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咸平事件:“無言結局”關“天意”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9月23日 07:52 深圳商報 | |
【本報上海電】(深圳商報記者樓乘震)近來成為國企“產權改革”爭論焦點的香港中文大學教授郎咸平,近日應上海《東方早報》之邀,以“產權改革和職業經理人制度的案例分析”為題,主講東方早報“影響力論壇”。傳媒原以為他會對近日某些經濟學家對他的批評予以反擊,沒想到郎教授不僅沒有提到這些經濟學家及其觀點,卻出乎意料地表示“這次講完不再講了”。由此突然結束由他引發的這場國企產權改革爭論。 首次公布中旅案例 郎咸平以極富感染力的演講重申其發明的“保姆理論”及企業領導的“信托責任”,并提出職業經理入二級市場的設想。 “我反對目前所推行的‘國退民進’的方式,因為這個方式產生了兩大問題,法律缺位下的合法以及買賣雙方自訂價格,因而造成國有資產大量賤價流失。” “我主張以建立職業經理人的制度來改革國企。這個職業經理人制度不但可以改革國有企業,而且也不造成國有資產流失。” 以案例研究為特色的郎咸平介紹了青島啤酒與中旅國際兩個案例,以說明“企業經營績效差,與產權無關,但涉及老總的能力!”中旅是他首次公布的研究案例。“我舉出兩個案例來說明,在老式的國有股行政命令干涉的架構下,這兩件公司依然成功。如果國企的重組能夠在我所建議的新職業經理人架構下改組,國企改革必能更為順利地推行,而不會造成國有資產賤價流失。”郎咸平用他發明的“保姆理論”解釋,國企的問題是國企領導人信托責任不明造成的,與產權歸屬無關。他堅定地認為,國企不見得比民營企業經營績效差,自然資源壟斷的企業在亞洲必須由國家擁有,國有企業完全可以與民營企業競爭。 必須建立職業經理人制度 郎咸平的觀點給一些地方正在積極試驗MB0式的產權改革以極大的質疑。他犀利地指出,在相關法律法規以及評估國有資產體系完善之前,這類粗放型、不透明、存在內部人定價的產權改革應審慎,否則就會造成國有資產的流失。而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是建立職業經理人制度。 郎咸平認為,根據最新的研究結果顯示,改制上市后的國企經營效率并不輸民企。這個現象不但在香港如此,甚至在國內A股市場亦然。這些數據證明了國有企業的經營績效在現有不理想的國有股架構下依然可以改善。現行不理想的國有股架構是極難運作的。舉例而言,以往國企改革政策的誤區在于抓大放小,抓大的結果使得行政命令直接介入企業運作而阻止了企業的市場化發展,而放小的結果就是透過國退民進方式造成大量國有資產減價流失。這個現象必須要透過職業經理人制度做改進。 郎咸平建議建立一套激勵機制與信托責任并重的職業經理人制度。具體做法是國企不論大小,政府行政命令首先應該退出市場,但是國有股應該留在市場。成立以專業人士為主的董事會,以市場價格(也就是符合市場價格機制的高薪)在二級市場聘用職業經理人,而職業經理人可以包括過去經營卓有績效的民營企業家。董事會應以每季度的硬指標公開、透明的評估職業經理人,以決定其去留。但職業經理人不能成為股東,他只能透過期權激勵機制以市場價格用自己的錢購買股票。 “天意”和“無言的結局” 在此次演講的前一天,北京某媒體就勸告郎要奮起反擊,令人意外的是,郎咸平不僅對日前一些經濟學家的觀點不予置評,卻反而表示單方面終止本次爭論,放言自己將不再談論國企產權改革問題,“爭論差不多了,我提出的解決方案就是建立職業經理人制度。”“我只是一個學者,只是從學者的角度提出這個問題”。郎咸平表示,產權改革的爭論是有益的,他也需要學習,也歡迎別的學者對其質疑。 