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暗戀“東北亞”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0月20日 16:05 《21世紀商業評論》 | ||||||||
韓國:暗戀“東北亞”
也許,韓國被拖入東盟的框架有些無奈。它最感興趣的其實是自己充當杠桿,一頭挑著中國,一頭擔著日本。“東北亞FTA”是韓國永遠暗戀的桃花源。 作為一個比較小的開放經濟,韓國不可避免地要在中日兩大國夾峙中尋找突破。盡管半島北部還有朝鮮這個“大麻煩”,但從地緣上考慮,中日韓在東北亞地區相互毗鄰,韓國恰在中間(同屬于東北亞地區的蒙古國和俄羅斯遠東地區在經濟上可以忽略不計),在發展程度上也處在中間,扮演上下勾連、推動的角色再合適不過。 眼看著中國成為世界第4大貿易國和第6大經濟實體,韓國的心情復雜。2003年,中國成為韓國第一大出口和投資國,雙邊貿易達到570億美元,將近是1992年與美國貿易額60億美元的10倍。這一貿易關系給韓國帶來了130億美元的貿易盈余。而韓國企業界的一部分人則擔心,中國巨大的經濟能量會吸空韓國的工業基地,并提高世界資源的價格,比如石油、鋼鐵、水泥和其他基建相關的材料的價格。 韓國在2004年第一季度趕超了美國和日本,成為中國最大的國外投資者。漢城國立大學經濟學副教授鄭永祿認為,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解釋這一現象:首先,相對不那么熟練的韓國技術,比日本和美國相對成熟的技術更加適合中國市場;其次,韓國投資者由于某種特別的原因更加愿意到中國而不是別的地區投資,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韓國華僑促進了雙邊的貿易往來。 最早在1980年代末,韓國政府就考慮與主要貿易伙伴簽訂自由貿易協議,后來由于烏拉圭回合關于農業市場開發的爭議和混亂被迫擱置。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后,韓國政府和學術界認識到改革韓國經濟使其更加開放和透明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在這種環境下,韓國在1998重新把中國看作一個自由貿易協議的伙伴。中韓連續開了6次會議后,最終在2002年達成一個協議。但是,由于韓國農民的強烈抗議,韓國國會要批準這個協議相當艱難。 自1999年中日韓首腦馬尼拉會議以來,三個國家間建立起東北亞FTA的可能性越來越大。2002年中國提議,研究中日韓自由貿易協議的適當性。作為三國自由貿易區的一個先前步驟,韓國發起了同日本的談判,而中國與東盟建立自由貿易區的協議讓韓國感受到了新的緊迫性,近期開始細節討論。目前,韓國準備在一兩年內同日本達成協議,再回過頭來同中國談判。 鄭永祿運用CGE模型分析了建立東北亞FTA的福利效果。據他估計,自由貿易協議批準后韓國的GDP將提高1.29%~ 4.73%;同時中國和日本的GDP分別提高 0.03%~1.05%和0.03%~1.6%;不同產業之間的效果有所差別。而韓國有望成為這一自由貿易區的最大受益者。(見表2) 而韓國深入發展同中國的關系,特別是加強技術出口,還可能遇到別的麻煩:來自“盟國”美國的不滿。“我們的困境在于我們既要安撫我們的老朋友又要培養和新朋友的關系”,鄭永祿說。有學者把這種三角關系比喻為“蝦米在兩頭巨鯨間維持平衡”。 由于較小的國內市場和資源的稀缺,韓國經濟嚴重依賴外部市場的命運不會改變。因此,韓國對中國這個大市場的依賴越來越大。除了韓國企業將生產轉移到中國的趨勢,很多韓國人把自己的兒女送到中國留學,作為一種長期的人力資本投資,中國已經成為韓國人除美國外第二大海外學習目的地。
[上一頁]  [1]  [2]  [3]  [4]  [5]  [6]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