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小民:劃分市場結構的三個標準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7月12日 09:03 中國經濟時報 | |||||||||
梁小民 我們經常說,某個市場競爭程度高,或者某個市場壟斷程度高。當我們作出這種判斷時,依據是什么呢?這就需要確定一些劃分市場結構的標準。 劃分市場結構的第一個標準是市場集中率,即大企業對市場的控制程度。如果一個
判斷市場集中率有兩個客觀標準。一個是四家集中率,即一個市場上最大的4家企業所占的市場份額,用這四家企業的總銷售額除以整個市場的總銷售額即可算出。例如,某個市場總銷售額為1000億元,其中最大的四家企業銷售額之和為600億元,這個市場的四家集中率就是600億/1000億=0.6。當然,我們也可以用同樣的方法計算三家集中率,五家集中率或其他集中率。另一個是赫芬達文-赫希曼指數(HHI),計算方法是在一個市場上取50家最大的企業(如果沒有50家,就全取),把它們每家市場占有率平方求和。例如,某行業中最大的企業市場占有率為9%,其后依次為8.7%、8%……第50家為0.1%,則HHI=92+8.72+82+……0.12。這兩個標準可以準確地衡量一個市場的市場集中率。 第二個標準是進入限制,即企業能否自由進入或退出一個市場。一般來說,一個市場進入限制越低,越容易進入,競爭程度就越高;反之,如果進入限制越高,越難進入,壟斷程度就越高。一個市場進入限制的高低取決于自然條件與政府的立法。從自然條件來看,主要取決于資源的可獲得性和規模經濟。如果一個行業所需要的資源越容易獲得,其進入限制就越低。如果一個行業所需要的資源越難獲得,其進入限制越高。從政府立法看,取決于特許經營、許可證制度和專利法。在實行這些立法制的行業,進入限制就高,沒有這些立法限制的行業進入當然容易。進入限制與市場結構相關主要是因為,進入限制低的行業,企業數量多;但進入限制高的行業,企業數量少。在極端情況下,任何企業無法進入一個行業,該行業由一家企業控制,這就是完全的壟斷。 第三個標準是產品差別。在經濟學中,產品差別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概念。產品差別指同一種產品在質量、外形、包裝、品牌、服務等方面的細微差別。例如,同樣的自行車,質量高低不同、型式不同、顏色不同、品牌不同,放在不同商店出售,這些都屬于自行車的產品差別。產品差別的概念是美國經濟學家張伯倫在1933年出版的《壟斷競爭理論》一書中提出來的。這個概念在市場結構分析中至關重要,也是企業競爭戰略、市場營銷等實用性學科的理論基礎。 張伯倫強調,有產品差別就會引起壟斷,因為有差別的產品可以用自己的產品特色壟斷一部分消費者,即壟斷自己的目標客戶。例如,同樣的西裝,質地好、做工精細的名牌西裝可以對高收入消費者形成壟斷;顏色鮮艷、式樣時尚的西裝也可以靠這些特色壟斷年輕一代消費者。這樣,西裝行業盡管企業規模并不大,企業數量也相當多,而且沒有什么進入限制,但仍然存在壟斷。張伯倫還指出,產品差別越大,壟斷程度就越高。因此,在劃分市場結構時還要考慮產品差別。一個市場產品差別越小,其競爭程度越高;反之,產品差別越大,其壟斷程度越高。 劃分市場結構是要判斷一個市場競爭或壟斷程度的高低,除了極端情況外,競爭與壟斷只是程度的不同。決定競爭與壟斷程度的是企業規模(決定市場集中率)、進入限制和產品差別。這三個標準除了可以為我們劃分市場結構提供一個方便的客觀標準之外,還有其他啟發意義。 從企業的角度來看,希望在市場上的壟斷力量越大越好。如何形成自己的壟斷地位呢?可以把企業規模作大,可以通過控制資源或借助于政府的立法與管制來提高進入門檻,也可以努力創造自己的產品特色。當然,企業規模的大小要受行業特點限制,尋求立法的保護也不現實,關鍵還是要創造產品特色。 從政府的角度來看,希望市場上壟斷程度越低越好。企業的規模與產品差別是政府難以控制的(盡管政府在個別情況下可以把大企業分為中小企業),但可以通過立法和管制來降低壟斷程度。20世紀80年代后美國取消了對許多行業(如電信、民航、公路運輸等)的進入管制,就增強了這些行業的競爭程度。 企業要根據這三個標準來確定自己企業所處的市場結構,并把這種市場結構作為自己制定正確市場競爭策略的出發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