去外調,你肯定需要開一封信,肯定需要單位公章,你就去辦事,要不人家不相信你的。
陳堅南京揚子石化技工學校工會主席:沒有辦法,咱們就得公事公辦,規定是這樣的。你這個章不蓋,下個章就蓋不成,你就等著吧。沒有單位怎么辦?
周雷自由職業者:他們總覺得你一個人,如果你跳出了工廠,或者企業,或者研究所,什么都不是了。有點你一旦脫離單位,就是寸步難行的感覺。
“你好,對,虎坊橋十字路口,現在是一塊錢一個,老價錢基本沒變,你來吧。再見。您什么事?刻個公章,幫我看看。”
首都刻字廠是北京歷史最悠久的印章企業,這里至今仍然保留著最傳統的公章制作工藝,從六十年代成立,到八十年代初期,北京市所有的公章都出自這里,而且都是由這兒的工人手工刻制的。
首都刻字廠職工:首先得有公安局的介紹信,公安局批準以后,我們登帳,然后什么內容、幾枚、誰經手、電話,公安局的批示,必須得全,復印兩份,月底,交公安局一份,我們留一份備查。公章是屬于保密性質的,車間不能來回互相串,再一個,如果取公章的時候,一律不許摁印臺,也就是說不能蘸紅。為什么?說明你這個章已經啟用過了,公章一旦不合手續,流出我們廠外,我們得負法律責任,相當嚴重的。公章在社會上蓋一個就管用,出了事誰負責,誰也負不了責任。
偶爾站在高處看一眼我們曾經走過的城市,可以感受到20多年以來,單位社會和個人生活,和這眼前日新月異的城市一起發生著變化。我們曾經有過相同顏色的服裝、幾乎相同的收入,還有對公章無限的依賴。而現在,改革激發出的創造力,使一個人可以走出單位生活、建立個人信用成為可能,對這悄然而至的變化,習慣了與單位公章打交道的機構和個人,特別是現有的社會信用體系似乎還沒有做好接納的準備。
周雷,網絡時代的自由職業者,一個人獨自打拼屬于他自己的生活。在他從單位辭職以后的五年里,靠給別人做電腦網頁為生,在互聯網市場并不景氣的今天,單純靠制作電腦網頁能生存下來的人并不多,最近他在網上很有名,因為他制作的電腦動畫已經是點擊率最高的作品。在網上有他這樣技能的人叫“閃客”,雖然在互聯網市場紅火的時候,周雷也曾經被幾家外企高薪聘用過一段時間,但是在這五年的大多數時間里,他都是一個沒有單位的人。
周雷自由職業者:我的生活比較隨意,比較自由,但是這種自由的代價就是所有的問題你得一個人去面對,這就是你的代價。我剛剛開始做多媒體網頁的時候,也是有各種各樣的業務。拿著你做的最好的東西去給人家看,但我去了,我唯一能證明我叫周雷,我在網上叫周潤,就是我的一張身份證和我自己能做出來的東西。人們就說你是一個個人,我們為什么要相信你。
在周雷離開單位獨自闖蕩的五年時間里,如何獲得社會對他智慧和能力的尊重與信任,一直是困擾他生存的問題。
請問訊強恒源是在這兒嗎?
不是。
那您知道他那個公司在哪邊嗎?謝謝。
有時候我就奇怪這一點,好像有一個單位,而不是一個個體的話,他給我的概念可能是在你處理一些事情上,很多手續,可能會簡化一些,或者你去辦事,可能更便利一些,其實這樣合理嗎?
