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建民:企業走出去要善用利用外交資源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0月24日 11:00 中國經營報 | |||||||||
作者:李靖編輯:楊磊 《中國經營報》:你曾經在歐洲常駐過,對于不久前發生的“西班牙燒鞋事件”一定有一些獨到的看法吧? 吳建民:現在出現的一系列針對中國企業的侵害行為應該說是意料之中的,過去我們
中國現在人均GDP1000美元,一般說來,世界各國人均GDP超過1000美元的時候就要考慮資本出口了,這是全球化的需要、資源優化配置的需要。我前些日子去威海,發現那里生活著很多韓國人,可以說如果韓國資本不出口到這里來,它的經濟是不可能發展這么快的,F在銀行的利率低于通貨膨脹率三個百分點,社會上的資本要找出路,以我的看法,相當一部分錢要找出路,就是要作為資本投到國外去,所以“西班牙燒鞋事件”是有代表性的。 《中國經營報》:如果把中國海外利益保護看做一個系統工程,它都有哪些要素?我國駐各國使館在這個體系的構建中能起到什么作用? 吳建民:中國現在的情況,是應該充分發揮外交資源作用的時候了。中國面臨著一個矛盾一方面懂得外部世界游戲規則的人還是太少,但另外一方面,大量的外交資源又被閑置。閑置表現在好幾個方面,第一,外交戰線上的人到60歲退下來后基本上就不發揮作用了,事實上他們在國外有一批朋友、一批關系;第二,我國駐外使館也是資源,我去年7月份回來之前,在國外當了9年大使,這期間大概都是副部級以上的團來找我,其他的都不敢找使館。第三,我國有一大批研究國際問題的學者,他們的研究也是一個寶藏但是中國現在政府機關、知識界、產業界各干各的,沒有把資源進行整合。 我國正處在由小外交走向大外交,由以政治外交為主體轉向整體外交的階段上,幾十年前一個大使做經濟方面的報告,會被傳為笑柄;而現在一個大使不懂經濟,也會被傳為笑柄。 《中國經營報》:你曾經提出,中國外交要從為政治服務轉變到為經濟服務?經濟外交是不是中國外交的弱項?外交資源如何幫助中國企業家應對全球化的沖擊? 吳建民:這個轉變意義非常重大,外交是內政的延伸,我們的政治生活從以階級斗爭為綱轉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就促成了這種轉變。經濟外交是指通過經濟促進中國和外國的合作,經濟是基礎,國家間經濟來往多了其他的需求就上升了,增加共同利益,安全之類的問題就迎刃而解。我們以往的重點是政治外交,在轉為經濟外交的過程中要面對一些過去不太熟悉的事情。外交部的一些領導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我們的新大使在出國之前要在外交學院培訓,包括經濟外交怎么做。 現在我們的商品、務工人員和游客都出去了,他們的安全是使館工作的一方面,但是中國目前的資本輸出還比較少,將來中國的資本大量輸出了,要做的事情就更多了。全球化對我國的企業不僅是沖擊,還有很大的機遇,F在我們的資本要出去,給企業指出一定的方向,幫助企業認識全球化中的機遇和挑戰是使館外交人員的職責。雖然使館并不能給企業作決定,但外交可以從大的方面意識到危機可能要來了,及時向企業提出警告,并告訴他們一旦出現這些問題外交怎么處理。 (2004·利用外交資源實施“走出去”戰略高層研討會組委會電話:010-87457344、010-68391714)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