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大關鍵時刻指明經濟航向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22日 13:57 北京青年報 | |
小平的話.經濟強國 總論 說到最后,還是要把經濟建設當作中心。離開了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就有喪失物質基礎的危險。其他一切任務都要服從這個中心,圍繞這個中心,決不能干擾它,沖擊它。 ———摘自鄧小平1980年在中共中央召集的干部會議上的講話
梁小民,北京大學經濟學碩士,美國沃頓商學院博士。現任北京工商大學教授,國務院特邀監察員,民盟中央地區與發展委員會委員。著有《經濟學原理》(譯著)、《經濟學的開放》和《微觀經濟學縱橫談》等。 8月12日晚上,在談到“鄧小平對于經濟改革的影響”時,梁小民說,“一個偉大歷史人物的作用,就是在歷史的關鍵時刻指明方向,使社會制度向正確的方向發展。小平同志正是這樣的偉人”。 1 改革目標就是富起來 新京報:您能否大致概括一下鄧小平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總的思路是什么? 梁小民:小平同志的改革目標是使中國實現現代化和共同富裕。他的總思路是通過市場經濟來實現這個目標,因此,經濟改革的總思路就是漸進地實現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 “漸進地”是在社會穩定的前提之下進行改革,“實現向市場經濟轉型”就是在中國建立市場經濟體制。他的每一個戰略,如實行家庭聯產承包、放開私人經濟等都圍繞著這一總思路。 新京報:鄧小平同志關于經濟體制改革哪些談話是最重要的? 梁小民:其中有兩個談話最重要。一是1979年接見美國大使代表團時提出建立市場經濟的目標。二是南巡講話對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刻論述。這是中國改革的綱領性文件。 2 兩大關鍵時刻指明方向 新京報:您認為,鄧小平對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的哪些階段起了主要或關鍵作用? 梁小民:小平同志在中國改革的兩個關鍵時刻起了關鍵作用。一是粉碎“四人幫”之后,中國面臨向何處去的問題。當時許多人認為“文革”前的計劃經濟體制是好的,是“四人幫”破壞了國家的發展,因此主張回到“文革”前的17年,恢復政治經濟體制,尤其是計劃經濟體制。 小平同志認識到了計劃經濟的弊病,提出中國不走舊17年之路,而走一條改革開放之路。改革就是使經濟體制逐漸向市場經濟轉型,開放就是走全球化發展之路。 十一屆三中全會通過的決議已體現了這種精神,這是中國歷史上一個轉折點,沒有鄧小平同志,就不能有這種轉折。 二是上個世紀80年代末之后,發展市場經濟受到部分人的質疑。一些人把改革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歸咎于改革,妄圖以開歷史的倒車來解決這些問題。他們以“改革要分清姓資姓社”、“計劃經濟就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是資本主義”等謬論,企圖否認市場經濟改革的大方向,退回到計劃經濟。 在現實生活中,則全面加強政府對經濟的控制、擠壓,甚至企圖消滅私人經濟,這又是一個關鍵時刻。如果真的如某些人所愿退回到計劃經濟,中國的前途不堪設想。 在這一時刻,鄧小平同志1991年到上海、1992年到深圳發表了一系列講話,澄清了各種思想上的混亂,明確提出了“三個有利于”的思想,從理論上說明了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的相容性。鄧小平說:“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計劃經濟不等于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于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 在這里,鄧小平明確提出中國要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使中國改革沿著市場化這個正確的方向發展下去,如果沒有鄧小平同志這次指明航向,中國改革的前途同樣面臨重大問題。所有中國的成就都是在這一方針的指引下實現的。 一個偉大歷史人物的作用就是在歷史的關鍵時刻起到重要作用,指明方向,使社會制度朝正確的方向發展。小平同志正是這樣的偉人。 3 發展市場經濟已不可改變 新京報:目前來看,鄧小平經濟體制改革的思想哪些已經得到了落實? 梁小民:小平同志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的思想已經基本得到落實。應該說,沿著市場經濟發展的方向已經不可改變,經過20多年的改革,市場經濟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任何人都不可能改變改革的總方向。