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學人 > 《經濟》2004 > 正文
 
《經濟》雜志:楊小凱對經濟學重大貢獻有哪些?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19日 11:18 《經濟》雜志

  文/李利明

  2002年3月25日,1986 年諾貝爾獎得主布坎南教授在莫納什大學進行訪問,他在演講中大力贊揚楊小凱的新興古典經濟學——超邊際經濟學對經濟學的積極貢獻。布坎南甚至在研討會以及副校長和校長參加的午餐會上分別說:“我認為現在全世界最重要的經濟研究就在貴校,就是以楊小凱為主的對分工的分析……”

中行抵債資產網上營銷 精彩手機賽事全攻略
雅典猜猜猜千元懸賞 大型休閑游戲燃燒戰車

  中國改革開放20多年來,已經有很多當年留學北美的華人學者在國際經濟學界嶄露頭角,他們的研究也越來越受到關注。在這些人當中,楊小凱是當之無愧的佼佼者。并不是說他在頂尖的經濟學學術雜志上發表的文章最多,而是他對于經濟學的貢獻是具有原創性的。

  對于大多數學者而言,往往都是沿著導師或者某一領域的帶頭人的方向去作一些推進工作,很難成為某一領域的帶頭人。而楊小凱則是公認的研究勞動分工——超邊際經濟學的開創者。他對于經濟學的一些貢獻已經被一些世界頂尖的經濟學家、出版物的匿名審稿人、評論以及他的出版物和研究計劃的評估報告所承認。

  找回分工與專業化

  早在1984年出版的《經濟控制論初步》中,楊小凱已經提出了研究分工的基本想法,在他的博士論文中,用超邊際分析來解釋勞動分工問題的框架已經形成,超邊際分析是對自馬歇爾以來的傳統的邊際分析方法的一個重大挑戰,而超邊際經濟學則是對新古典微觀經濟學的一個重大挑戰。

  古典經濟學的重心在于專業化與分工對經濟增長和福利的含義。而自從1890年馬歇爾的《經濟學原理》出版以來,專業化與分工就被主流經濟學家所遺忘。楊小凱的先驅工作是把專業化和勞動分工的正式分析帶回到主流經濟學的核心。

  尋找經濟增長理論的微觀基礎

  一舉奠定楊小凱在國際經濟學界地位的是他1991年發表在《政治經濟學期刊》上的一篇文章《經濟增長的一個微觀機制》。這篇文章對于經濟增長理論具有突出貢獻。

  上世紀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期是經濟增長理論的黃金時期。自從198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索洛1956年發表《對經濟增長理論的貢獻》一文以后,成百上千名經濟學家卷入了對增長理論的研究,但是70年代初期以來,關于增長理論的文章突然從各主要經濟學雜志上消失了,原來相當有建樹的增長經濟學家逐漸轉向其他研究領域。這一段的經濟增長理論被稱為傳統增長理論。

  經過將近20年的沉寂以后,1986年保羅.羅默在《政治經濟學期刊》上發表了著名的《遞增報酬和長期增長》,隨后199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盧卡斯在《貨幣經濟學雜志》上發表了《經濟發展的機制》,這兩篇文章再次引起經濟學界對增長理論的興趣,短短幾年內主要經濟學雜志上發表了上百篇關于增長理論的論文。這個時期的增長理論被稱為新增長理論。

  索洛模型是外生增長模型,因為沒有外生技術進步,便無法產生長期經濟增長;保羅.羅默的論文把技術進步內生化了,但是它不能預測貿易依存度、生產力和專業化水平的同時演進;而盧卡斯的論文則把人力資本視為經濟增長的核心,這是第一個能夠預測生產部門與教育部門相對大小變化的內生增長模型,但是這只是一個宏觀經濟模型,不能預測相對價格和非加總變量相對大小的變化,也無法預測經濟組織的變化。

