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進入新世紀,美國經濟流露出疲態,日本經濟持續低迷,歐洲經濟則表現平淡。當國際跨國公司的企業家們為如何緩解全球經濟一體化帶來的壓力而大傷腦筋時,他們中的許多人認為,或許答案在中國。
在第四屆北京“國際周”世界頂級企業首腦論壇上,來自近20余家著名跨國公司的高層人士提出,未來將把戰略重點轉向中國。
因特爾公司中國區總經理楊旭認為,“世界經濟走入低谷是暫時的,誰也避免不了,走出困境的同時重要的是積蓄實力。”他表示,中國通訊、電子市場近年來的表現令人激賞,因特爾將加大在中國的投資力度,通過提高采購量和建立中國實驗室等策略,強化對這一地區開拓。
聯合國在今年年初提出的世界經濟發展報告說,專家們認為,去年中國得到的直接投資再次增加是因為投資者強烈希望在中國投資并繼續擴大他們的業務。
毫無疑問,中國巨大的市場空間具有無與倫比的吸引力。在過去的23年中,中國保持了9.6%的年均增長率,而且未來五年仍將保持7%的年均增長速度。還有其13億人口形成的龐大消費需求。
“對公司而言,重點放在中國不是一個是否能夠受益的問題,而是成功之后受益多少。”諾基亞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約瑪·奧利拉說,中國是諾基亞全球第二大銷售市場,去年其在中國的銷售額為28億美元,產品出口15億美元。諾基亞在北京建立的星網國際工業園已經有12家配套企業,今年還將引進超過20家國內外著名企業。
自1993年以來,中國連續8年成為吸引外資最多的發展中國家,國際貿易從70年代幾乎為零猛增到去年的4750億美元。經濟學家們認為,靠內需驅動的消費市場是中國能夠迅速從幾年前亞洲金融危機中迅速恢復過來的重要因素。同時,即將加入WTO協議使中國重獲青睞,去年外國直接投資數量增加了1/3。
此間觀察家發現,跨國公司對中國的投資態度由審慎演變為堅決而積極,戰線由短期轉變為長期。
近兩年來,許多跨國企業紛紛宣布了他們在中國建立采購中心的計劃。這些跨國企業包括:通用電氣公司、惠普公司、奧林巴斯光學公司以及摩托羅拉公司等。惠普中國公司總裁孫振耀說,“跨國公司的本地采購,將把離中國中小企業比較遙遠的國際市場直接送到它們面前。”
惠普在2000年在中國市場的采購額高達23億美元。
同時,許多跨國公司開始將研發機構直接設立在中國。據外經貿部的統計,到目前為止,在華設立研發機構的有美、日、德、法、加拿大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數量100余個,其中30多個已形成相當規模,分別設立在北京、上海和廣東的廣州和深圳。它們涉及計算機、軟件、通信、化工、汽車、醫藥等領域。外經貿部有關人士表示,未來五年中,跨國公司在中國投資的研發機構數量還會比現在增加一倍多。
對于跨國公司來說,將研發中心設在中國是迫于該市場的激烈競爭。跨國公司的產品生命周期縮短,價格每年下降12%左右。有業內人士稱,一些產品現在的價格水平比美國還要低。另外,研發中心也專門針對中國消費者轉向面對全球市場。
中國銀行行長經濟顧問朱民表示,中國將成為制造業的全球基地。
企業家和經濟學家說,中國被選擇為世界經濟發展的重點,不僅僅因為金融危機和WTO。法國阿爾卡特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戴伯松說,眾多的廉價勞動力、受過良好教育的知識階層以及政府實行的商業開放政策是中國的巨大優勢。
就像通用公司總裁瓦格納曾表示的:如果你沒有堅定的中國戰略,那你就無法實現全球化。(劉江 李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