這就表明,小平同志的經濟改革思路已經取得了根本性勝利。 當然,我們的市場經濟也還有許多不完善之處,需要進行的改革工作還很多,以后的道路上也還會遇到各種困難和問題。但與改革的總方向相比,這些都是細節問題。中國這只航船正不可逆轉地沿著小平同志指引的方向前進,這就是小平同志經濟改革思想基本落實的標志。 4 均衡發展不違“一個中心” 新京報:去年非典過后,中央強調要經濟和社會均衡發展。此時,您認為鄧小平提出的“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發展是硬道理”等思想,是否還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 梁小民:經濟和社會均衡發展與小平同志的“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發展才是硬道理”是一致的,是小平同志思想在新形勢下的發展。 理解“發展是硬道理”,首先要理解“發展”的含義。在經濟學中,“發展”不同于“增長”,增長是社會財富的增加,表現為GDP的增長!鞍l展”比“增長”的含義要廣泛得多,指一個國家由后進狀態變為先進狀態。“發展的”中心當然是增長,沒有GDP的增長當然說不上發展。但發展還包括非物質財富的增加,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實現發展本身,就是經濟和社會的均衡發展。如果把“發展”僅僅等同于“增長”或GDP的增加,就曲解了小平同志的原意,“發展是硬道理”不等于“增長是硬道理”。 按這個方向能更好地實現“發展是硬道理”的思想,而且,在經濟與社會均衡發展中,經濟建設仍然是中心。不過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時,還要注意社會問題,在經濟與社會發展中求得一種均衡。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小平同志講這個話是針對當時的“極左”思想的。當時“四人幫”用革命壓生產,批判唯生產力論,以政治代替經濟,以階級斗爭為中心。這些給中國帶來了極大的災難。小平同志針對這些謬論明確提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把全黨的中心工作由階級斗爭轉向經濟建設。也正是在這種思想指導下,中國經濟上去了,才有了今天翻天覆地的變化。 應該說,小平同志的思想仍要后人來發展。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現實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例如貧富差距擴大、社會的整體發展與經濟發展不協調等問題。因此,黨中央提出經濟和社會均衡發展是新形勢下對小平同志這些思想的發展。 5 新一屆領導拓展小平思路 新京報:在您看來,新一屆領導集體實施的經濟改革方略,哪些屬于鄧小平經濟體制改革的延續? 梁小民:應該說,在改革的總體思想上,新一屆領導完全繼承了小平同志的思想,但在新的形勢之下,面對新的問題,他們對小平同志的改革思路又有重大發展并進一步具體化,比如強調以人為本,實現經濟與社會的平衡發展,強調在發展中提高效率,調整經濟結構,強調與西部地區的平衡發展,注意解決現實中突出的收入差距拉大,“三農”、失業等問題,尤其是新一屆領導充分認識到政治職能轉變的重要性。 還應該指出,鄧小平同志一再強調求實務真,反對形式主義,這些思想在這新一屆領導身上都有所體現,這是他們成功的重要保證。 6 今后改革重在政府職能轉變 新京報:您認為今后經濟體制改革的重點和難點在哪里? 梁小民:圍繞市場化改革的方向,我們要做的工作還很多。其中包括:實現國有企業改革的根本性突破,使國有企業真正成為股份制、有充分自主權、獨立的競爭性企業;在金融體制的改革中取得突破性進展;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使所有的人都享受到改革的成果;實現政府機能的根本性轉變,真正實現大社會小政府;完善并落實市場經濟的各項合理法律制度,維護正常的市場經濟秩序等。 中國經濟政策的特點是由上而下的,即改革是由政府推動的。今后改革的重點與難點就在于政府職能的轉變。由于受多年來計劃經濟思想的影響,加之這種轉變必然影響到一些官員的既得利益,所以,要政府自己改自己,難度相當大,但這又是關鍵。 如果政府職能不發生根本轉變,做不到管好自己該管的事,不管自己不該管的事,其他改革就很難談得上。 歷史瞬間
1984年2月16日,鄧小平視察上海寶鋼時參觀寶鋼中央控制室。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提出了奔小康的目標。
1998年11月27日,中國改革開放20年以來利用外資成果展在北京展覽館開幕,巨幅鄧小平像矗立在大廳中央,格外引人注目。
1992年1月22日,鄧小平參觀深圳仙湖植物園。期間,鄧小平發表南巡重要講話。
2002年12月28日,從青島啟程的一輛“小康專列”抵達江蘇徐州。鄧小平的改革目標是使中國實現現代化和共同富裕,這個目標正一步步變為現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