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國際財經 > 第三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 > 正文
編者按:5月9日至10日,第三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將在華盛頓舉行。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機制建立于2009年,并于2009年7月和2010年5月進行過兩次成功的對話。
截至目前,對話的正式議題及具體議程雖然尚未公開,但基于前兩次對話的基本套路、中美關系的當前特點和全球層面的形勢變化,分析人士預計,敦促美國維護主權債務信譽、解析中國貿易順差真正原因、人民幣匯率等問題將成為此次對話的“重頭戲”。
期待議題1
敦促美國維護主權債務信譽
截至4月30日,美國公共債務總額為14.28萬億美元,相當于其2010年GDP14.6578萬億美元的97.5%,為全球國家中債務負擔最重的國家之一。另外,美國聯邦政府預算赤字,2011年度上半年已達8300億美元,折年率相當于其GDP的10.7%,遠遠超過占GDP3%的國際警戒線。
毫無疑問,美國正面臨金融危機遺留下的高債務、高財政赤字存量的危機。其龐大的財政赤字和高額債務已開始引發公眾對美國主權債務及美元的信心危機。這也引起美國國內政治和市場的反應,正在國會進行的財政政策大戰,及標準普爾調低對美國政府債券前景的評級便是例子。顯而易見,美聯儲自金融危機以來所采取的量化寬松政策是以引發全球性通貨膨脹為代價,從而避免美國發生技術性破產為目的的。但是,對債權人而言,美國這樣做的實質與其破產一樣:向債權人支付貶值的貨幣。以2010年6月到2011年3月為例,美元實際有效匯率已下跌了8.44%。
根據美國財政部4月30日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截至2010年6月30日,中國是美國證券的最大持有國,持有美國證券1.611萬億美元,其中包括美國長期國債1.11萬億美元。中國的外匯儲備也已超過3萬億美元。鑒于此,中國已成為美國最大的債權人。
國際輿論已經關注到,美聯儲堅持量化寬松政策,其主席伯南克不會不知道這種政策的荒謬性。有專家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明確指出,美聯儲主席伯南克的智力告訴自己,無論是在政治上,還是在人品上,他目前所采取的所謂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都是墮落、不道德和不誠實的。“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時,美聯儲救助了那些本應該去坐牢的人。”知名經濟學家謝國忠(專欄)如是說。而目前,“伯南克是在同中國打一場志在必得的比賽。”謝國忠的最新觀點是:中國的貨幣與美元掛鉤,其貨幣政策也因此放大了美聯儲政策對通貨膨脹的影響。
在美國量化寬松和美元貶值的動態變化中,中國的通脹問題必將更為嚴重。美國希望,在其通脹成為嚴重的政治問題之前,中國經濟會因通脹而硬著陸。因為,這一硬著陸將降低國際商品價格和美國的通脹壓力。因此,可以想見,只要中國通脹不惡化到危及其經濟,美聯儲的寬松貨幣政策便會持續下去。
凡此,無不關切中國經濟的重大利益,中國政府有必要在本次“對話”中明確要求美國政府,盡快采取相關措施,終止其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確保其主權債務的信譽;維護美元匯率的基本穩定。
期待議題2
解析中國貿易順差真正原因
歷次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人民幣匯率及中國的貿易順差總是繞不過去的話題。
【人民幣匯率】
●應以實際有效匯率為標準,不能以兌美元匯率作衡量。
美國國會業已立案的《匯率和公平貿易法案》,以及G20巴黎和華盛頓財長會議均規定,衡量貨幣是否被低估的標準是,該貨幣對一攬子貨幣的實際有效匯率。后者的標準是過去18個月中是否被低估了5%以上。
根據國際清算銀行公布的數字,過去18個月以來人民幣兌美元、歐元、日元和英鎊的實際有效匯率分別上升了7.54%、9.90%、-1.38%和-0.05%。
