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14日對中國銅版紙掄起貿易保護主義“大棒”。
歐盟這次同時祭出反傾銷和反補貼兩大招式,打破對“非市場經濟體”不適用反補貼的慣例,這標志著歐盟對華貿易救濟政策正式“變臉”,反補貼恐成為中歐貿易摩擦的新“災區”。
“糟糕的先例”
代表歐盟進口商和零售商利益的外貿協會法律顧問斯圖爾特·紐曼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中國銅版紙在歐盟市場上只占十分微小的份額,但歐盟卻大動干戈,不惜首次動用反補貼,甚至是“雙反”,這么做多少有點出乎意料。
紐曼認為,這表明歐盟對華貿易救濟政策正在發生改變,那就是從單一使用反傾銷轉向更多地使用反補貼,銅版紙一案不過是一次“試水”,據他所知,歐盟正在考慮發起更多的反補貼調查。
總部位于布魯塞爾的歐盟智庫歐洲國際政治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牧山浩石指出,歐盟此次“開創了一個糟糕的先例”:其在尋找所謂的補貼證據時,以中國的商業銀行系國有為由把它們向銅版紙生產企業發放的貸款也劃歸為政府補貼。
此外,在歐盟委員會13日專門召開的內部吹風會上,一名歐洲記者問道:既然歐盟不認為中國是市場經濟體,也就是說中國沒有土地市場,那么又憑什么判定中國政府在向銅版紙生產企業出讓土地使用權時價格過低,構成補貼呢?
一位不愿公開姓名的歐盟委員會貿易官員證實,在低價出讓土地使用權的問題上,歐盟是用中國臺灣地區的土地價格作為參照。
并非個案
反傾銷和反補貼是最為常用的貿易救濟措施,兩者最大的區別在于反傾銷針對的是單個企業的生產經營行為,而反補貼則上升到國家政策層面,矛頭直指別國政府的做法。
先前,反傾銷一直是中歐貿易摩擦的“重災區”。由于不肯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歐盟始終遵循著對“非市場經濟體”不適用反補貼的慣例。
值得注意的是,銅版紙一案雖是歐盟首次對華動用反補貼,但已不是唯一一次。
去年9月,也就是在對中國銅版紙啟動反補貼調查5個月之后,歐盟委員會還宣布對中國華為等企業生產的無線數據卡發起反補貼調查。這起案件開創了歐盟對中國同一產品同時進行反傾銷、反補貼和保障措施等三種貿易救濟調查的先例。在起訴方比利時企業撤訴后,歐盟今年3月3日宣布終止三項調查。
綜合新華社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