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提升拉美國家在其國際戰略中地位的同時,拉美國家也開始“重新發現中國”。大量中國投資進入拉美,標志著中國對拉美能源與資源市場潛力的重視。而中國在拉美市場的開疆拓土,勢必使該地區成為中美之間經濟競爭的棋盤之一
中國資本突入拉美
文| 姚淵
在出席APEC第十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之前,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于16日至18日對阿根廷進行了3天訪問。訪問期間,中國與阿根廷簽署了一項投資金額達200億美元的商業協定,而阿根廷承認了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
阿根廷大報《國家日報》在頭版報道說,這是該國近10年來最大的一筆外國投資。
阿根廷只是胡錦濤此次南美四國之行的其中一站,其他三國是巴西、智利和古巴。這次訪問是中國新一屆最高領導人首次出訪拉美國家,而對拉美地區有史以來空前的大手筆投資,表明中國已積極開始參與這個向來被美國視為后院的地區的競爭。
在APEC會議上,胡錦濤還將會見剛剛連任的美國總統布什。
中國:以投資換取資源
商務部副部長馬秀紅等先期抵達有關國家進行準備。中國將與四國簽署系列經濟協議,對阿根廷的200億美元投資則是最引人注目的一宗。中方投資主要集中在石油勘探及鐵路基礎設施建設上。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師牛犁表示,這是中國展開能源外交的“又一個利好消息”。今后,中國國際石油戰略的目標是爭取在15年到20年內,在海外形成一定規模的石油生產供應基地。首腦外交手段加快了這種能源合作的進程,鎖定與阿根廷的合作,凸顯了中國對拉美能源市場的重視。
從中國傳統外交戰略上來看,拉美地區長期排在歐美、亞非之后,屬“邊緣國家”。直至全球競爭激烈的今天,拉美市場才成為中國“走出去”戰略的重點。
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馬宇分析說,目前中國的政策是引導企業前往拉美和非洲,獲取穩定的能源等原材料供給。就能源而言,“工程換能源是個新思路,實際上就是投資換供給”。
今年,阿根廷發生了因天然氣短缺造成的能源危機。這場危機的原因之一是能源企業全面私有化后投資長期不足。為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阿根廷政府制定新的能源戰略,尋求外國直接投資,從事油氣田的勘探、開發、加工和銷售。
“現在,阿根廷的能源大門向中國敞開,”阿根廷能源公司董事科爾西格利亞表示,“在資金或技術上,中國石油企業都有能力參與阿根廷的能源開發。”該公司董事長兼總裁埃斯皮諾薩已于9月來華,會見了中國石油企業負責人,討論了石油和天然氣的開發合作。
吸引中國的還有南美的豐富金屬礦藏。比方說智利的銅礦。銅礦出口是智利主要的外匯來源,而中國對銅的需求持續上漲,這無疑是智利所追求的市場所在。
中國已開始增加對智利的投資。中國五礦公司有意與智利聯合開發價值5億美元的Gaby銅礦項目。事實上,如智利礦業部長阿方索圖蘭多所言,“短期還有一系列開發項目,中國對此非常感興趣。”今年5月,中智簽訂了一份礦業合作諒解備忘錄,促進兩國合資企業在智利進行銅礦的勘探與開采。 拉美:尋求新的貿易支撐點
今年5月、6月間,巴西總統盧拉和阿根廷總統基什內爾先后訪問中國。
拉美兩個最大國家的元首在短期內接踵而至,這表明,在中國提升拉美國家戰略地位的同時,拉美國家也開始“重新發現中國”。
在整個1990年代,幾乎所有的拉美國家都遵照“華盛頓共識”,推行以均衡財政、放寬限制為核心內容的新自由主義政策,結果卻是“失望的十年”。一些國家遭遇了挫折,有的甚至陷入經濟危機,比如阿根廷。
危機之下,左派容易獲得選票。繼2002年10月勞工黨領袖盧拉當選巴西總統后,左翼上校古鐵雷斯當選厄瓜多爾總統,中左派州長基什內爾當選為阿根廷總統,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亦贏得了全民公決。
中國社科院拉美研究所研究員徐世澄分析說,左派的勝出打破了新自由主義一統天下的局面,“使拉美的思想發生了根本轉變”。