●貿易順差與匯率無關。
第一季度中國對日、韓、中國臺灣、東盟合計貿易逆差為608.38億美元,對美國和歐盟則有640.29億美元的順差。二者大致相當。這清楚地顯示中國對外貿易的真實情況是,從日、韓及中國臺灣進口原材料和部件,加工裝配后對歐美出口的貨物流。對各地逆、順差相差甚大,而人民幣匯率只有一個,顯然貿易順差與匯率無關。
【中國貿易順差】
●中國的貿易順差主要來自加工貿易,但現階段削減加工貿易對中美均尚不可行。
按照中國海關統計,2010年中國貿易順差為1831億美元,其中,加工貿易順差3229億美元。也就是說,如果沒有加工貿易,中國的對外貿易應該是1398億美元的逆差。而2011年第一季度中國出現10.2億美元貿易逆差,加工貿易順差771.1億美元。換言之,如果沒有加工貿易,第一季度我國逆差將達781.3億美元,折合年率3125.2億美元,即中國將成為大的貿易逆差國。因此,如果按美國要求削減中國對美貿易順差,只能削減加工貿易。
不過,現階段無法消除美國跨國公司委托加工。據美國加州大學三位學者研究結果,美國蘋果公司在美國國內沒有裝配線,該公司委托中國富士康公司在中國內地加工裝配的一款iPad,在美國批發價為每臺299美元。其中蘋果專利、設計和營銷收入163美元,中國的富士康公司從日本、中國臺灣地區和菲律賓進口的零部件133美元,富士康加工僅獲得3美元。另據統計,2009年,富士康加工出口額共計552億美元,大部分對美國出口。如果不在中國裝配,中國對美順差就可以消除很大一部分。
能否做到這一點,這需要美國政府與其跨國公司研究并采取足夠的措施,使在美國國內生產比海外更盈利。據美國商務部統計,2008年母公司每個雇員創造的銷售額是41.36萬美元,增長25.9%;而海外子公司每個雇員創造的銷售額則達到41.36萬美元,增長59.3%,比國內母公司高24.3%!利潤比較證明,海外生產加工比在國內合算。
因此,為了改變這一趨勢,美國必須使國內生產加工的利潤率趕上并超過海外利潤率。這里的海外是指全球,主要不是中國。因為,截至2009年底,美國海外直接投資總存量為3.51萬億美元,其中,對中國的投資僅為494.03億美元,占1.41%。
與此同時,對于中國削減加工貿易的困難在于地方就業和經濟增長。仍以蘋果公司為例,每年,僅蘋果一家給富士康、廣達、和碩、宸鴻和勝華等的訂單,就約達1000億元人民幣,直接帶動中國千億GDP,解決上百萬人就業。
由于中國大部分出口產品仍處于低加工階段,利潤極低,國際定價權很弱,只有實現產業升級,擁有自主品牌,中國才能減少加工貿易。據筆者調查,2010年,由商務部聯系的中國2000家企業平均出口利潤率只有1.47%,但出口商品生產涉及到數千萬人就業。如果削減加工貿易致使出口企業倒閉,政府必須承擔救濟保障和再就業責任。
●應改“制成品原產國”,為“屬權法”統計貿易差額。
2010年10月,世界貿易組織(WTO)總干事拉米,在對法國參議院的演講中說,人們所說的“中國制造”其實只是在中國組裝。在全球價值鏈中,這些產品的商業價值來自在中國組裝前的許多國家。因此,“制成品原產國”這一概念正在逐漸過時。如果對貿易統計數據進行調整,以反映不同國家對產品貢獻的實際價值,那么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應該減少一半。將所有商業價值歸于產品生產最后一個國家的統計偏差,可能將誤導就失衡根源進行的政治討論,從而導致錯誤的、事與愿違的決定。
中國可就此提醒美國,中美兩國應積極協調WTO及新興經濟體、聯合國貿發會議等,以推進世界貿易統計體系的改革。
期待議題3
厘清中國并非出口導向型經濟體
提及中美商貿,美國方面習慣于將中國看成出口導向型經濟體,其實這是錯誤的類比數字得出的錯誤結論。
第一,中國經濟增長的主體在國內
以2010年為例,中國GDP增長10.3%中,最終消費和投資各貢獻3.9和5.6個百分點,凈出口僅貢獻0.8個百分點。如果說這是因為全球金融危機后,中國加大了內需的結果,那么看看金融危機前數字。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的2002年至2008年的7年中,GDP增速有5年保持在兩位數,而凈出口的貢獻度,只有3年超過兩個百分點,4年在0.1至0.8個百分點。最高一年是2007年,貢獻了2.6個百分點。但同年國內消費和投資合計對GDP貢獻了10.4個百分點(當年GDP增長13.0%),4倍于凈出口。
