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學人 > 盛洪 > 正文
 
盛洪答經濟觀察報問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7月16日 12:06 經濟觀察報

  盛洪

  記者:有人認為政府在公用事業民營化的過程中主要進行管制和監督的工作,負責挑選運營商、監管產品質量、價格等,我們可以看到政府在這里仍然有無窮大的權力,很多人擔心形成新的黑洞,因為我們并沒有發現這里有明確的角色來監督政府,您對這有何評價?誰是有效的政府監督者?

千件數碼產品1元熱拍 新浪點點通個性smsDIY
海納百川 候車亭媒體 財富之旅誠邀商戶加盟

  盛洪:首先要看這件事情發展變化的方向,理想的狀態是當我們在進行公用事業民營化這樣的轉變的同時,所有相關的制度環境已經具備。但從現狀看來,這是不可能的,因為事物的轉變總是從一點開始的。不能簡單地說政府的權力是無限的,政府現在把很多市場可以做的事情交給市場,把很多公用事業交給企業來做,可以看到大的方向還是政府權力在不斷縮減。

  至于說到監督,這是需要在公用事業民營化過程中逐漸完善的。我認為第一個監督者應該是和政府簽約的企業,在簽訂商業合約的層面上,政府和企業是平等的。政府違約的話,企業可以和政府進行交涉,如果交涉不成功,可以訴訟政府。最近在四川就有一個企業因為這種事情訴訟政府。

  第二個監督者可以從政府內部產生。政府可分為行政部門、司法機構和人大等,當然現在行政部門和司法機構并不互相獨立,但隨著轉變過程的推進,司法部門會接到越來越多的訴訟,也會要求司法部門更為獨立。除了司法部門以外,人大也可以執行監督的職能。

  還有一個監督力量是消費者。如果企業沒有很好履約,所提供的產品或服務不合格,他們可以首先通過傳媒向監督者發出抱怨,同時,他們也可以起訴。其實監督者還是很多的,關鍵在于制度還不完善。

  我們應該動態地看待問題,并不是簡單地問:有沒有人監督這樣的問題。應該看到,在推進公用事業民營化的過程中,就會產生對“監督者”的要求。

  記者:剛才您所回答的似乎并沒有回答誰可以來監督可能發生的政府和企業合謀不正當利益的行為?

  盛洪:假如企業和政府合謀不正當利益的時候,必然就是居民或者公民受損。這是一種比較嚴重的問題。因為如果政府和企業合謀,他們的力量是很強大的:既有政治力量,又有經濟力量。

  這方面確實需要制度上的保證,企業和政府的簽約,不僅是與行政部門的簽約,我主張如果涉及到重要的公用事業的話,應該由人大批準;另外,可以由消費者和傳媒來監督;同時,公用事業民營化的有關合約除了極個別涉及到企業商業秘密的以外,都應該公開透明,因為這涉及到公眾利益,公眾和上級政府可以通過透明的合約進行監督;司法系統應該發揮真正作用,因為如果市民要起訴政府和企業,市民是處于極為弱勢的一方,這時候,司法制度應該對這種情況有所傾斜。

  記者:那我們如何防止在這樣事情中由于缺乏專業意見而產生的政府決策失誤?

  盛洪:目前的政府官員對于公用事業這塊確實缺乏有關知識,需要對政府官員進行培訓,在進行公用事業民營化的時候,需要聽取專家意見,或成立相關的專家委員會。

  記者:可不可能設立一種對于官員的激勵制度,決策正確,官員可以獲得相應回報,但如果決策錯誤,就不應該是撤職這么簡單。

  盛洪:這種激勵制度應該是針對整個政府的,而不僅僅是針對運作公用事業的政府部門,現在恰恰是政府官員作了錯誤的決策卻并不對錯誤的后果負責。這是一個范圍更寬的問題,需要我們對于政府官員的政績有一個中立的評價,對他們的成績或失誤作最后的認定。

  記者:據您了解,現在有沒有相關的部門或者力量在作這樣的事?

  盛洪:肯定沒有,我沒有看到有。

  記者:我注意到您在談到對于擔心政府失信于私人企業的問題時,曾提出三個建議:與地方政府簽訂合同;申請高一級政府以紅頭文件加以保護;第三方仲裁。但在我國,仲裁者的力量還是很薄弱,而單純依賴政府自身的約束似乎沒有靠制定法律來約束有效。那么在公用事業民營化這塊,有沒有什么部門在作相關的法律制定工作?

