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邁克爾·斯賓塞
如果市場信息是完美的,那么在每一個產品的質量層次上都會形成一系列的產品,也就是經濟學家所說的產品差異化,而且每一個市場當中都有一個特定的市場價格。但問題是,在很多市場當中,消費者不能直接發現質量的差異化,買方不能夠體會市場的差異化,也即造成產品差異化的消失。那么,這種假設的完美信息的市場就崩潰了。
我們現在的市場是非常單一的,只有一些質量的度量,如在消費品當中,我們只知道耐用性;在就業市場當中我們主要談到的是應征者做不同工作的能力、傾向;在金融市場當中主要就是各種投資工具給投資者帶來的回報,以及基層經濟數據的穩健性等等。在勞動力市場上,如果你到一個超市去待一段時間,你就會了解相關產品的特性,除非是經過基因改良的你看不出來;又如你申請一個職位,先了解一些有關的技能,勞動力市場也是有很多信號的。通過這些信號雇主可以了解應聘人的有關情況,了解他們是否值得聘用等,還有其他一些市場也在面臨同樣的問題。
在完美信息的世界中,有著各種差異化,但是信息的不完美造成了差異化的消失和混淆,其結果主要是價格和平均質量的關系失衡。經過一系列的連鎖反應之后,市場就會崩潰。人們在市場當中進行選擇,主要是根據供方提供的信息,結果是最高的質量最先離開。這就是所謂的逆向選擇。
高質量的供應者總是希望找到一個辦法來告訴購買者為什么他們的產品這么定價,他們的質量好在哪里,他們要找到一個辦法發出好的信號,如公司要上市,就要告訴投資者為什么值得投資。問題就在于,這個質量體系當中處于低端的人們同樣也有這種沖動去學習高端供應商所作所為而發出的信號。如果市場要解決這個問題,它就必須要阻止這種模仿行為,任何看得見的活動,比如投資,都比較容易被模仿,這都是一些信號。如果這些活動很容易被模仿的話,那么最后這個信號和質量就不可能形成正相關。
有的時候,市場能夠解決這樣的問題,即把一些信息的中介機構放在了這個架構當中。他們能夠以比較有效的方式來告知購買者相關的質量信息,以此保持這些高質量服務提供商的信譽。有的時候他們也依賴于其他的一些網絡,比如一些家庭的關系、民族的關系等等。這都是一些部分的解決方案,當然這些解決方案也有不利因素,就是這些網絡通常都是排他性的。所以就長期而言,他們并不適合解決這些問題,而且所有這些解決方案都需要有成本。基本上講,高質量的供應商希望能夠脫穎而出,能夠和其他的供應商區別開來。
為什么質量層次低端的供應商沒有辦法模仿這些信號呢?因為,信號首先要有成本,而且它和質量是不相關的,就這么簡單。這個信號最適度也是比較有意思的,就是它和我們通常談到的是不一樣的,同樣是有區間的,有時候是最適度的,有時候稍好,有時候沒那么好,在市場上的表現也各自不一,它們有自己的特性等等。市場都試圖來解決這個問題。
我們觀察到的市場當然也是充滿信號的,有時候它并不非常高效。為什么呢?因為那些收益率的信號也會影響到投資的決策,一旦要做出這方面的決策,比如進行教育投資等等。有時候教育涉及到私人的投資,社會效應不能產生回報,只是重新分配收入,把其他人的收入重新分配到你的口袋里,這只是一個再分配過程,這是因為信號的效應而產生的。
因此,在信息不充分的情況下,是無法有效運作的。比如金融市場發達國家也存在這種信息的差距,像安然、通用公司都出了一些問題,最近這些事例都表明,有時候這種差距是如此之大。每一個國家,如果它的金融市場有信息披露法,它就會改變市場的信息機構,使得信號能夠有效地傳遞。
我們要解決的,就是這種存在程度非常嚴重的信息不對稱狀況,這可能需要有一系列的監管措施。這些問題對中國也很重要,因為中國現在需要進一步建立自己的金融機構和市場。
(本文根據邁克爾·斯賓塞在北大匯豐經濟論壇上的演講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