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國際財經 > 標普宣布下調美國信用評級 > 正文
下調評級換來“秋后算賬”
本報訊 (記者 沈衍琪)在標準普爾宣布下調美國主權信用評級之后,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也隨即展開了“反擊”。據彭博社13日消息,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將詳細審查標準普爾公司在下調美國長期政府債務評級時使用的模型,同時,檢查部門還將審查標準普爾哪些員工提前知道此次下調評級的信息。
一周前,標準普爾宣布將美國主權信用評級從最高AAA級下調至AA+級,同時把前景展望維持在“負面”,這一舉動立即引發全球金融市場劇烈震蕩。評級下調后的首個交易日成為“黑色星期一”,美股大幅低開后快速下挫,一上午三大主要股指跌幅便超過3%。
實際上,在標準普爾宣布評級結果的第一時間里,美國財政部便立即“發難”,指出標普的計算中存在2萬億美元的誤差,而這一誤差對于評級結果起著重要影響。而標普則很快作出回應稱,2萬億美元的誤差僅是由于統計采用的時間跨度不同,而且,即便將這2萬億美元計算在內,也不會改變美國信用降級的結果。
然而此次,美方對標普提出的調查指控更為“嚴肅”。一方面,對于標普如何計算得出美國債務評級需要下調的結論,SEC方面決心“追查到底”;同時將更尖銳的調查矛頭指向了“內幕交易”,顯然,查清提前知曉評級下調的標普“知情人”范圍便是SEC調查的起點。
金融專家李哲表示,就美方目前針對標普的兩項調查來看,一旦發現問題,內幕交易的后果更為嚴重。根據美國國會制定的《1984年內幕交易處罰法》以及《1988年內幕交易和證券欺詐執行法》,泄露信息及進行內幕交易的行為人的民事罰金最高可達100萬美元或三倍于其所獲得的利潤或所避免的損失,最長監禁期達10年。同時,當事人的相關主管也會受到牽連。
不過,也有分析人士表示,SEC的調查也面臨一定難度,那便是如何取得知情人泄露信息或是通過內幕信息來提前進行交易獲利的確鑿證據。因為在標普公布降級決定之前,許多市場交易人士已經作出了這樣的預判,無需內部信息便可推測證券或貨幣市場動向。
記者手記
兩個“裁判”的角力
圍繞主權信用評級下調,美國政府和標準普爾的“口水戰”逐漸升級到了“真刀真槍”的調查指控。在許多分析人士看來,僅在評級宣布下調后短短幾天內,SEC便如此雷厲風行地開查標準普爾是否涉嫌內幕交易,多少有些“秋后算賬”的意味。
但從另一個角度而言,美國主權信用評級遭遇了降級這樣的百年一遇大事件,對金融市場的影響難以估量,作為證券市場監管者的SEC自然需要第一時間介入,查看場內有沒有“黑手”趁機興風作浪。有報道稱,在標普調降美債評級的同時,已有幾家公司開始大賣股票減少損失,SEC由于“嗅到”線索而迅速跟進也不足為奇。
和SEC一樣的是,在監督金融市場中的“商品質量”上,標普同樣履行著監管者的職能,無論SEC在調查中發現問題與否,美債評級下調的事實已不會改變。實際上,無論是標普降級還是SEC徹查內幕交易,雙方的角力對于這個市場有益無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