為了讓自己發明的對國企產權改革的“保姆理論”、國企領導人的“信托責任”等不再被遺忘,郎咸平近一個月來高頻度穿梭于香港、北京、上海,為自己的發明“鼓與呼”,郎咸平明顯對自己一段時間來的力戰志得意滿,他認為“保姆理論”已基本深入人心就是一個學者的貢獻。 郎咸平所到之處,“挺”郎者與“倒”郎者總是會進行大量的準備,問題不斷。在此次渲講中也同樣如此。有的甚至為了有個與郎當面交流的機會而花一千元購票才進場的。郎咸平對臺下的提問有問必答,他一再強調,職業經理人素質是國企成敗的關鍵,政府行政命令一定要退出企業,并在企業中建立專業的董事會以及專業的數據,來判斷經理人的工作,做不好的立刻“下課”。韋爾奇在通用股票下跌40%后立即下崗就是一例。 不過,郎咸平在回答問題中分明讓人感到他的“無奈”:“全國那么多的國資委,只有上海國資委和我討論過有關問題;我不會去做史美倫,沒人會請我去,我也從沒想過;作為一個學者我只能做到這一步,下一步怎么樣,只能看‘天意’了,這場爭論的結果是什么,那是‘無言的結局’,我最喜歡的兩首歌就是《天意》和《無言的結局》。” 郎咸平留下觀點和問題走了,但這場爭論也許不會就此而剎車。 事件回放 ●早在今年4月,海爾在香港借殼上市時郎咸平就盯上了海爾。7月28日,海爾中建發布公告,稱海爾中建將延期認購海爾集團所持有的飛馬青島公司35.5%的股權,其相關認股權行使日期將延長至2005年12月31日。這個看似平常的公告刊出后,郎咸平認為海爾此舉是為了完成借殼和實現國有股權稀釋。 ●緊接著,8月上旬郎咸平開始對TCL以及格林柯爾提出質疑,其中以深圳證券信息有限公司公開披露的41家電子類公司業績數據為基礎,認為TCL創業的22年,李東生由幾乎身無分文演變到身價近12億元,成為TCL改革的最大受益者。“TCL發展的過程實際是國有資產逐步流向個人的過程。”郎咸平下了這樣的結論。 ●8月10日,郎咸平再以《格林柯爾:在國退民進的盛宴中狂歡》為題發表演講,指責顧雛軍席卷國家財富。郎咸平指出,顧雛軍在收購科龍、美菱等公司時,均以大幅虧損為由壓低價格,實際上,這些公司的大幅虧損都是顧雛軍一手制造的。郎咸平指出,顧雛軍制造虧損的手法就是大幅提高企業運營費用,在完成收購后,顧雛軍又將企業的運營費用比例降到零,制造接手后即大幅扭虧的假相,強化了外界的“民企神話”。 ●郎咸平指出,目前有關法律制度的缺失,造成暗箱操作,國有資產可能被某些有特權的人“自己制訂價格”,“合法”地轉化成為私人的財富,這對于社會和民眾來說非常不公平。據稱,北大方正、清華紫光以及民企南京斯威特和上海的復星實業將是郎咸平下一個“攻擊”的目標。 在郎咸平“口誅筆伐”的幾家中國家電企業“大哥大”中,海爾還算“客氣”,僅僅是在書面上對其表示了反駁。 TCL集團董事長的李東生也顯得很“大度”,他僅僅是認為“郎咸平關于TCL的財務分析以及由此產生的相關質詢是建立在不可比的基礎上的。” 但“純粹”的民營企業家、格林柯爾老板顧雛軍卻很想籍此證明自己的“清白”,他給郎咸平的是一張法院的傳票。在這段極短的時間內,郎顧之爭在媒體上鬧得轟轟烈烈,進而引發了一場關于經濟學家的良心之爭。郎咸平與顧雛軍就格林柯爾是否侵吞國有資產的爭論一直沒有平息。先是張文魁與郎咸平就國有企業產權改革方向是否正確展開了正面交鋒,繼而是張維迎抨擊郎咸平是與對社會做出貢獻的企業家為敵,隨后吳敬璉與許小年也在深圳主動做出了對郎咸平觀點不盡同意的回應。 ●9月15日,十位學者在上海媒體發表集體聲明,4000多字的長文踏踏實實地闡述了7個觀點,“對郎咸平的基本精神、高度社會責任感和學術良知表示深刻理解和贊同,并予以支持”。一個嚴肅的“挺郎派”正式形成了,一場中國經濟學界關于現行國企產權改革的學術爭鳴也由此真正開始。 不論是學術界還是民間人士,甚至是網民,不由自主地卷入這場爭論的人越來越多,爭論本身更已由“郎顧之爭”發展成了一場關于改革方向、路徑的大論戰,爭論的話題同樣也在向縱深發展。 