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一生為熱情所驅使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9月12日 10:36 經濟觀察報 | |||||||||
本報記者 李翔 北京報道 一個好的采訪對象應該擁有的素質李玲全都具備:擁有吸引人的觀點;可以像唱片播放器一樣按照自己的邏輯滔滔不絕;但是更可貴的是她能夠理解采訪者的意圖隨時轉變自己的話題。這個剛剛回國一年的經濟學博士看上去是如此年輕、頭腦靈活、充滿熱情,但是她在美國卻已經拿到了馬里蘭州Towson大學的終身教授職位。在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她的職
似乎李玲的一生都為自己的熱情驅動。在一篇當時很著名的報告文學《歌德巴赫猜想》的激勵下,她認同了科技強國論,成為武漢大學78級物理系的一名學生。留校工作兩年后,李玲又考上了物理系的研究生。但是一次試驗讓她發現了自己新的熱情所在:學生們用一整天的時間,用儀器來準備實驗所需的真空條件,但是真正輪到自己時,實驗卻只需幾分鐘;無效狀態讓她認識到,“更為重要的是資源配置”。在開明的老校長的支持下,李玲直接轉到了經濟系。1987年,李玲得到機會,到匹茲堡大學讀經濟。其后則是典型的成為學者的程序:1990年拿碩士學位,1994年拿到博士學位;畢業之后,工作是在馬里蘭大學的Towson校區教書之后得到了終身教授的職位。然后,用李玲的話說,她是被包括林毅夫、海聞等人“初戀般的熱情、宗教般的信念”所感染,從而夫婦攜帶女兒回到中國。 盡管李玲的大部分時間都用來為中心做常務工作,但是她在自己的研究領域——衛生經濟學卻仍然保持著國內比較領先的位置。 經濟觀察報:能介紹一下您對國內衛生領域現狀的理解嗎? 李玲:衛生領域的問題其實不僅僅是衛生領域的,而是中國二十年改革積累起來的問題在衛生領域的集中表現。中國衛生體制改革如果還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肯定沒有出路。組建一個醫療社會網絡,給老百姓提供基本的醫療服務,我覺得這是政府無可推托的事情。 醫療改革牽涉到了藥、醫藥器材、保險還有國家的各項政策,要在宏觀層面上協調發展。前不久諾貝爾獎得主弗格爾到中心做報告。當被問到美國下一個支柱產業是什么時,他毫不猶豫地回答說醫療衛生及其相關產業。我覺得我們在這方面要迎頭趕上。中國有這么大的市場空間,但是現在政府老覺得醫療是個包袱,需要投錢進去,其實它可以成為一個經濟增長點。現在大醫院的經濟效益還是不錯,但是它現在賺的很多都是不當的錢,高藥費、高檢查費,而且往往賺的是窮人的錢。由于醫院的服務沒有拉開層次,經濟條件好的人也因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服務而不去看病。中關村知識分子平均壽命只有50多歲,這些人所面臨的不是“看病貴”的問題,而是“看病難”的問題。 我覺得我們現在需要在大的宏觀層次上把醫療問題理清楚,國家要有明確的政策說明這個問題應該怎么辦。很多與醫療相關的產業都是可以賺錢的,不要把它們看成包袱。我們是一個大國,大國辦醫療有它的難處,攤子大,包袱重。但是大國的優勢是市場大,完全可以在規模經濟上做文章。 經濟觀察報:醫院產權改革是有效的改革路徑嗎?可以解決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嗎? 李玲:中國的醫療改革要放到中國經濟改革的整個大層面來考慮,而現在討論的焦點集中在醫院產權改革,但是醫院產權改革只是醫療改革中的一部分。現在突出的問題是,看病難、看病貴,醫患關系緊張,不是把醫院產權改變了就能解決這些問題。把醫院的產權改變了,比如把醫院賣給私人,如果沒有完善的配套機制的建立,對于普通老百姓來說,看病可能會更貴、更難。 我們宏觀上應該有更好的政策,不要單純搞醫院改制。國企改革最近就暴露了很多社會問題。企業是以盈利為目的的,而我們的醫院現在就是以盈利為目的的,財政體制改革以后,國家對醫院的投入下降,醫院需要自己賺錢養自己,以營利為目的后,很多不好的現象就出現了,最終倒霉的是老百姓。 更加宏觀的層次上的問題,比如藥。改革20年幾乎沒有研發出好的藥,都是在簡單、低層次上的模仿,或者改變包裝。研發是一種很長期的投資,需要國家政策。現在的藥廠基本上都以短期利益為目標,或者是自身規模很小,無力研發。國家去投資研發,一旦做好,收益是無窮的。還有醫療器材。我們的器材很多都是進口,一個心臟支架在國外只賣不到1000美元,到了國內,加上關稅等就是2000多美元。我們人均GDP只有1000多美元,一個醫藥器械都這么貴,看病怎么能不貴?除此之外,貴的原因還有醫院以營利為目的,多賣藥,讓就診者多做檢查。如果不從源頭上把藥、器械的成本控制住,改制之后進的還是這么貴的藥,醫療費用怎么可能便宜呢? 當然,改制可以帶來競爭,但是不是簡單的競爭就可以把醫療服務的價格壓下來。國外的研究結果表明,在醫療市場上,以患者主導的競爭的結果是使醫療價格提高,而不是下降醫療市場的競爭,跟餐館的競爭是不同的,餐館的競爭沒有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吃飯沒有錢不會點燕窩不會點鮑魚,盡管餐館老板說鮑魚多好。但是到醫院去信息是非常不對稱的,醫生說你得做核磁共振,你敢不做?而且讓你做手術或者檢查之后,不像吃鮑魚燕窩一樣,知道好不好,可以評價。此外,吸引病人的方法一個是改善服務態度;另外一個是采用高科技和聘請名醫,即使病人可能本不需要名醫、高科技設備,醫院也盡可能給病人提供。但是整個成本都提高了,而醫院所增加的成本則轉嫁給病人負擔。所以,醫院競爭常常導致醫療價格上升。 我們習慣于把市場化簡單理解為私有化,但是私有化和市場化并不是一回事。市場是一個機制,利用供求關系調配資源以達到一種平衡,公立醫院、合資醫院、私立醫院都可以存在于市場。我覺得我們應該大量使用市場機制來辦我們的醫療,但是用市場機制不代表一定要私有化。公立醫院完全可以借鑒香港的經驗:國家所有,公司化治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