  楊小凱和博蘭1991年發表在《政治經濟學期刊》上的《經濟增長的一個微觀機制》被同行匿名審稿人視為第一篇用勞動分工的內生演進解釋經濟增長的論文,真正為經濟增長奠定了微觀基礎。

  這篇論文發表以后,楊小凱一舉成名。從80年代末以來,美國經濟學年會連續四次組織了重新思考貿易和增長理論的專題研討,這四次專題研討的召集者分別是克魯格曼、格羅斯曼、盧卡斯和楊小凱,1992年的這次專題研討的就是討論楊小凱及其合作者的工作。

  新興古典經濟學誕生

  1993年,楊小凱和黃有光合著的經濟學專著《專業化和經濟組織--一種新興古典微觀經濟框架》通過了嚴格的匿名審稿程序,被列入了“對經濟分析的貢獻”叢書,在世界著名的經濟學出版公司--北荷蘭出版公司出版。

  這本專著初步建立了新興古典經濟學的框架。在這個框架中,專業化經濟、勞動分工和經濟組織結構被引入了經濟學的核心部位。他們引入專業化經濟和交易費用,并且沿用個人最優化和市場均衡的方法,證明勞動分工內生演進的基礎是專業化經濟與交易費用之間的兩難選擇。

  這可以解釋企業、地區性貿易和國際貿易的產生;解釋生產力、貿易依存度、專業化水平、最終產品和中間產品的種數、交易層級系統和城市層級系統的層次數、生產集中程度、市場一體化程度以及生產迂回程度的提高;解釋專業中間商、城市、貨幣、失業和景氣循環的產生。

  同時,他們還證明了市場的功能要比經濟學家通常認為的復雜得多。它不僅能夠有效的配置資源,還能夠尋求有效率的專業化水平和分工水平,發現有效率的市場結構和制度安排,找到有效率的交易層級系統,并且確定有效率的貨幣制度和景氣循環模式。

  這本專著出版以后,受到了眾多頂尖經濟學家的好評。原芝加哥大學經濟系主任、已故的著名經濟學家舍溫.羅森教授稱此書為“第一流的著作”。諾貝爾經濟學獎提名者布萊克教授是著名的Black-Scholes期權定價公式的創立者。在他寫給楊小凱和黃有光的信中稱此書為“才華橫溢之作”。

  一些審稿人認為,交易效率對勞動分工的影響是同義反復。《政治經濟學期刊》的一位審稿人陳述道:作者觀察到遞增的交易效率實際上能夠導致更高的總交易費用,因為生產變得更加專業化。當然,更高的費用被遞增的生產效率權衡。這是很值得強調的。來自鑄造貨幣的主要利益不是來自用于交易的資源減少,而是來自引起的更有效的生產結構。

  為超邊際經濟學文獻建立嚴格的理論基礎是一件極富挑戰性的工作。從1980年代末新興古典經濟學文獻開始出現以來,楊小凱就在試圖證明幾個定理能夠用來確定基于一個新興古典均衡模型非常一般的形式,一般均衡勞動分工網絡存在的條件。

  新興古典框架的成熟

  在1998年,楊小凱的《經濟學原理》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在這本教科書中,楊小凱系統的介紹了新興古典經濟學的研究進展和主要貢獻,在國內經濟學界引起了很大的反響。

  到了2001年,楊小凱吸收了一些人士對于新興古典經濟學的批評以及這一領域的最新進展,用英文寫成的新興古典經濟學的教科書《經濟學:新興古典與新古典框架》由Blackwell出版公司出版(中文版2003年12月由社科文獻出版社出版)。這本教科書涵蓋了楊小凱運用超邊際分析方法對于經濟學各個領域做出的貢獻。這本教科書是十多年來新興古典經濟學文獻的一個系統總結,教科書的出現,標志著新興古典經濟學開始走向成熟和完善。

  這本教科書的四個匿名審稿人的評估報告,也高度重視了楊小凱對經濟學文獻的貢獻。“它確實給人深刻印象。沒有能與其比較的書。他正建立一個全新的領域。我預測人們對新興古典經濟學的興趣越來越大。我認為這可能是將來的方向”。