財經雜談 對待郎咸平要學林毅夫 “郎咸平現象”所引發的經濟學界大爭鳴正向更深處挺進,更多的經濟學家加入這場爭鳴當然是我們所樂見的。也因此,相對于分別來自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和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的張維迎、周其仁沖動之下冒失開口,我們更關注另一些同樣著名同樣主流的經濟學家的長久沉默———也許,這種沉默本身已經表明了一種態度。 在沉默而且著名而且主流的經濟學家中,林毅夫的態度似乎格外引人關注。這一來當然是因為林毅夫著名而且主流,二來是因為林毅夫與周其仁乃至張維迎是同事,三來雖然林毅夫以研究農村問題著稱,但是多半對國有企業改革問題也會有獨到見解。不過,顯而易見的是,林毅夫并未因為我們對他有這些關注的理由,他就隨便張口說三道四。 近來的一則報道說,16日,周其仁任職的北大中國經濟研究中心,舉行了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慶典。作為中國制度經濟學家的大本營,北大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并沒有如人們所期望的那樣,加入到這場漸入高潮的學術大討論中。在他的題為《國有企業、銀行改革及資本市場的關系》的演講中,他只是再次重申了他的觀點———國有企業改革不能單純理解為產權改革。會議間隙,本報記者問他對“郎顧公案”引發的學界爭鳴有何看法,林笑而不語,后來只是簡單地說:“國企產權問題一定要討論清楚!” 雖然這則報道的標題里有“林毅夫仍然不作表態”的字樣,但是,林毅夫“國有企業改革不能單純理解為產權改革”、“國企產權問題一定要討論清楚”這樣的話其實已經把他的觀點表述得十分清楚,在“郎咸平現象”所引發的經濟學界大爭鳴中,似乎一直沉默的他究竟站在哪一邊,已經是可以一目了然的了。當然,我們也就不能再認為林毅夫仍然對這場大爭鳴保持著沉默了。或者說,林毅夫的寥寥數語,已經透露出他沉默的玄機。 至于他對張維迎和周其仁的看法,我們其實也可以理解為,一切盡在“笑而不語”之中了。我們難道會期望林毅夫像張維迎、周其仁對待郎咸平那樣對待他的同事張維迎和周其仁嗎?林毅夫的“笑而不語”所透露出的,不就是我們一直以來所希望看到的學者的嚴謹嗎?這不正是我們會進一步敬重他的原因嗎?(亞杰) 生活郎咸平:耿直性情中人 【本報訊】郎咸平耿直而自負。除對楊振寧、丘成桐等少數大師表示尊敬外,他自恃海內無對手。“我講一句大話,假如哪一個企業家的所作所為是我郎咸平看不出來的話,我從今天開始封劍退出江湖!” 在一次演講中,一位聽眾的手機突然在會場響起,郎咸平馬上對其施以譏諷:“這位聽眾肯定不是一個成功企業家,難道你在生活中重要得非要24小時開手機不成?這說明你沒有好好設計自己的管理架構,沒有找到可以替你分憂的幫手,這怎么能做好一個企業呢?” 在演講結束后的現場提問時,一位聽眾慷慨激昂地表示,偉大的中華民族有信心在10到20年內造就出中國民營企業的“通用電氣”,當時現場響起熱烈掌聲。咸平毫不客氣的潑出冷水說:“不要空談那些信心,信心根本沒用的,要實實在在地去做,‘通用’是經過100多年才煉就的,中國的民營企業家不可能在10年內學會駕馭一個大企業。”。他說:“50年內,一個中國民企做大的上限是200億到300億元。” 老媽欣賞請客搶先 盡管郎咸平的朋友不多,但生活中他卻很厚道。除了在外面和大家吃飯,他會搶著請客,叫上滿滿一桌子菜之外,他在家里的飲食很單調。黃豆芽排骨湯,大白菜豆腐湯,加個肉絲炒咸菜。他說年輕時候就喜歡這么吃飯,45歲之后更加喜歡。 “這個社會歷來不欣賞做派,而喜歡中庸、四平八穩。所以我這幾十年走得比較辛苦”,他說:“沒人關心我,我都是一個人呆在家里看電視。”