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輔礽:遠去的拓荒者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09日 09:57 瞭望東方周刊 | ||||||||||
文/肖山 幾乎在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每一個關鍵步驟前夜,董輔礽都提出了大膽而獨到的見解 很少有這種情形:一個人去世后,國際互聯網知名網站不約而同地為其設立靈堂,
北京時間7月30日,被譽為中國“一代經濟學大師”的董輔礽,在遠離祖國的大洋彼岸離開了人世。 經濟制度改革的拓荒者 有媒體稱,作為多屆全國人大常委、財經委員會副主委、全國政協委員、經濟委員會副主任,董被認為屬于少數能夠影響中國政府重大決策的經濟學學者之一。 1927年出生于浙江寧波的董輔礽,19歲時入武漢大學經濟系,1950年畢業。1953年赴蘇聯學習,1957年獲蘇聯莫斯科國立經濟學院碩士、副博士學位后回國,歷任武漢大學講師,中科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所長、研究員,中科院研究生院副院長,中科院經濟研究所名譽所長,同時為北京大學、武漢大學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早在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董便提出了關于再生產數量關系的數字模型,被譽為“中國經濟成長論的代表”。 事實上,從60年代的那個數字模型,到70年代的“政企分離”改革思路、80年代的所有制改革主張,董輔礽幾乎每隔十年就提出的一個大膽建議,在當時的中國社會曾經受到過廣泛的質疑甚至批判。 2001年3月初,“三農”問題正被熱烈討論,董輔礽建議“讓農村的土地流動起來”。認為應當讓農村的土地流動起來,農民個人享有土地經營權的同時,對土地有轉讓、入股、抵押的權利。 在有關國有股減持的問題上,董輔礽堅決主張維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他認為,國有股減持最好讓利給中國廣大的中小投資者,切實維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 為了促成“私產入憲”,董輔礽也曾經呼吁不止。 一位經濟學人評價董輔礽自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表現,稱:“幾乎在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每一個關鍵步驟前夜,他都提出了大膽而獨到的見解,盡管這些見解以當時的環境來看還帶有相當大的政治風險,但是他都敢講真話。董輔礽以他對中國經濟發展孜孜不倦的追求,成為了中國經濟學人隊伍中的政策拓荒者”。 就醫不忘遺惠他人 《瞭望東方周刊》記者輾轉看到一份董輔礽于2003年下半年至逝世前在美國就醫的日記,那是他人生最后階段留給世人的一份珍貴資料。在這些日記中,董輔礽不僅記錄了作為一個癌癥患者就醫的經歷和體驗,更從經驗的角度為后人提供了一些教訓。 2003年夏初,董輔礽攜妻前往美國。他的日記記載,正是在美國的這5個月生活,可能耽誤了對身體的例行檢查,以至于發現癌細胞轉移為時已晚。 董輔礽此前一向身體狀況良好,“平時連感冒也很少,有點不舒服,自己吃點藥就過去了”。住在北京,即便是冬天,董輔礽也只在襯衣外加一件單夾克或西服,下身仍只一條單褲,他戲稱這是用“冷空氣浴”鍛煉身體。 董輔礽預測自己“最可能致命的病是心腦血管病”,因此把關注重點放在心腦血管病上。2003年9月從美國回到北京后即去醫院檢查,結果發現肝臟異常。到10月8日確診為肝癌。后來又發現了直腸癌。這個時候,董輔礽才意識到自己以前對大便出血的忽視。他在日記中寫道:“我很后悔,在發現大便出血時,沒有去看醫生。但后悔已沒有用了。” 董輔礽分析總結了這個問題,在日記中提出了經驗教訓: 人們往往要到得病時才注意健康,注意鍛煉,注意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和工作習慣;不要忽視小病并即時治療,否則就可能導致大病。董輔礽記載,在美國,鑒于50歲以上人直腸癌的發病率高,不久前決定50歲以上的人體檢時必須做直腸鏡檢查。 看到這些用生命換來的教訓,一位記者深有感慨地說:“中國知識分子現在的身體狀況堪憂,董輔礽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都不忘為后人留下有用的經驗。” 董輔礽的女兒和女婿都是美國杜克大學教授,并各自領導著一個實驗室。一開始,董輔礽并未打算去美國治病,但湊巧的是,曾在董的女婿的實驗室工作過的一位醫生正是杜克大學綜合癌癥中心的一個臨床試驗小組成員,這個小組正在臨床試驗一種治直腸癌的新藥,并取得了很大成功。鑒于此,董的女兒和女婿極力要他到美國治療,而該小組在初步了解了他的病情后,也愿意接受他參加第二期臨床試驗。 董在日記中記載,在這所醫院,見醫生的費用,第一次為221美元,以后每兩星期見一次,每次168美元;有一種口服藥必須每周服5天,每天的費用為110美元;每兩周做一次化療,費用為5965.65美元,其中僅一種化療藥,藥費即為4868.4美元;每兩月做一次CT,三個部位,僅照射費,需3261美元。 不過,在得知老師的病情后,董輔礽的一些學生在幾天內就紛紛解囊成立了供其治病的基金。醫院后來也表示,第三期臨床試驗免費。在美國治療兩星期后,醫院又主動替董向有關的醫藥公司申請另兩種藥的免費,為他省去了每月近1.4萬美元。 董輔礽在日記中詳細記載了醫療經過,那里主要用化療的辦法來治療轉移了的直腸癌,而不是首先動手術。這和國內醫生的治療思路不同。董輔礽還記載,美國的醫療中更體現著人性化的精神。在治療期間,病人都住在家里,除非必須,是不住院的。這種措施是為了幫病人省去高昂的住院費用,更重要的是讓病人生活在家庭的氛圍中,與家人團聚在一起。這樣,不僅能得到家人的關懷,而且使自己盡可能地過正常人的生活。 日記記錄,在董輔礽赴美治病期間,溫家寶總理批示:“請宋寧同志代我向董老問候,祝他早日康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