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由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主辦的“第二屆全球智庫峰會”于25日-26日在北京舉行,新加坡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專欄)教授在論壇上表示,智庫的角色是在知和行之間搭建一個雙向的橋梁,一方面要追求如何反思轉化這個“行”,另外要把“行”轉為“知”,這是屬于“知”跟“行”之間,這兩者本身的意義是不一樣的。
以下為部分發言實錄:
鄭永年:非常感謝。我的題目是“知跟行之間智庫的角色”。古代就有知行合一的道理,今年兩會,溫家寶總理被問到一個問題,說知行合一的問題,說中國的很多政策為什么推行不下去,溫總理也是從知行合一的角度來回答的。我覺得在任何一個社會、任何一個組織,要做到知行合一都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一方面有很多事情,停留在知的層面,始終沒有行的機會。另一方面,也有很多行,但是并沒有提供到知的層面,知行合一既然是理想狀態,我們就要去追求。我個人認為,智庫的角色是在知和行之間搭建一個雙向的橋梁,一方面要追求如何反思轉化這個“行”,另外要把“行”轉為“知”,這是屬于“知”跟“行”之間,這兩者本身的意義是不一樣的。政策研究者和哲學家必須有足夠的區別,哲學家可以探討所有的一切,無論是現在存在的還是虛空想象的,因此哲學家和哲學思考的人們會有非常濃厚的理想主義色彩,有些是能夠實現,但是有些是不能實現的,也許今天不能實現,將來可能實現,有一些理想可能永遠沒有實現的機會,就是人們所說的烏托邦。
從現在來看,人類社會到現在所實現的理想并不多,人們頭腦里所產生的理想大部分是從歷史的記憶,我覺得必須懂得哲學知識,如果不懂得哲學知識是如何產生的,就很難分辨哪些理想是烏托邦,哪些理想是可以實現的,哪些理想今天實現不了,未來可以實現。
政策研究者和政治官員還需要區分開,不要把自己看成官員,因為政府的官員主要是微觀的層面,政府研究者可以超越利益,放到宏觀的角度來看。我前一段時間讀了一篇文章,我覺得我們的智庫和政策是毫無關系的,這一點是我們需要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