  盛洪:公用事業民營化會導致一個更為引人注目的結果,因為事關老百姓的利益,我們需要發展出這樣的約束機制,但是現在政府部門是否在作這樣的事,我不太清楚。

  而公用事業民營化對于政府部門來講,也是個新領域,對此沒有成熟的考慮可以理解。所以需要吸取在這方面比較領先的國家的經驗教訓,學習它們的相關的制度結構、法律法規,再提出我國在此方面的法律框架和法律建議,最后逐漸改進我國的制度環境,F在是提出制定法律的需求的階段。

  還有一種可能是在中國的現狀下創造性地使用現有法律。這可能是一種案例似的法律創立,就是說在這一領域出了引起爭論的事情,當事者可能會用現有的法律手段或制度手段去維護自己的利益。前面提到的企業就是用現在的《行政訴訟法》訴政府。這種使用是有創新含義的,如果成功了會給以后的案件帶來啟示,可能逐漸行成一種主流做法。

  在這里,應該注意我們面臨的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個已形成的良好框架,而這框架本身是需要我們在做事過程中提出需求,通過具體操作逐漸形成的。

  記者:您曾提到這一塊有兩個核心問題,一個是招標,一個是定價?墒菑闹袊壳暗那闆r看來,并沒有什么真正的自由開放的招標,相反,很多都是和政府事前約定的開發。您如何評價這種現狀?

  盛洪:剛開始的時候,在這方面沒有嚴格的法律要求,另外,有這方面有經驗和資質的企業也很少,招標的質量不高可以理解。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確實需要在法律制度上提出要求,而隨著有能力有資質的企業越來越多,也會使招標這種形式具備條件。一個公正的評判機制是逐漸形成的。

  記者:在招標機制還未正式形成的情況下,您覺得一個企業要進入公用事業的基本條件是什么?

  盛洪:現在是招標和與政府一對一談判兩種情況都有,像作燃氣的新奧集團,現在已進入三十多個城市,它獲得合同的形式就是通過這兩種形式。一對一談判并不是不可能,如果政府真正想要做好這件事,需要對企業進行謹慎判斷和選擇。并不是說沒有招標,所有的結果就都是糟糕的。有些企業在本地表現比較好,雖然沒有進入這塊領域的經驗,但有良好的聲譽和業績,也有較好的管理,就有可能做好這方面的事情。

  記者:您還提出這種投標所得的特許權是“有時間期限的,隔三至五年又會再次招標,獲得特許權的企業在締約后仍不可高枕無憂。招標的方式顯然增加了企業的競爭壓力”,但是我們都知道這種行業的特點是投資大、周期長、見效慢,受這種特點決定,您所說的“三至五年期限”是否會給真正公平參加競爭的企業帶來的過大的壓力?

  盛洪:三至五年是經濟學家提出來的一個方案,是為了克服另一個弊端,因為一旦進入了這個領域,實際上處于自然壟斷的地位。那么經營者有可能利用這種壟斷地位降低質量、向政府提出不合理的調整價格的要求等,原因在于它正處于一個沒有實際競爭的環境里。所以提出隔幾年再投標或再談判的程序以保證一個外在的壓力。

  當然這也有問題,因為涉及到公用事業的投資,周期非常長,這和“三至五年”確實有矛盾。解決的方法是具體根據不同行業不同特點制定不同的特許權期限,并不一定拘泥“三至五年”。

  不過,即使我們采取一個較為確定的期限,也有另外的解決方法。比如一個企業結束了特許權期限之后,在再投標的時候失敗了,這里可以對它已經營運一段時間的資產進行市場評價,可以邀請一些企業對它正在運營的資產進行投標,這里的資產不僅是指它的設備,也包括整個公用事業行進的狀態和本身的盈利前景。它具有可以評估的市場價值。

  經濟學家提的建議是如果一個經營五年的企業再投標失敗,但是只要它前期作的事還不錯,也有好的前景,那么它就有可能把已經投進去的錢給賺回來。

  記者:公用事業民營化另一個核心的問題是關于定價的問題,要做到使經營者有所得,同時又要保證老百姓用得起。您曾說過這是個很困難的問題,需要科學的成本預測、充分的市場競標、全面的社會聽證?墒菑哪壳暗那闆r來看,這幾方面似乎都做得不夠,您如何評價這種現狀?是否能提出一個符合實際的可操作的解決方案?