第二,中國的“外貿依存度”被誤讀
2010年,中國進出口總額為2.9728萬億美元,占當年GDP總額5.8786萬億美元的50.6%。此百分比便因此被誤讀為中國的外貿依存度。其錯誤在于:這里的進出口是總值,而GDP只是較上一年的增加值,兩者并沒有可比性。仍以2010年為例,當年,中國貨物出口總額1.5779萬億美元,折合人民幣10.6666萬億元。同年中國工業增加值約16.4萬億元人民幣。國家統計局沒有公布工業總產值數字。但按2008年中國工業增加值僅占工業總產值26.3%匡算,2010年工業總產值應為62.36萬億元。依此計算,中國出口僅占其工業產出的17.1%。
期待議題4
政府采購鼓勵自主創新是國際慣例
關于中國自主創新和政府采購,近來美國企業對此提出關切,他們或將敦促政府將此列為本次“對話”的議題之一。美國反對中國政府把具有國內知識產權、商標作為參與政府采購的前提。他們將這些措施認定為市場準入障礙和貿易保護主義。
但實際上,通過政府采購鼓勵自主創新是各國政府的通行做法。美國美中貿易委員會在一份報告中援引波士頓咨詢集團的研究結果說,世界前20個創新最佳實踐國家中有19個是采用稅收優惠政策和研發資助來實現的。同時,國際實踐也證明,還有很多國家是通過政府采購來支持本國的自主創新,典型例子是英國、澳大利亞、愛爾蘭、瑞典等。美國自己的政府購買政策也向本國企業傾斜:其《購買美國產品法》、《政府采購法》的例外條款和《小企業法》等法案中均有包括購買國貨和照顧中小企業的規定。
期待議題5
表明中國為外資營造開放投資環境
4月26日,中國美國商會公布2011年《美國企業在中國》白皮書,(下稱《白皮書》)稱,中國美國商會的會員企業敦促中國重新考慮有礙公平競爭的歧視性行業政策。《白皮書》認為,這些政策包括與自主創新、許可標準、政府采購、競爭法及知識產權執法等相關的法規。該商會主席狄安華當天對媒體表示,打算以此為議題提交本次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討論。中國政府似可利用本次“對話”,向美方及國際社會講解清楚,目前中國已經從法律和制度上大體解決了自主創新與國際合作的關系。中國政府對在華外國企業視同本國企業,實行國民待遇;中國仍將堅持對外開放,擴大市場準入范圍,改善政策透明度,并在不同地區保持政策的一致性,積極致力于為廣大外商投資企業營造更加開放公平;更加優化合理的投資環境。
期待議題6
真正兌現中美兩國對等承諾
關于跨太平洋伙伴協議(TPP),及中美兩國應該對等承諾等問題似可在本次“對話”中,主動給予回應和提及。2011年3月9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發表《2011年總統貿易議程報告》。該報告稱,美國要在2011年積極推進跨太平洋伙伴協議的自由貿易談判,并爭取談判在今年內完成實質性推進。跨太平洋地區是中國極為重要的貿易對象,雙邊或多邊貿易合計占中國對外貿易總額的一半以上。中國有必要提醒美國在涉入該地區的經貿活動中應注意事先與中國商議協作相關事宜。
關于對等承諾,中方要強調的是,美國在前兩次“對話”中向中方提出的包括,服務業市場開放、政府采購、自主創新、保護知識產權等的要求,中方都做了積極回應,并一一采取切實行動。但美方對中方提出的要求如,放寬高技術出口管制、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支持中國企業赴美投資等,并沒有給予真正兌現。
因此,本次“對話”中方應是要求美方履行這之前的兩次“對話”所作出的承諾,在此基礎上才能夠再提出新的要求。(作者孫時聯 何偉文 孫時聯系新華社世界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何偉文系中國國際貿易學會中美歐戰略與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第二輪對話成果落實情況
【戰略方面】
