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報訊 (記者 郭奕涵) 中俄原油管道昨日竣工,中俄能源合作邁入實質性發展階段。同日,中俄兩國還簽署了《中俄關于全面深化戰略協作伙伴關系聯合聲明》,提出要繼續推進石油上下游、煤炭、天然氣、核電等領域的合作。中國石油大學經管學院院長王震分析道,石油貿易是為中俄能源合作打了頭陣,而未來兩國能源合作前景廣闊。
根據中俄此前簽署的石油換貸款協議,2011年至2030年的20年間,中國將每天從該石油管道接受30萬桶原油,總供應量達3億噸。據海關數據顯示,俄羅斯今年1-7月份共向中國供給原油981萬噸,躋身前三大中國原油來源國。
實際上,自2008年10月中俄兩國確定能源談判機制后,已舉行了六次能源會晤。除了原油領域,雙方在其他能源項目上也展開了合作,并在今年取得一系列成果。王震表示,未來中俄合作在煤炭方面更具發展潛力。他分析說,“俄羅斯煤炭資源主要集中在遠東地區,考慮到成本以及供需關系,未來俄方的煤炭將更多地傾向亞洲市場”。
上個月,中國與俄羅斯剛剛達成了60億美元的借貸協議,中方將在未來25年里獲得俄羅斯出口的煤炭資源。從數據來看,今年1-8月份,中國從俄羅斯進口煤炭760萬噸,相當于我國煤炭進口總數的7.1%。
今年如此頻繁的動作無疑顯示了中俄能源關系正在全面升溫。不過,天然氣合作問題仍是一大困局。此前,俄羅斯能源巨頭Gazprom曾宣稱建造兩條通往中國的天然氣管道項目,但因定價問題被拖延。另外,據俄媒體稱,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已把從阿爾泰入境中國的“西線天然氣管道”列入計劃建設項目,但目前天然氣問題仍是兩國在能源領域合作亟待攻破的堅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