  “這是一本有趣的著作,我很喜歡讀。它傳遞了這樣一個信息:新興古典經濟學是比新古典經濟學對我們的環境的一個更好的描述。這個論述被清晰的、娓娓動人的,以一種有趣的方式提出。”

  “這本書在某些方面是出色的杰作。它幾乎百科全書式的覆蓋了主流經濟學的問題。楊小凱博士帶給新興古典經濟學這一主題的激情清晰的表現出來。”

  發展經濟學的一項絕技

  戰后幾十年來,世界銀行和發展中國家運用以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劉易斯等為代表的發展經濟學理論來解決發展中國家的發展問題,但收效甚微,傳統的發展經濟學受到越來越多的質疑和批判,人們迫切需要尋找新的理論來解釋發展的問題。

  此時,由Blackwell出版公司出版了楊小凱的發展經濟學教科書《經濟學:發展與勞動分工》,這是楊小凱將超邊際分析用于發展經濟學的成果。

  八位匿名審稿人對于《經濟學:發展與勞動分工》有以下評估:

  “這本教科書成為一個令人激動的貢獻,它將對與增長和發展提出新穎和創新的看法。在這方面沒有教科書覆蓋具有內生專業化、遞增報酬和一般均衡模型,交易費用與產權的綜合。這本書使用上述框架解釋工業化、城市化和結構變化的議程,既有創新性又有重大的政策重要性。它將提供制度對經濟增長影響的一個解釋。這本書將是第一流、博得研究經濟發展的所有經濟學家尊重的、最主要的學者合作成果。”

  “對于作者們通過勞動分工與專業化的斯密原理的一個創造性的形式,來推動發展經濟學走向主流的大膽與努力應當祝賀。在許多方面這本書是一項絕技,的確代表了對于發展經濟學文獻的一個重大貢獻。所利用的方法論和隱藏在書的組織背后的邏輯是一致的。巧妙而優美的把經濟增長與主流的古典的斯密分配經濟學聯系起來”。

  最深刻而無畏的中國經濟分析家之一

  用楊小凱生前好友、聯合國秘書長首席經濟顧問薩克斯的話講,“毫無疑問,楊小凱是對他的祖國中國的社會轉型的最深刻而無畏的分析家之一。”

  過去十多年來,楊小凱已經發表了關于中國改革和中國經濟史研究的許多論文,他應用勞動分工理論和西方經濟學最近幾十年發展起來的前沿理論來分析中國經濟問題,見解深刻、獨到。

  用周其仁教授的話講,楊小凱對中國經濟改革的貢獻是“他對現在舉世贊同的中國增長還有一種保留和懷疑。這種保留和懷疑不是一種情緒化的猜疑,而是來自他對社會、對經濟長期發展面臨問題的思考,也來自他的學術核心部分的理解。”

  楊小凱經常為香港的《信報財經月刊》等雜志撰寫有關中國經濟改革分析的文章,這些文章的一部分被收入《當代經濟學與中國經濟》,這本論文集在1997-1998年列入了中國圖書銷售排行榜的前列。他與薩克斯、胡永泰合著的論文《經濟改革和憲政轉軌》的中文版由筆者翻譯,首先在2000年的《信報財經月刊》上發表,后被多家雜志和網站轉載。這篇論文引發了他與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教授關于中國改革路徑的論戰。他提出的中國應該警惕“后發劣勢”,在國內學術界引起強烈反應,對于中國的經濟學家和政策制定者頗有影響。

  (詳情請見《經濟》雜志8月號)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楊小凱新聞




評論】【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千張即時奧運圖片報道
UC音頻直播奧運賽事
奧運場館瘦身風波
北航招生丑聞
機動車負全責遭質疑
北京地鐵美食全攻略
二手車估價與交易平臺
購房租房經歷征文
余秋雨絕唱:借我一生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