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哈回合談判再逢機遇
本報赴瑞士特派記者 孫天仁
2011年,被稱為多哈發展議程、即所謂多哈回合談判的機遇窗口。12月15日在瑞士日內瓦開幕的世界貿易組織第八屆部長級會議,將告訴人們這扇窗戶能否真正打開。
議程涵蓋三個方面
本次會議討論多哈回合談判問題,并非進行多哈回合談判本身,目標是要使各成員就促進全球貿易增長達成共識。會議議程主要涵蓋三個方面,一是多邊貿易體制性問題,為世貿組織基本功能和未來發展方向提供一個政治性指導框架。記者了解到,一些成員建議把20國集團聲明中的一些內容引用過來,而另外一些成員則表示反對。最后可能會形成一個聲明,各成員承諾不采取貿易保護主義措施,但同時不要求成員放棄承諾所允許的“政策空間”——也就是說可以采取必要的措施。
二是發展議題。會議可能給予世貿組織貿易和發展委員會更多的授權。有成員呼吁把發展問題置于世貿組織的中心,并且對最不發達國家的利益予以優先考慮。
三是多哈談判。一些成員呼吁給多哈談判一個明確的說法,以及未來的路線圖。這次部長會議不可能讓多哈回合起死回生,但是各方希望這次“會診”至少能夠指明一個方向——是進行外科手術,還是保守治療,抑或只是等待自然死亡。
10年路途僵局時現
自2001年11月啟動以來,多哈回合談判至今已有10個年頭。多哈回合談判是1995年世貿組織取代關貿總協定后目標最宏偉、參與方最多的一輪多邊貿易談判。該輪談判確定了8個議題,包括農業、非農產品市場準入、服務貿易、知識產權、規則談判、爭端解決、貿易與發展以及貿易與環境。但是由于各方利益沖突和矛盾難以調和,談判多次陷入僵局,以致不少人對此議程失去了信心。歐洲國際政治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弗雷德里克·埃里克松甚至對本報記者說,多哈回合實際上已經“死亡”,只是世貿組織成員都不愿意指出而已。
多哈回合談判曾取得階段性成果,包括給予最不發達國家97%稅目產品的零關稅待遇的承諾框架,貿易便利化,以及放寬公共健康領域的知識產權規定。但是從2008年以來談判一直沒有新的進展。國際貿易和可持續發展中心高級項目官員成帥華認為,一方面由于國際金融危機后,各成員關注的重心轉到國內,比如實施一些經濟刺激政策,而無暇顧及多哈回合談判;另一方面是主要發達國家,特別是美國奧巴馬政府把貿易工作的重點放在更加容易取得成果的雙邊和區域自由貿易協定上。相比多邊談判,在自由貿易區談判中美國可以駕輕就熟,規避農業補貼和開放農產品市場等要害問題。
農業問題最難談攏
農業問題是多哈回合談判的核心難點。在這一問題上,發達成員和發展中成員之間、發達成員之間、老成員和新成員之間的利益分歧主要表現在農產品關稅削減和出口補貼等方面。
美國的農產品具有較強競爭力,極力推動農產品貿易自由化,主張大幅度削減國內支持,乃至取消出口補貼,降低關稅并縮小成員間的關稅差異。而歐盟、瑞士、挪威、日本和韓國等成員因缺乏農業比較優勢,試圖盡可能維持對農業的高度保護和支持,主張采用烏拉圭模式進行關稅減讓和削減國內支持,給予成員較大的靈活性,嚴格規范和削減出口信貸。同時大部分發展中成員則強調出口競爭方面的嚴重不平衡以及發展中成員的發展需要,主張關稅減讓和出口補貼削減相聯系,給予發展中成員切實有效的特殊差別待遇政策。
目前,發展中國家的普遍觀點是,多哈回合談判的80%左右已經基本完成,推動最后20%的談判進程需要各成員共同的政治意愿。
中國作用日益突出
成帥華表示,中國對多哈回合談判做出了重要貢獻,主要體現在支持發展中國家的立場,在農業、規則等領域形成了可以和發達國家抗衡的力量。比如支持世貿組織的二十國集團,要求美國、歐盟削減農業補貼,開放農產品市場;同時也支持維護發展中國家的農業和農村發展。中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一道,成功促使發達國家放松公共健康領域的知識產權規定,從而使得基礎藥品的價格大幅下降。
埃里克松認為,在多哈回合談判初期中國主要是抱著跟從和學習的態度,強調應當給予“新加入成員”特殊的關切,比如較少的市場準入,更多的靈活性,和更長的實施時間等。2008年是一個轉折點,當年7月,中國第一次加入世貿組織總干事召集的小范圍“綠屋”會議,此后中國更加積極的推動多哈談判早日完成。
當前,世界經濟面臨諸多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多哈回合談判處于非常困難的時期,所有世貿組織成員都應該給多邊貿易體制以信心,為世界經濟的穩定與發展釋放積極信號。多哈回合談判應堅持發展議程宗旨,不能偏離發展目標;要始終遵守多哈發展授權,不能放棄過去10年的談判成果;應在鞏固現有成果基礎上互諒互讓,縮小分歧,直至最終達成協議。
(本報日內瓦12月14日電)
理當為共同發展做一個承諾(點評)
10年前,世界貿易組織各成員代表在延期、超時的會議上“拼力角逐”,終使多哈發展議程艱難起步。這本是一個可以讓多邊貿易體制煥然一新的進程,但路途坎坷,無休止的“拉鋸”對世貿組織形成嚴峻挑戰——人們已經開始懷疑它促進貿易開放、完善多邊貿易規則的能力。
應當看到,以“發展”為名義的進程,以通過削減貿易壁壘、營造更公平貿易環境來促進全球發展,特別是較貧窮國家發展為宗旨,具有非凡的歷史意義。然而,實現發達成員和發展中成員之間權利和義務的平衡,在很多全球性問題上卻總是困難重重。應對氣候變化問題如此,解決貿易與發展的問題還是如此。
現實的發展表明,擁抱全球經濟治理時代,需要真誠地給共同發展做一個承諾。真誠致力于共同的發展,才會給多邊貿易體制帶來公平、公正的原則,才會有共贏的可能,才會促成全球性進程取得實質成果?偨Y10年教訓和經驗,世貿組織各成員當悟此理。
(吳綺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