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刻注冊新浪免費郵箱,激活1G空間
人力資本投資與物質資本投資同等重要
——與200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詹姆斯·赫克曼談中國人力資本投資策略改革
●實際上中國人力資本的潛在投資回報率不但遠遠高于實物資本的投資回報率,也高于發達國家的教育投資回報率。只是中國存在很大的政策扭曲,使得這種潛在回報率無法
實現。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說中國的教育投資嚴重不足,這極大地阻礙了中國經濟的發展
●新近的一項研究表明,如果考慮對社會產出的貢獻,而不僅僅是個人收入,中國人力資本投資回報率高達30%至40%,高于物質資本投資的回報(估計可以高達20%),也高于美國等發達國家的人力資本投資回報(15%~20%)
●物質資本和人力資本投資必須有適當的比例,正如低成本的勞動力必須要有高素質的人員配比一樣,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優化經濟生產。人力資本投資和物質資本投資需要平衡,過分強調其中的一方都會損失效率
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掩蓋不住效率偏低的現實,這是無法回避的問題。僅看中國這個“世界工廠”在全球產業價值鏈中的低端位置,就可以知道,中國的增長模式亟待改變。而中國已經明確提出了“以人為本”的發展觀,同時把轉換經濟發展模式作為當前一個迫切的任務。
但是經濟發展模式不會自動改變,需要正確的方向和政策環境。如何尋求正確的路徑?目前,中國固定資產投資出現了“過熱”,但人力資本投資卻乏善可陳,那么,人力資本投資對于中國經濟而言意味著什么?就此問題,《商務周刊》采訪了200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詹姆斯·赫克曼。
詹姆斯·赫克曼笑起來嘴巴仿佛咧到耳根,但仍然能讓人感受到嚴肅的學者風范。8月25日,這位戴著黑邊眼鏡的芝加哥大學經濟學教授來到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出席“2004國際公共經濟學年會”。去年12月,同樣在北京大學的一次演講中,他正式提出了“中國人力資本投資偏低”的觀點。之后,他開始將更多關注的目光投向中國以及中國的人力資本以及教育改革領域。赫克曼指出,中國其實有很大的增長空間,而且可以明確看出正確的調整路徑:全面改革中國在人力資本中的投資策略。
《商務周刊》:作為一個因為研究美國主流經濟學而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學者,您為何對中國的教育問題如此感興趣?
赫克曼:因為中國的教育問題既有理論意義,也有實踐意義。我一直對人力資本的問題有著濃厚的興趣,因為人力資本是經濟發展中極為關鍵的因素,而教育是人力資本的形成過程,其重要性不容置疑。
對于中國而言,這個問題尤其具有現實意義,因為中國雖然已經是一個很大的經濟體,但總體上仍然比較窮,研究這個問題更有迫切性。長期以來,中國的投資集中在城市以及沿海地區,中西部和廣大農村地區投資嚴重不足;另一方面,人力資本投資嚴重不足,而實物資本投資相對過剩得多。這種不平衡的投資戰略,嚴重阻礙了中國經濟進一步發掘自身的潛力。
《商務周刊》:關于中國教育投資嚴重不足的看法一直就有,直觀上也容易得出這樣的結論,但應該根據什么樣的客觀標準來判斷,到底多少才算不足?
赫克曼:從國際比較來看,中國在人力資本上的投資與發達國家的差距是很明顯的。
在中國,政府的教育支出占整個社會教育支出的絕大部分,在整個1990年代,中國各級政府的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不足3%,而在實物上的投資卻大約占到GDP的30%。相比之下,美國教育投資和實物投資占GDP的比重分別是5.4%和17%。即使是在發展中國家,中國在人力資本上的投資也是低于平均水平。
近年來政府在人力資本投資的絕對量有所上升,但相對水平的國際比較只降不升。2002年,中國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上升到3.3%,但實物投資占GDP的比重更上升到45%!在中國,實物資本與人力資本投資的比例比其他大多數國家都要高得多。
在一個有效的投資市場中,應該是各種形式、各個地區的投資回報率都是一樣的,否則資本會從低回報的地方流向高回報的地方。如果實物資本的投資回報遠遠高于人力資本的回報,那么這種不平衡是合理的。但是,實際上中國人力資本的潛在投資回報率不但遠遠高于實物資本的投資回報率,也高于發達國家的教育投資回報率。只是中國存在很大的政策扭曲,使得這種潛在回報率無法實現。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說中國的教育投資嚴重不足。這極大地阻礙了中國經濟的發展。
《商務周刊》:為什么您認為中國人力資本投資的潛在回報比發達國家還要高得多?
赫克曼:中國是個處于轉型期的大國,其變化日新月異。越是有知識和技能的人,越能很好地適應各種變化,并反過來更好地推進經濟的發展。與此同時,中國與國際經濟的聯系日益緊密,新思想、新技術的本土化,以及中國經濟的全球化都迫切需要大量受過良好教育的人,因為大量實物資本的投資,需要很高的技術含量,也需要大量高素質的人員去操作。需要高效率運轉的項目投資尤其如此。而且,中國當前大量不熟練勞工進入城市,也需要高素質人員去培訓他們。
由于中國整體處于一個比較低的水平,所以有知識和技能的人接受新技術、幫助整個社會的“溢出效應”更為顯著。換句話說,就是人力資本投資的社會總回報很高。新近的一項研究表明,如果考慮對社會產出的貢獻,而不僅僅是個人收入,中國人力資本投資回報率高達30%至40%,高于物質資本投資的回報(估計可以高達20%),也高于美國等發達國家的人力資本投資回報(15%~20%)。
但盡管中國受教育的人對社會整體有很大貢獻,可以提高社會生產力,但這些并不完全體現在個人收入上。中國勞動市場結構比較獨特,存在各種各樣的管制,尤其是,大量有知識的人的工資受到管制(尤其是政府工作人員),其教育的回報無法體現在其收入之上。
傳統的研究由于沒有考慮這些因素,對中國教育投資回報率的估計基本上建立在其收入基礎上,得出的結果都偏低,大體在4%-7%之間,比物質資本投資的回報和發達國家的教育投資回報都低得多。
《商務周刊》:人力資本投資不足,是否因為現有的人力資本投資的回報率不高造成的?
