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至22日,來自美洲34個國家的首腦和官員近9000人,將聚集在加拿大魁北克省省會魁北克市,共同商討包括貿易、能源、環保、反毒品、民主等各國共同關心的議題,期望能整合美洲國家的力量,加快建立美洲自由貿易區的步伐。
1994年,美洲國家首腦會議首次在美國邁阿密舉行,與會的34國領導人一致同意成立美洲自由貿易區,并確定以2005年為最后期限,正式建立一個“北從阿拉斯加、南到阿根廷”的全球最大自由貿易區。屆時,擁有近9億人口、購買力達17萬億美元的美洲自由貿易區,其經濟規模將占全世界的三分之一,它將從整體上改變西半球的貿易、就業和投資格局,并對世界經濟發展產生極大的影響。
過去幾年,美加兩國領導人一直呼吁加速西半球經濟一體化建設,克雷蒂安總理和美國前總統克林頓曾多次表示,“如果我們繼續猶豫不決地觀望,我們將錯過這個良機”。加“克羅普公司”上月進行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67%的加拿大人支持成立美洲自由貿易區,25%的人反對。促成美加決心加快建立美洲自由貿易區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拉美國家近幾年與歐盟和亞洲一些國家“打得火熱”,由巴西、阿根廷等拉美5國組成的南方共同市場,過去幾年的第一大貿易伙伴就是大西洋彼岸的歐盟。克雷蒂安總理多次提醒美國領導人,“歐洲人正在搶奪我們的市場”。
統計數字表明,過去幾年美國與拉美、加勒比海國家的貿易額呈年年增長的趨勢,建立美洲自由貿易區對美國有利可圖。有“重南輕北”傾向的布什政府,一上臺就首訪墨西哥并建議美洲國家在2003年前結束談判,提前實現“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的全面擴張。美政府一直把這個龐大的工程視為其推動全球自由貿易、促進美經濟發展和實行外交戰略的重要一環。但巴西、阿根廷和烏拉圭組成的南方共同市場,在4月7日舉行的部長級談判中,成功地聯合其他拉美國家將期限延后至2005年12月31日,挫敗了布什的“單方面愿望”。
此間人士認為,拉美各國與美加兩國對建立美洲自由貿易區的時間表、立場和如何達成共同協議仍有很大爭議,其中最大的障礙是:美國不愿降低對農產品的補貼;在世界貿易組織重新談判之前,不開放美國農產品市場;也不改變現行的反傾銷法律。巴西和其他發展中國家則反對納入改善勞工待遇和環保等議題。此外,美加與發展中國家在如何扶植中小企業、監控外國投資、確保國家主權、增加就業機會、改善人權狀況、保護生態環境、維護原住民權益,以及阿根廷、墨西哥等國家和魁北克省支持建立“地區共同貨幣”,反對美元作為基礎貨幣,導致各經濟體“美元化”等主張,都有很大的分歧,政治評論家估計這些議題難以在三天會期內得到解決。
美加墨三國自1994年開始實行“北美自由貿易協定”以來,三國間的貿易有了長足發展。作為七國集團的成員,美加兩國在美洲地位舉足輕重。2000年美加雙邊貿易額創下7000億加元的“世界之最”,美在加直接投資1860億加元,占對外投資總額的64%,加在美投資也達到1540億加元,雙方互為世界上最大的貿易伙伴。但美加領導人和其他國家在建立美洲自由貿易區的問題上并不“同心同德”,這突出反映在對古巴的態度上。拉美國家反對將古巴排斥在自由貿易區之外,但美國卻堅持對古巴實行“不成功的封鎖政策”,并要挾其他國家斷絕與古巴的貿易往來。加拿大有心發展同古巴的經貿關系,但在美國壓力下,又以古巴“未曾切實實行民主政治改革”為由,違心追隨美國采取“抵制”古巴的態度。
除了古巴領導人不能參加這次美洲高峰會外,戒備森嚴的保安也是這次峰會的另一大特點。來自美歐各國的上萬名抗議者和數百個民間團體代表,面對6000多名全副武裝的警察,以強烈的聲音指責跨國企業集團為了私利而漠視公益。他們指出,如果峰會真的為美洲人民謀福利,與會者就沒有必要舉行“閉門會議”、“搞黑箱作業”。政治評論家表示,美洲自由貿易區的成立,對亞太及其他地區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有百害而無一利。多倫多大學經濟學家貝利也指出,在本次峰會上,拉丁美洲存在的各種難題不會一勞永逸地得到解決,自由貿易也不是在任何情況下對所有國家有利,美加在美洲推行自由貿易的時候,必須在有關協議內加入推動發展中國家經濟改革的條款,才能真正實現自由貿易和縮小南北貧富的差距。(鄒德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