中美關系再次大起大落,人權對話如期舉行。在首輪對話結束后,中美關系出現一些積極因素。但2010年6月,美國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茨稱,美國不會因為與中方的軍事交往受阻而改變對臺政策。中方隨之婉拒蓋茨訪華,中美軍事交流陷入低谷。之后,中美匯率爭端、南海事件和美韓、美日黃海聯合軍演等,使中美關系更緊張。2011年1月,胡錦濤主席應邀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重新確立了中美合作基調。2011年4月末,新一輪中美人權對話終于順利在北京舉行。但在4月上旬,美國國務院發表《2010年度國別人權報告》,涉華部分再次攻擊中國人權狀況,曾引起中國嚴重抗議。
中美能源合作較為順利。2010年5月,首屆中美效能論壇以及中美可再生能源產業論壇和中美先進生物燃料論壇如期在北京舉辦,“中美可再生能源伙伴關系”正式啟動。2010年9月,第十次中美油氣工業論壇在美國舉行;2010年12月,中美可再生能源投資論壇在北京召開;2011年1月,第二屆中美清潔能源務實合作戰略論壇在華盛頓舉行。不過,由于種種緣故,原定于2010年下半年召開的第五次中美能源政策對話至今尚未舉行。
在國際和地區問題上分歧依舊。2010年9月,釣魚島撞船事件發生,再次引熱中日釣魚島紛爭;2010年11月,朝韓炮擊事件發生,朝鮮半島局勢持續緊張;2011年2月,利比亞局勢開始動蕩,3月,法美等西方諸國相繼軍事介入。在這些重大的國際和地區問題上,中美雙方存在較大分歧。另外,截至目前,應于2011年5月之前開展的中美新一輪安全、裁減軍備與核不擴散對話等尚未如期舉行。
【經濟方面】
美國濫發貨幣轉嫁壓力,中國美元資產貶值嚴重。2010年11月,美聯儲推出第二輪量化寬松政策,同時宣布維持“零利率”。這主要基于兩個考慮:對內壓低長期利率,促進經濟增長;對外實現美元貶值,降低債務負擔。
2010年底美國的國債余額突破14萬億美元,對GDP的比例超過95%。在財政方面,2010財年美國聯邦政府財政赤字為1.29萬億美元,占GDP的8.9%,較2009財年有所降低。隨著8580億美元減稅法案的實施,美國聯邦財赤仍有可能繼續快速積累。
美國這些做法嚴重威脅中國的美元資產安全。從2010年6月人民幣與美元脫鉤以來,人民幣對美元累計升值近5%。目前,中國是美國證券最大持有國,共持有美國證券1.6萬億美元,其中包括美國國債1.1萬億美元。隨著美元國際購買力的下降,中國的外匯儲備遭遇了巨大損失。此外,由于流動性泛濫,熱錢涌入,中國等新興國家正面臨嚴重的通貨膨脹壓力。
在貿易方面,2011年前兩月美國貿易赤字仍保持在高位,分別為470億和458億美元。在儲蓄方面,2010年6月到2011年3月,美國個人儲蓄率從6.3%下滑到5.8%。美方并沒有認真落實第二輪對話中承諾,進一步增加國內儲蓄。
美國承諾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但尚未行動。是否被視為完全市場經濟國家,直接決定了中國出口企業在面臨反傾銷訴訟時的境遇。美方不少人士傾向于按照中國加入WTO時達成的協議,在2016年讓中國市場經濟地位自動“轉正”。此外,對于中方關切的放開高科技產品出口限制、投資限制等要求,美方也未有任何實際行動。
美國金融監管法案終成法律。2010年7月,美國金融監管改革法案——《多德-弗蘭克華爾街改革和消費者保護法》最終成為法律。根據美國立法的慣例,新監管法案只是確定改革的框架,其實施還須有進一步的細則。法案責成監管者進一步制定243項規則,進行67個領域的研究,并定期發布22份報告。
IMF通過改革方案,但在份額及投票權問題上仍有待突破。2011年3月,IMF宣布,2008年的份額和發言權改革方案正式生效。根據該方案,中國在IMF的特別提款權(SDR)份額占3.72%,投票權占3.55%,均居第六位。2010年11月,在2008年改革方案的基礎上,IMF執行董事會提出新的份額改革方案。該份額改革如獲通過,中國的份額將升至6.39%,投票權也將升至6.07%,繼美國和日本之后,位列升至第三。此外,歐洲國家還將在IMF執行董事會中讓出兩個席位,以提高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在執行董事會的代表性。IMF表示,將盡最大努力在2012年10月的年度理事會會議上完成以上改革的審批程序。當然,這仍需要看美國的態度。(作者孫時聯 熊柴 熊柴系清華大學經濟學院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