赫克曼:這是問題的關鍵。如果情況真是如此,那么中國社會對教育投資很少似乎是一個正常現象,高回報才會吸引高投資。盡管中國人力資本潛在的投資回報率很高,但對個人真實所得來說,不管是4%還是7%也好,都不足以吸引他們在教育上投資。這正是人們傾向于物質資本投資的。
但這種結論沒有考慮到中國勞動市場結構的獨特性,非常容易產生誤導。由于中國勞動力市場的獨特結構,個人所取得的回報遠遠低于其對社會產出的總貢獻,因此以個人的收入來計算人力投資的回報,與用總貢獻來計算人力投資回報,兩種方法得出的結果迥異,其含意更是截然不同。正是由于中國人力資本投資的現實回報太低而潛在回報很高,所以具有巨大的提升空間。
《商務周刊》: 1995年,世界銀行首次公布了用“擴展的財富”指標作為衡量全球或區域發展的新指標。擴展的財富中包含了自然資本、生產資本、人力資本、社會資本四大要素。那么,在人力資本領域缺乏投資會對經濟產生多大影響和后果呢?
赫克曼:后果是經濟不能很好發展,同時社會不公平加劇。
中國現在的政策傾向于物質資本的投資,而不是人力資本的投資,而由于人力資本上的投資不足,導致人力資本供給短缺。比如按照發達國家的標準,中國受過高等教育以上的勞動力所占的比例很低,2002年為4.71%,遠遠低于發達國家30%的水平,而文盲率則高達10.23%。
大量的先進機器廠房投進去,沒有相應的人員運作,這些先進設備的效率就大打折扣。人力資本短缺的現象在地區間差別很大,由于中西部和廣大農村地區教育水平不高,所以外來投資者不愿意在此投資。中國現在人力資本的投資水平非常低,遠遠不足以滿足如此高的物質資本投資的相應需求。研究表明,人力資本短缺的現實使得外來投資在中西部和農村地區的投資減少了一半。因此,過于偏頗的投資策略不但最終在總體上制約了經濟的發展,更進一步導致經濟發展失衡,地區發展不平衡加劇。
物質資本和人力資本投資必須有適當的比例,正如低成本的勞動力必須要有高素質的人員配比一樣,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優化經濟生產。人力資本投資和物質資本投資需要平衡,過分強調其中的一方都會損失效率。現在的投資政策太不平衡,過分強調物質資本投資使得中國不但不能最優化生產,也不能享受經濟增長中高增值的部分。
《商務周刊》:但30%-40%的潛在回報率,如何才能變為現實呢?
赫克曼:必須為這些潛在的回報變成真正的回報創造條件。關鍵的問題是,首先,放開勞動市場,消除勞動力市場的結構性障礙,讓教育的高回報真正體現出來,讓人們愿意投資教育。其次,改革教育市場,對所有形式的資本開放競爭,創造融資的條件,讓人們不但愿意、而且可以投資教育。中國已經有一些資金投資于教育領域,也有一批私營學校,但這些都需要大大加速。教育的各個領域,包括大學都可以引入各種形式的資金進入競爭,從而促進教育基礎設施和教育水平的提高。與此同時,發展教育融資市場,使得人們不至于由于流動性約束而失去受教育的機會。
《商務周刊》:在這個改革過程中,政府應當充當什么樣的角色?
赫克曼:刺激教育投資的一個可能的方法是補貼,但政府資源有限,而且有大量其他問題需要解決,大量補貼肯定無法持續。
由于中國大多數省份公共教育體系投入水平很低,政府應該為市場力量發揮作用創造條件。中國政府需要考慮并調整投資以及一系列其他政策。其一,用更為平衡的投資組合政策來提高經濟增長率,并減低不平等;其二,如上所說,開放和改革勞動力市場、發展人力資本和教育的借貸市場、減少阻礙勞動力流動的限制,政府可以在很低的成本上培育人力資本;其三,政府絕不是教育資源的惟一途徑,現在私人部門的教育融資非常激動人心。只要政府取消對私人部門投資教育的種種限制,多種形式的教育投資將會涌入這個高回報的領域。依靠私人部門的融資將很大程度提高人力資本形成的未來收益,而又不需要增加稅收負擔。
《商務周刊》:有人認為,開放勞動力市場可能在短期增加收入的不平等,因為年輕、有能力的人受益更大,現在這個問題在中國引起很大的關注。您如何看待?
赫克曼:這個問題是個過渡性的。短期而言,這可能增加不平等,但長期而言,這為人們進行人力資本投資提供了激勵。當社會人口教育程度更高、教育投資在整個社會擴展,社會各階層都能分享其好處,不平等程度會逐漸降低。當前,鼓勵勞動力市場的一體化、培育區域間自由流動有助于緩解不平等問題。
很明顯,中國面臨很大的挑戰,但同時,這也意味著中國的人力資本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