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三林
什么將左右2005年物價走勢
2004年前10個月CPI的平均漲幅只有4.1%,預計全年也不會超過5%。而且,城鄉之間、不同行業、不同地區之間的物價漲幅差異很大,在成因上既有需求拉動又有成本推動。所以
,溫和性、結構性和混合型是本輪通脹的基本特征。糧食缺口、投資膨脹和國際傳導是本輪通脹的主導因素,而資源約束和不合理管制則是本輪通脹的根本原因。
糧食缺口和投資膨脹疊加再次推動本輪物價上漲。CPI和糧食價格、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都有較高的相關性,歷史經驗也證明糧食大幅減產和投資需求膨脹“雙碰頭”,我國就會出現通貨膨脹。這次也不例外。首先,糧食供求缺口逐年擴大導致糧食價格上漲。隨后,固定資產投資膨脹帶動上游產品漲價。這樣,糧食缺口和投資膨脹二者疊加,帶動下游產品價格上漲。
國際傳導成為本輪通脹新的主導因素。分析還發現,隨著外商直接投資和進出口的高速增長,2001年以來,CPI與進出口增長、尤其是進口增長的相關性在不斷提高。出口需求的擴張,會大量消耗原材料、能源和中間產品,導致其價格上漲。外商直接投資則會先產生巨大的投資需求,后又大大增加出口需求。這兩種需求對通脹的影響在我國早已存在,但這次更加突出。需要特別關注的是初級產品進口這一新的因素。近兩年,世界初級產品價格大漲,同時我國初級產品進口增速竟達50%-80%,從而將國際通脹傳導到國內,進一步刺激國內價格上漲。從前10個月的數據看,上漲最快的行業也是初級產品進口最多的行業。
進一步分析還可以發現,通貨膨脹主要取決于產品的價格供給彈性。而產品的供給彈性又與資源約束程度負相關,與市場競爭程度正相關。可以說,資源約束和不合理管制正是導致本輪通脹的根本原因。
政府在價格和市場準入方面的不合理管制是誘發和加劇通脹的直接原因。糧食缺口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前幾年對糧食流通領域的管制,只允許國有糧食企業進入。其結果是,按保護價敞開收購的國家政策在實際中很少得到執行,導致糧食價格連年下降,進而導致產量下降。投資膨脹的一個重要誘因,是資源和土地、資金等要素價格因管制而嚴重低于市場均衡水平,使投資成本大大降低。同時,能源、資源、運輸等行業又幾乎被國有企業壟斷,一旦出現供求缺口,也不能很快增加生產能力,供求缺口和通脹壓力進一步加大。
從糧食缺口、投資膨脹到通貨膨脹,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在于資源約束。如果說政府的不合理管制降低了短期供給彈性、使供給不能迅速增加的話,那么資源約束就制約了長期供給彈性,使供給不可能無限制地增加。我國人均耕地、淡水資源、礦產資源量都不到世界平均水平,這些因素正在并將長期制約著國內生產能力的提高,通貨膨脹的壓力也將長期存在。因此,加快資源、要素領域的市場化改革,取消價格管制,放松市場準入,使價格能真實地反映市場供求狀況并引導市場行為,對于減輕長期內的通脹壓力是有益的。
但市場化改革同時會增加2005年的通脹壓力。實際上,正如筆者以前所分析的,土地、資金、勞動力和資源市場化已經或者正在被納入下一步的政策重點。而市場化改革將使“缺煤”、“限電”、“油荒”等隱蔽性通脹顯化,使資源和要素價格繼續上漲。在已經出現通脹預期的情況下,要素價格上漲會推動生產資料價格(PPI)上升,并帶動CPI上漲。筆者的計量分析結果是:這些因素將使PPI在2005年平均上漲9.4%,CPI上漲5.8%。同時,糧食缺口依然存在、投資增長不會大幅下降、國際初級產品價格維持高位,理論上CPI漲幅應該高于6%。但考慮到政府會通過限定提價等措施來控制物價過快上漲,則2005年的CPI漲幅還可能在5%左右波動。
(作者系北京師范大學經濟與資源管理研究所博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