幾十年時間里形成的社會運行規則和社會信用體系,不會因為一個人的疑問而發生改變,讓周雷困惑的實質在于我們的社會幾十年來,只習慣接受由公章賦予人的單位身份。
張維迎北大光華管理學院教授:我們用公章這么多,很大程度就是過去的計劃經濟,計劃經濟是不承認個人的,所有的東西都有一個組織,比如分配原材料,都是一個單位,個人沒有這樣一個權威,個人只是其中的一個螺絲釘。所以公章的這種普遍的、大規模的使用,實際上就等于不承認個人作為一個獨立的行為主體,認為他沒有能力承擔這個責任,你簽了字了,但是你沒有這個行為能力承擔這個責任的話,你簽字是沒用的。但是如果扣了公章以后,單位就得負責任。
陳堅是揚子石化一個技工學校的工會主席,他獲得別人信任的方法是,把身份證和工作證放在一起。
我的身份證只能證明我的身份,但是他不知道我在什么地方工作。因此我好多年了,我就把身份證跟工作證帶在一起,需要什么的時候,都可以給人家看,我對工作證情有獨鐘的。這個工作證,代表我是這個單位的人,對單位的信任延伸到我的身上了。所以我在想,有單位,就有依靠,就是家,單位就是你的監護人。像我們也延伸到這個問題,比如說一點小事,單位要蓋章,來證明什么事情,實際上就是一個監護人,父母對子女的一種關系,我想過這個問題。
汪憲是陳堅單位里的辦公室主任,單位里的行政公章是由她掌管的。每個單位行政章都是代表單位的,也是使用頻率最高的公章。
這是公章使用登記本,公章是不得了的,我算了一下,從去年11月27號到昨天,我們這個小單位用的公章是3074個,所以這里的樣樣事情都有。你看畢業證書,證明技校畢業,結婚證明丟失,都是個人證明,還有職務證明,職稱的,還有一個治療近視眼,這是個人的事情。有的人說不就一個章,有什么了不起,但是好像現在稍微正規一點的部門還是認公章的,也正因為這樣,所以我們平時對待用印工作也比較慎重。而且鑰匙隨身帶,跟自己家的鑰匙一樣,這就看出它的嚴肅性了。我家的鑰匙丟了,人在公章在,這一圈鑰匙里,這就是公章鑰匙,。
當一個普通人治療近視眼也需要單位公章加以證明的時候,沒有單位拿出單位證明的人,可能遇到的尷尬是可以想見的了。
周雷:不管出去怎么樣,人們會問你是做什么的,你現在是做什么的,你以前是做什么的。我說以前是在中科院空間中心搞雷達高度計、編程,別人說你現在呢?我說我現在做什么什么。別人就是十個人里有九個人,或者說九個半都是覺得這個孩子肯定是頭腦有點毛病,瘋了。我也能理解他們,因為在他們的概念里你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但是這個個體肯定要放在哪兒,放在哪個群體中,才能發揮他的效應。他們總覺得一個人一旦脫離單位,就是什么都不是,有點寸步難行的感覺。
張維迎: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說個人有很多行為是個人承擔責任的。這個時候我們要求用公章的話,這是非常不合理的。我的行為我承擔責任,你蓋了公章,是不是你來承擔責任,如果你不承擔責任,你就沒有權利要求我來蓋公章。
陳堅:上面把權交給你,同時把章交給你,你就拿這個東西,有權利了。我在這個工會管公章,這么多年吧,我最頭疼的就是離婚案的章。比如說我們單位有一個職工,夫妻感情問題,他們一開始是協商離婚,他們領了表格,當時我就講你先讓對方蓋章,對方說你先蓋章,對方為什么不能蓋章,單位怕有后遺癥,拒絕蓋章。沒這個章,一輩子離不了婚。其實我對這個問題一直有個看法,給不給他離婚,實際上我這個章蓋上去,就給他離婚了,我有什么權利決定他離不離婚呢。所以現在想不合理的事情,兩個人離不離婚,與我的單位有什么關系呢?
今天,單位不會再像從前那樣包辦人們的生活。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每個人面對變化的時候都會有自己的方法。對不想被時代拋棄的張譯文來說,單位的公章差一點讓她放棄了改變命運的第一步。
我是經歷了我們的企業由盛到衰的整個的變遷的階段。變遷的整個過程之中,我覺得很有意思,好象是說廣播里有很多挺時髦的詞,兼并、改革、改組、改造,對于別人來講,對于廣播來講,都是一種社會的一個時髦的詞,可是對于我們企業,它可能是涉及到每個人切身的利益,就是每一種改變的結局,最后都不會讓每一個人繼續過著原來認為安全的,對自己的利益沒有任何挫傷的平靜的生活,都要面臨下崗了。在我當時的位置和年齡,我可能都沒有危機,但我就是正是在別人的身上看我的過去,再去預測自己的將來,我覺得這種危機感很大的。如果我也到35歲那一天,也面臨著下崗。我覺得是一種非常非常茫然的狀態。
于是張譯文試圖拿到助理會計師的資格,想為自己的將來做些準備,但沒想到在報名的時候就遇到了麻煩。
報名的時候,是要求你的單位人事部門和單位主管部門的人事部門都要給你蓋章,你才能報上這個名。當時我們單位的規定,就是說你現在在會計的崗位,他才會去給蓋章,而社會上要求你必須先拿到這個資格,你才有資格去從事這個會計工作。最后就造成一種很矛盾的結局,就是說如果你現在沒在會計崗位上,你永遠沒有機會再去做會計工作了。實際上如果每個人都嚴格按照這種邏輯去執行,都會產生這樣一種結局。我當時本來感覺單位不給我蓋,我就放棄,后來跟一個朋友講,他是工商局的,他說蓋公章這種事情還不容易,我下面有很多單位,我讓他們來幫你蓋吧。然后我就把這個問題解決了。
盡管用這種變通的方式達到了自己的目的,但這樣做并沒有給張譯文帶來快樂。
碰到這樣的事情是有感覺的,我覺得我們大家都處在一個怪圈里面。最后的結果是什么呢?大部分的人都會用一種不正當的途徑去追求自己的正當利益。
無奈之下的變通成為多數人都認同的方法,很多時候我們也默認它存在的合理性,但是值得關注的是:變通和欺騙只是一步之遙……
張維迎:本來蓋一個公章,只是一個身份的證明。我證明你是中央電視臺的,但是現在變成一個審批了,比如你要報考會計師,他同意不同意,這個時候表明比公章本身問題包含得更多。就是它是一種審批制度,結婚要單位審批,考試要單位審批,你要辦一個企業要單位審批,這就屬于另外一個問題了。
對沒有單位的周雷來說,證明優劣好壞的依據就是自己的表現。
“請進。”
“請問是劭先生嗎?您好。我是周雷。”
“請坐。”
“您公司打算要做一個什么樣類型的網站的?”
