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言刑名 鑄鼎余心--刑事訴訟法修改前瞻實錄(4)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1月22日 15:51 新浪財經 | |||||||||
主持人: 剛才三位教師或慷慨激昂,或語重心長,描述當前刑事訴訟法的嚴峻現狀。想做一個律師有多難?做刑事辯護有多難?做一個刑事辯護律師有多難?做一個研究刑事辯護的教授又有多難?接下來的時間,我想請三位教授著重討論一下“怎么辦”的問題。首先有請田文昌教授。 田文昌: 律師和公正的關系是什么?去年我說過“律師的職責就是最大限度的維護當事人的利益,即使職業道德與社會道德沖突”。每個人都有維護正義的一方面,也有破壞正義的一方面,律師總是站在沖突的邊緣,發生沖突時,律師如何實現正義?正義的評價應該交給法律,而律師應在法律的最終評價前去履行他的職責,使法律的評判做到客觀。從這個層面上來說,職業道德和社會道德在最高層次上是統一的。 再過二十年,中國法制界向何處去,發展的步伐會到何種地步,將與我們當前對律師的定位關系密切,這是一個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 陳瑞華: 我們臺上的四位要談“怎么辦”非常困難,我想在談“怎么辦”之前談一談中國目前刑事司法制度的本質問題。比如說剛才談到的“不得自證其罪”,在我們中國則是“坦白從寬,抗拒從嚴”。所謂中國的“坦白從寬,抗拒從嚴”,本質就是“你膽敢辯護,我就從嚴”!當我看到中國現實的時候,我猛然醒悟,中國現在存在的是一套來自延安的舊的潛規則,而我們呼吁的是一套來自西方的規則,這是格格不入的。中國律師艱難的背后,是我們根本沒有接受這套來自西方的文化概念,在這樣的制度下沒有任何辯護的空間。 我們在研究中國問題的時候千萬不要動輒“引進”“移植”,我們引進了英美的對抗制,而我們連證人出庭都做不到。作為一個學者怎么辦?研究中國的問題。不是在書齋里研究,而是去基層去現實中看一看。我們會發現,中國的本質問題是從七十年代就開始的法制現代化運動進步甚微,而傳統的潛規則一直在發揮作用。比如審判公開制度,我們實行旁聽,劉涌案件如此之大,海淀法院安排僅容二十人的小法庭,有人戲稱為“比衛生間大一點”,故意對公開審判進行加工。再比如我們嚴禁刑訊逼供,但屢禁不止;我們嚴禁超期羈押,但幾乎每個案件超期羈押;我們要求當庭宣判,今天的案件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是定期宣判。看看刑事訴訟法,你就知道中國的實踐是刑訴法規定的反面!所以說法律研究,就是要研究活的法律,書本上的規則無法根本解決實踐問題。比如即使我們廢除了三百零六條,律師仍然會被以“貪污受賄”甚至“泄漏國家秘密罪”、最荒唐的以“玩忽職守罪”定罪。國家權力膨脹到任意追究被告人的責任、律師的責任時,改變游戲規則根本無法起到真正的作用。在一個公檢法利益共同體的體制下,立法建議能解決什么問題? 最近幾個動向讓我很高興,有兩個改革大家認為在目前中國可行。一個關于超期羈押,被超期羈押六個月以上有權啟動司法審查程序,即“刑事訴訟中的刑事訴訟”。另一個,律師問題,目前的證據制度使律師和控方的證據不能互通,開庭時兩敗俱傷,也需要公開化、透明化。 我們的結論是,第一,研究“怎么辦”時,要發現中國的實質問題:從西方引進的話語系統在中國沒有生存的土壤。第二,研究“怎么辦”的時候,更要注意把問題找到,不要動輒移植,要研究中國的問題。 主持人: 感謝陳瑞華教授。雖然聽了陳教授的講話我也有很多話想說,但還是把剩下的時間留給同學們回答問題吧。第一個問題請問田教授,在刑訴法修改的進程中面臨的最大的問題和阻力是什么? 田文昌: 最大的障礙是部門保護主義。最有權力的人最有可能阻礙刑訴法的修改和進步。 主持人: 請問陳老師,您說最高法院將設分庭負責死刑復核工作,我想請問第一,分庭設在哪里,北京還是全國各地?如果設在北京如何保證每個案件都能開庭公審并提審被告人?若設在各地,又怎能保證掌握統一的標準? 陳瑞華: 我個人認為,如果在北京設六個分庭,死刑復核問題開庭必須保證,一,開庭只有控辯雙方,被告人可以不出庭,但必須有律師。第二,至少允許雙方就該不該執行死刑進行辯論。第三,專門討論法律問題。有了這三條,問題至少能解決一部分,謝謝。 主持人: 律師作為一個維護社會正義的重要力量,其法律地位至關重要,請問田老師,目前律師應以怎樣的身份來面對各種社會壓力、行政壓力? 田文昌 律師應該以自己的良知和社會責任感來面對這一切和改變這一切。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