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陳志武:制度建設--社會可持久發展的根本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9月20日 08:00 新浪財經 | |
相關專題:
王利芬/文 作者與陳志武教授,背后是耶魯金融中心 與陳志武交談的時間持續了兩個半小時,不僅時長超過了我的預期,而且談話的深入程度也是如此。 陳志武是一個看起來是一個腳踏實地的人,平時很難從他臉上讀出過多的表情,這也許是作為金融學教授長期嚴謹的理性思考和眾多的數據模型建立的原故吧。但這次采訪我卻看到了他對中國現實思考的極其豐富的情感狀態。采訪中間,在談到中國由于制度建設的缺乏帶給中國人民所受的苦難時,他竟抑制不住激動的心情流下了眼淚。在那一刻,作為一個來美國只有十多天的我來說,很難完全理解一個在美國居住工作了十多年的他,但他對中國的感情與牽掛卻帶給我無數多的思緒。 我在歷史系選了一門與中國相關的課,在芭來特教授有關中國現代史的課上,她這樣介紹著中國:一個在文明古國發明過四大樣東西,且對人類文明有過貢獻的中國在后來變無聲無息,然后就睡過去了,一睡就是好幾百年,二十多年前,她突然醒來了。這個描述的確非常有意思,這不是一個概念性的描述,而是一個極形象且能帶給人許多思考的講述。課下坐著真正來自五湖四海的白種人,黃種人,黑種人。我在想,他們會從這個介紹中怎么想像中國的今天呢。 陳志武所為之激動和擔心的,當然是一個長睡者之后醒來的中國狀況,她的狀況與其中每一個中國人的生存狀況密切相關。 陳志武來自湖南一個落后的農村,在中國上完大學和研究生后,帶著幾十美元到美國,在耶魯大學完成了金融學博士學位,之后到俄亥俄大學任教,最后成為耶魯大學的終身教授。過去貧寒而簡陋的鄉村生存和目前他富足而充實的城市知識分子的生活在他身上對比應該是無比的強烈,我也見過經受過這種強烈對比的人,在他們身上,這種兩極化的體驗慢慢會讓一個人思考更多的問題,即將不是學者,他或她也在思考著,因為這種思考不是一般性的問題探索,而是與自己帶著體溫的記憶相關聯。 我相信每一個人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來自一個最深沉的動機,這個動機就像一個無形的發動機一樣在驅動著每一個靈魂走著他們自己開始未必能預料的線路。
  [1]  [2]  [3]  [4]  [5]  [6]  [7]  [8]  [下一頁] 陳志武教授相關文章: 新浪編者注:本文為作者授權新浪網獨家刊登之作品,所有媒體及網站不得轉載,除非獲得新浪網及作者本人書面授權并注明出處為新浪網。欲轉載者請來信finance2@staff.sina.com.cn, 或致電:(010)62630930 轉5496聯系。非常感謝廣大網友對新浪財經頻道的關注與支持,歡迎賜稿與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