“是這樣,我計劃有兩個方案,像整個流程,我自己腦子里有一個方案,創意、設計這方面沒有,我就想從你這兒得到一些這方面的建議。”
“這樣,我先給您看我能做的一些什么東西,然后咱們再來繼續往下談咱們的合作。我做一般就是把一些靜態的東西把它以動態的形式表現出來,這也是在網上現在比較流行的一種方式。”
對于一個個體來說,能讓人家承認你的,只有是你把你自己的作品,你把你自己的動畫網頁做得非常非常出色,就是出類拔萃。只有那樣,你建立你的聲望,你的名譽,別人認可了你這個名字的時候,才有可能往下繼續。如果說你還是一個默默無聞的人,誰也不知道你的時候,你去跟人談,可能連去見那些客戶的機會都沒有,別人不會給你那種機會。
“我會三天之內,我給您一個,計劃給您怎么做,我給你發一個E-mail發過來,然后具體是不是再往下合作,然后咱們再繼續談。好嗎?”
“可以,好的。我時間也比較緊,今天先這樣。”
“行。”
“希望你做的和你說的一樣好。”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都市里的人們突然注意到了身邊發生的變化——越來越多的人有了屬于自己的汽車,很多人用銀行貸款購買了屬于自己的住房,許多大學生在選擇職業時,已不再把國有單位作為追捧的對象。在今天,我們很難用一話去估量這些變化對中國信用體制的沖擊程度,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種無處不在的單位公章的威力正在減弱,重建個人信用、尊重個人價值、重建新的社會信用體系已成為媒體的熱門話題,這一切也深刻融入了時代生活方式的多元化進程之中。
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后,上海一直領導著中國的時尚,在2001年的時候,建設銀行上海分行在辦理個人信用卡時,不再需要單位加蓋公章的擔保證明,個人只需要提供身份證和平時水、電、煤氣的繳費情況,就可以獲得信用卡,這在以前是無法想象的,雖然這一事件當時并沒有引起人們太多的關注,但它引發的價值取向和生活方式的變革,在中國的改革進程中卻有著特殊的意義。
銀行發放個人信用卡的依據,來源于上海資信公司的個人聯合征信系統,內容非常簡單,就是考察一個人是不是按時繳納水電煤氣以及手機的資費,有沒有惡意欠費的情況。
上海市民:這個可能就是說街道辦事處是別人在管你,而資信系統是自己在管自己,你在為自己創建一個自己的品牌。就是街道可能是在管你,街道管你,或者是單位管你,這個就是說你在自己在管自己,你的一言一行,或者你的記錄都會通過這個東西反映出來,你自己的信譽是不是良,自己管自己的成份比較多一點。所以說更多的人在意我自己必須要做好,不然的話,這個就會反映我是一個信譽不良的人。
信用是我們這個民族傳承的美德,而今天,銀行和資信公司,讓一個普通人把品德變成了自己財產的一部分,用自己的信用為自己擔保,從而獲得買房、買車和提高生活質量的銀行貸款,量化了的信用評估使人們開始相信:做老實人是沒有錯誤的。
2001年秋天,周雷搬進了他自己買的房子。
我選擇了這條路,就是讓我早一步實現了我當年的愿望。個人的信用問題至少在我的頭腦中是有那么一個概念,就是我以個人的名義去做這個東西的時候,我必須要重視我自己的東西。我想信用度本身是一個積累的過程,如果你慢慢地積累你的信譽度,積累的值很高的時候,你就可以辦很多的事情,就像你現在持有單位證明,或者說在幾年前你持有單位證明一樣,暢通無阻,非常便利,但是如果你沒有這個信用度,就像現在的個人來說,寸步難行,它就是這樣一個區別。
無論是自愿或不自愿地選擇,越來越多的人離開了單位,開始了打造自己的生活,尋找自身價值的過程。然而,憑單位公章證明個人身份和行為的正當性、合法性的體制慣性,依然時隱時現在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中,這也注定了這一尋找過程將是一段樂觀而不確定的旅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