“我很習慣這種日子—————‘不要我’的日子。”,郎咸平捧腹大笑:“說實話,除了我媽,欣賞我的人不多。” 不炒股票不買基金 48歲的郎咸平是財務學家,在經濟學界也極負盛名。但這么多年來,郎卻一直不炒股票不買基金,按照他的說法是“連花旗銀行的企業管治都有問題,我這個專門研究大企業侵害中小股東的人,難道還不知道害怕嗎?”所以,他惟一使用的理財辦法就是:存銀行。(子琦) 各家交鋒 國資委的回應 時間:9月16日晚人物:國資委副主任邵寧觀點:亂說“流失”要負法律責任 “海爾、TCL、科龍都不是由國務院國資委直接監管的企業,他們具體的改制方案我們并不清楚,所以,這三家企業在改制過程中是否存在國有資產流失的問題,我們還不能輕易作出判斷。”國資委副主任邵寧在清華大學演講結束回答現場聽眾提問時說,“沒有對一個企業進行仔細的清產核資之前,不能輕易作出‘流失’的判斷,這種判斷是要負法律責任的。” 邵寧認為,不能僅憑公開的一些簡單數據就做出某項交易造成國有資產流失的判斷,也不能因為某些個案出現的問題,就推論出國資流失是國企改革普遍存在的現象。“國有資產的流失與否是非常復雜的問題,我建議大家對這個‘流失’的概念要理解得更深一些,對具體個案要嚴肅分析,不要簡單下判斷。” 時間:9月17日人物:國資委新聞處處長金思宇觀點:國企改革不會因此停頓 “我們一直都在密切關注事件的最新進展。”國資委新聞處處長金思宇如是回應記者關于“郎咸平質疑國企產權改革”的提問。 “這場爭論從學術界角度來看,是有意義的,但很遺憾,現在已經有學者將爭論上升到人身攻擊的層面了,這是我們不愿意看到的。”“國有企業改革方案是國務院等有關部門制定下來的,而且正在執行,肯定不會停下來。”對于這場論戰究竟會否影響中國正在進行的國有企業改革進程,金思宇明確給予了否定。不過,他表示,這并不意味著有關部門不會根據實際情況對方案進行適度修改和調整。 持反對意見的經濟學家 張維迎: 這是創造財富、而不是瓜分財富 產權改革是私人企業家或者國有企業領導人和政府官員勾結起來侵吞國家財富嗎?中國國有企業改革的過程,是瓜分國家財產還是創造財富的過程?我們應該看到,這是創造財富的過程,而不是瓜分財富的過程。現在很多人還是抱著這樣的推理:任何交易,只要買的人賺錢了,賣的人一定吃虧了,國有企業賣給私人,如果私人賺錢了,那么國家一定是吃虧的。實際上,交易是雙贏的過程,如果不是這樣的話交易肯定不會發生,但是這樣的理論常常被人忘記了。 我們的國家、社會應該感謝民營企業,我們的政府也應該感謝民營企業家,如果沒有民營企業家創造的就業機會,如果沒有民營企業家創造的稅收和其他財富,社會不會這么穩定。你可以看到,哪一個地方的政府威信最高、政府最輕松,就是私人企業發展最好的地方。私人企業越不發達的地方,政府頭疼的事越多。 我不否認在國有企業改制過程中,可能存在著國有資產流失,但是我強調的是,這個過程總體是創造財富的過程,而不是瓜分財富的過程。 持贊同意見的經濟學家 左大培: 郎教授經過研究得出的結論是正確的 首先,郎教授經過研究得出現有的產權改革造成大量國有資產被侵吞的結論是正確的,而且據我了解,情況更嚴重。 其次,國企老總自己操縱價格購買企業產權的這種方式是根本錯誤的,我和楊帆、韓德強已經聯名上書全國人大,要求停止一切國有企業的管理層收購,不準任何學者利用與國資委有關的名義進行管理層收購的咨詢。 第三,以國有企業老總、民營企業、外資為主導收購國有企業產權的“三套馬車”式的做法是錯誤的,它不符合中國國情,同時中央也沒有這方面的精神。 “挺郎派”經濟學家 程恩富、丁冰、左大培、白暴力、王空、王志偉、吳棟、孟捷、顧鈺民、周肇光、楊帆、侯若石 “倒郎派”經濟學家 張維迎、張文魁、周放生、趙曉、朱恒鵬、吳敬璉、華民、張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