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在市場里發呆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1月04日 20:11 科學與財富之價值專刊 | |||||||||
□ 孫 滌 10年前,作者在一本中文小書的自序(《創業與經營》,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中曾說,中國能夠不失時機地融入世界市場,實在非常值得慶幸。中國經濟市場化的非凡成就如今是隨處可見,但它是否惠及每一個中國人?換句話說,人們是否都能不失時機地融入市場化的大潮,增進各自的幸福感,或至少,在市場中得到“應得”的一份?
開放以來的口號“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算是道中了市場化的核心,也因勢利導開啟了巨變的契機(請注意不是“使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使”和“讓”,一字之差,乃有天淵之別)。同所有的競賽一樣,從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的只會是一小部分人。在奧運會上,最強、最快、最靈活的人贏得獎牌;市場則略有不同,只有獲勝者才會被認作是最厲害或最適應的。市場競爭的這種不可避免的結果曾被廣泛認為是不可接受的,也曾因此引發了大規模的社會反抗。可是逆市場而動的結果卻大悖于它的本意,徒然降低競爭的層次——使一部分人先腐敗起來并使大多數人都貧困下去。然而“勝”出者始終是一部分人,這一基本事實卻無從改變。 作為一種經濟運作方式,市場化更是一種生活選擇方式。市場雖然催生了多彩多姿的機會,卻也把選擇的負擔堆到人們的頭上,他們必須承擔選擇的結果,并且不得不與時俱進地調整素所珍視的習俗和價值觀。由之而來的困惑、沮喪、嫉妒甚至憤懣,常常在所難免。作者就曾有過這類體味。記得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留美,讀完經濟碩士后選擇轉修信息管理博士課程第一年沒有拿到助學金的情狀。當時大陸學生的學費和生活費全靠研究助理的補助,否則就是整天在餐館打黑工都無法維持。估計是自己不擅英語和不善應對的緣故吧,申請被教授婉拒。走出辦公樓時,我不耐其忿,一邊喃喃咒罵美帝國主義,一邊振臂抗議市場競爭。過后每每回憶起這幕,總不禁啞然失笑。同樣是在八、九十年代,國內的市場化方興未艾,知識分子對所謂“腦體倒掛”作出相當嚴厲的抨擊。“搞導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拿手術刀的比不上拿剃刀的”的批評喧囂一時,把市場分配指斥成“馬太效應”。幸好知識還是管用,至少還未見過有哪位導彈專家的兒子改習雞蛋銷售,也沒曾聽說手術大夫的千金嫁給了哪個剃頭匠。 在市場里,索取者和給予者同樣都在反反復復地試探、折沖,為了發現彼此而斗智斗勇。形形色色的交流和交換活動,凡能落實為交易的,無不凝聚著參與者們的精力、沖動、個性、智慧、算計以及失誤。于是,仔細琢磨如何在市場里運作,或稱之為“市場邏輯”亦可,是每個企業、任何個人很值得去下的功夫。經常檢討“業務模型”的三個環節,對每個市場參與者克服而不被克服都會有所幫助:市場帶來了什么機遇而我得過且過的壓力為何?市場改變了什么觀念而我的價值目標是否得重新定位?以及,在市場中實現我的價值和目標需要哪些新的技能? 這本小書乃基于作者的觀感,圍繞上述三個環節引起討論,希望它能對大家體驗、了解和領悟市場化有些幫助。確實,持續學習成了我們贏得市場“應得”的一份的必備功課。這里我想借用洛克菲勒的一段話,雖然后世對他毀譽不一,但洛氏在市場是個超級成功者,恐怕無人否認。相信沒有人會比他說得更加直白和簡要了:“任何一個不相信自己,而且未充分發揮自己能力的人,可以說是向自己偷竊的人;而且在這過程中,由于創造力低落,他也等于是從社會偷竊。” 市場化浩浩蕩蕩,包容一切,既無可回避亦無所遁形,我們需要積極面對。人們縱然無法掌控潮流和風向,卻能左右自己的航舵和風帆,在市場中努力開辟出各自亮麗的航道。 即使偶有挫折和失落,也只有不斷自我調適。咱們不妨說句風涼話涼快涼快,間或發些牢騷解氣解氣,或是做點評議消停消停,只要能有助于閣下回復健康平和心態的都成。但無論如何,好歹別在市場里發呆。 (作者為中國建設銀行重組改制辦公室資深顧問,本文系上海世紀集團即將出版的《別在市場里發呆》的序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