以巴西為例,盧拉主張改變新自由主義政策,鞏固南方共同市場,并加強同中國、印度的經濟聯系。在調整與美國經濟關系的同時,巴西需要平等貿易的支撐點。這些支撐點就是中國、印度這樣的發展中大國。
盧拉呼吁學習中國經驗,并希望“與中國發展真正鞏固持久的戰略伙伴關系”,甚至展開了與中國達成自由貿易協定的可行性討論。在此背景下,巴西制造的支線飛機賣往中國,而中國的巨額投資也落在了巴西。
2004年2月,寶鋼集團與巴西CVRD公司在巴西圣易斯合資建廠的前期合同在上海簽約。這是中國最大規模的海外投資項目之一。寶鋼集團董事長謝企華說,寶鋼最初的想法是就近利用巴西鐵礦資源優勢和寶鋼的鋼鐵生產技術優勢,實現寶鋼的國際化經營。
事實上,長期以來巴西或阿根廷等國與中國的貿易并非一路順風。
巴西企業界曾普遍擔心巴西沒有條件對中國開放市場,認為中國產品極具競爭力。巴西對中國的許多出口商品設置了貿易壁壘。
巴西貿易維護局公布的資料表明:截至2003年4月底,巴西反傾銷和反補貼案件還在生效的共59起,其中中國13起;同時,巴西對外國產品正進行的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中,關于中國與印度的案件并列第一。在阿根廷,中國商品也是反傾銷的主要對象。
現在這些貿易摩擦出現了轉機。
巴西發展、工業和外貿部長富蘭說,巴方與中方進行了“富有誠意的商談”,讓巴西農牧業產品能更順利地進入中國。作為回報,巴西將解除對中國產品的反傾銷措施。13日,兩國達成了貿易投資方面的有關諒解備忘錄,巴西承認了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
2003年,中巴雙邊貿易額達67億美元,是1999年時的4倍,這個數字還有增長10倍的潛力。中國-阿根廷貿易額也由15億美元提高到31億美元。同時,智利和中國正在談判的一項貿易協定將在1年內將雙邊貿易額從2003年的35億美元提升至100億美元。
中美:在美國后院的經濟競爭
11月12日,胡錦濤在巴西國會發表演講時指出:“我們正在發展內涵日益豐富的戰略伙伴關系繕共同致力于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
2001年,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出訪南美諸國時也發表過類似講話。不同的是,這一次,伴隨著演講而去的是實實在在的投資與合作。中國已著手開拓自己的拉美市場了。
已宣布辭職的美國國務卿鮑威爾稱“中美關系處于30年來最好的時期”,他也表示“美國更愿意在經濟領域,而不是其他方面與中國展開競爭”。現在,美國人可以看到,這種競爭正在美國傳統的戰略后院展開。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全球經濟師約瑟夫昆蘭在其《拉丁美洲:生活在中國的陰影下》一文中說,中國在拉美的投資,使拉美的制造業、農牧業、礦業等都受到了挑戰,拉美國家將生活在“中國的陰影下”。現實是,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失敗以后,拉美國家正努力走近中國、印度及歐洲。
中國的拉美戰略是全面的,以貿易為基礎,政治、安全層面的合作也在進行。
2004年9月6日,《華爾街日報》美洲專欄主編瑪麗歐格拉迪在該報發文稱,中國取得了美洲國家組織(OAS)觀察員地位、贊助加勒比經貿合作論壇、向海地派出維和部隊,頗有在此與美國一較高下的意味。她說,“911”之后, 美國全力反恐,無暇顧及拉美,為中國的介入留下了空間。安邦咨詢的分析師則聲稱,2004年后中國的這種介入加強了。
布什政府極為重視拉美的地緣戰略地位。早在2000年總統競選期間,布什便批評克林頓政府對拉美重視不夠。入主白宮后,他又打破歷屆新總統首訪加拿大的慣例,訪問了墨西哥。而建立包括34個國家、經濟總量超過10萬億美元的“美洲自由貿易區”以抗衡歐亞貿易區、維護美國的商業利益,是布什政府經營拉美的第一要務。
美國駐OAS大使路易斯勞雷斯指出:為鞏固美國的地位,美國必須抓住不斷發展的拉美市場,否則亞歐的競爭對手就會乘虛而入。
自1820年代“門羅主義”提出以來,美國成功維持了對拉美地區政治與經濟上的絕對影響力,并一次次化解了外來的競爭。新近連任的布什總統是新保守主義的積極推動者,同時又是自由貿易的鼓吹者,面對中國在拉美掀起的強大競爭勢頭,他會以何種策略去維護那個“美國人的美洲”的傳統信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