  盛洪:現在這幾方面作的肯定是不夠好的。當然法律是有的,比如一九九八年開始實施的《價格法》,其中提到公用事業的價格應該由政府來管制,并要通過價格聽證會的,也就是說關于定價的法律框架是已經存在的,F在缺的是專家提供的定價意見。這主要是因為公用事業的定價是一門復雜的學問,涉及到很多相關的方法和技術,中國現在具備這種知識結構和掌握這種方法的專家并不是很多,而全國的公用事業太多了,而且各地有不同的情況?偟膩碚f,這一塊是缺乏準備的。

  天則經濟研究所現在也接到不少專門作定價研究的委托,可以看出在這一領域的旺盛需求。

  中國在這方面仍需大量的專業人才,可能需要大學要增設公用事業定價和公用事業市場化等專業,來培養這方面的人才,由他們來向政府提供專業意見。

  關于定價的難度還在于,自然壟斷行業的成本很難估算,如果不進入到企業內部,很難知道它的真實成本,而競爭性企業,即使不進入到企業內部,也可以通過市場猜到它的成本。這就要求對于自然壟斷行業的相關成本有統一的認定,在有些國家,自然壟斷行業的成本科目都由政府來規定。

  另外,還需要獨立的第三方來審計,需要中立的第三方管理公司來判斷自然壟斷企業那些成本該支出,那些成本不該支出。

  記者:我注意到您在相關文章中,提到公用事業民營化和中國城鎮化的一些聯系,提到后者所需要大量的基礎設施和住宅等硬件,但是如果我們的城鎮化只有基礎設計和住宅的話,是極容易出現“空城”的可能的,您如何看待當前的“新城開發”熱,您覺得對于建設一個真正富有活力的城市最重要的是什么?

  盛洪:需不需要城市和城市規模應該讓市場決定。第一點是不應該由行政部門的“長官意志”來決定,這就涉及到一種機制,即不按現在的行政區劃來決定是否要建新城,而是由市場決定這里需要發展一個新的城市,這種情況在江浙一帶比較普遍,這是由市場來引導城市發展的一個方面,現代的城市發展主要是由該地區在貿易路線和貿易樞紐中的位置來決定的。而由行政部門決定的城市化如果違背了市場規則,就有可能是個“空城”。

  第二點是作為一個城市政府,也應該按照市場規則來運營,就是現在所說的“經營城市”,但這種提法的歧義很多。

  記者:現在不許提“經營城市”這樣的概念了。

  盛洪:我認為不許提是錯誤的。這種提法有消極的含義,是指“經營城市”似乎是為了擴大城市規模服務的。但是它也有積極的含義,也就是說雖然政府是要提供公共物品的,但是從某種角度來講,政府和企業的經營是類似的,只不過政府的收費方式和企業不一樣,政府是通過收稅來收回投資的。

  一個城市的規模不是城市政府的長官意志,而是由一個城市的財政決定的。比如說一個城市建了充足的基礎設施,它實際上是在提供一種服務,它的客戶是到這個城市來的居民和企業,他們到這來,就會向這個城市的政府納稅。假如一個城市無法吸引居民和企業的進入,就沒人給它納稅,它也無法得到投入的回報。所以政府在“新城開發”的時候,應該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即它能夠收回投資,這里的投資是廣義的投資概念。

  政府在做這樣的事的時候應該有很強的企業意識,由收入或預期收入來決定要不要投資,往那個方向投資,建什么樣的新城。如果能這樣做,我認為可以避免“造空城”的結局。

  記者:這里仍然存在一個政府官員的決策短期化的問題?

  盛洪:我們在前面提到過政府官員政績評價的問題,這里的評價不僅是完成一件事的評價,也應該對進行中的項目進行評價。比如說這一屆政府作了一件長過任期的事情,就應該對他們做這件事到什么程度和決策本身給出一個階段性的評價。如果對一個政府官員的評價只到任期結束,那他很難去想任期以后的事情。

  記者:現在有這樣的評價體系嗎?

  盛洪:沒有。

  2003年12月22日

  本報記者 沈文璟 北京報道






評論】【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解放軍東山島軍演
2003年審計報告
杜邦不粘鍋致癌風波
長春人質事件
《十面埋伏》 視頻
惠特尼休斯頓北京個唱
美洲杯 視頻點播
環法自行車賽 亞洲杯
見證《焦點訪談》連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