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報記者李曉暉
對于此次中日貿易磋商的結果,各方看法不一。據記者歸納,大致可分為悲觀派、樂觀派和中間派三派。
悲觀派:摩擦不會輕易解決
為數不少的人認為,這次磋商不會有實質性結果。
他們認為,此次中日間的貿易摩擦,起源于日本首先對中國農產品采取歧視性關稅政策。中國政府在宣布征收特別關稅進行回擊之前,已給了日方一個充足的“反應期”。要解決此次貿易爭端,關鍵在于日本政府的態度和措施。
而就在昨天中日磋商之前,日本經濟產業大臣平沼赳夫還在東京表示,日本“不會向中國低頭”,取消對中國3種農產品的進口限制。他還宣稱不打算同時談兩個問題,即日本對中國的進口限制,和由此導致的中國對日本3種產品加征100%關稅這兩個問題不能同時談。其強硬態度令分析人士對此次談判無法樂觀。
樂觀派:中日將達成妥協
美林銀行香港研究中心的專家說:“通常,這樣的報復性高關稅(指中方對日方3種產品加征100%
的特別關稅)并不會持續很長時間。相反,它將使雙方不得不坐到談判桌上來攤牌。最后,雙方總能達成某種妥協,結束它們之間的貿易摩擦。”
近來,日本各界對中日貿易戰的態度不一。官方強調將繼續實施緊急限制進口的措施;而產業界則要求政府撤消禁令。《讀賣新聞》報道說,中國報復措施中涉及的3種產品都是日本對中國出口急速增長的產品,日本采取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不利于本國的長遠利益。日本產業界認為,雖然目前雙方態度都很強硬,但通過談判,最終會圓滿解決問題。
中間派:日本政府想念“拖”字訣
中間派認為,此次日方限制進口中國3種農副產品,其實質是日本國內企業之間的競爭。近年來,部分日本農業企業開始到中國找出路,由日本提供種子、技術和設備在中國生產大蔥等農副產品,然后出口日本。由于中國農副產品質優價廉,很受日本消費者歡迎,這難免會影響日本國內部分農戶的利益。
日本小泉內閣對中國3種農副產品實施緊急進口限制,是為了獲得農民的支持,拉選票,以確保在本月舉行的參院選舉中獲勝。目前要讓日本政府取消禁令,不僅其政治目的尚未達到,面子上也過不去。但日本政府面對國內的反對聲音,又不得不做出一副積極磋商的樣子來。因此,最后的結果是,在拖延一段時間以后(比如拖延到日本參院選舉結束),日本將停止對中國農產品的進口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