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將就未來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合作作出安排,意義重大,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美國總統奧巴馬等100多位政要將在會議后期與會。會議舉辦地哥本哈根已成為世界的焦點所在。
記者近日分別采訪相關專家,請他們就氣候變化的科學定論、2攝氏度閾值、氣候談判的難點及取得成果的前景等問題發表觀點和看法。
氣候變化有無科學定論?
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編寫的4份有關氣候變化的評估報告,人類活動導致近50年氣候變化的可能性已經上升到90%,并且全球變暖的趨勢是一致的。相關表述獲得了所有國家的同意。
IPCC副主席、法國氣候專家讓·茹澤爾表示,一些人質疑相關氣候變化報告是否存在虛假內容。但事實上,這份報告是全球各國研究人員共同完成的,經得起任何推敲。
印度科學院大氣和海洋科學中心教授戈文德斯瓦米·巴拉認為,氣候變化懷疑分子和特殊利益集團一直質疑IPCC報告中有關氣候變化的科學證據,并試圖破壞氣候科學家的名譽,其目的是盡力避免任何減排的束縛。
2攝氏度閾值有何意義?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非常駐研究員、馬里蘭大學助理教授內森·胡爾特曼表示,歐盟提出的2攝氏度閾值并非隨意提出的一個目標。當然,幾乎不可能簡單確定氣候變化弊大于利的臨界點。人們需要估計氣候變化何時算得上危害過度,這需要考慮各種可能的結果,并合計出一個數據。類似2攝氏度的目標就是這樣計算出來的。
巴拉則認為,2攝氏度闕值是一個將注意力從核心問題轉移的策略,我不認為它能帶來任何有意義的解決辦法。我們應該討論的“核心問題”是如何公平合理地分配碳排放配額,而不是二氧化碳濃度或表面氣溫的變化。
氣候談判的難點有哪些?
茹澤爾表示,目前,多數國家領導人都已意識到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性,但哥本哈根會議的難點在于減排的目標太大,因此很難達成共識。如要控制全球氣溫升幅,必須保證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在2015年達到峰值后出現下降。另外,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在技術和資金支持上存在著較大的分歧。
巴拉表示,氣候談判的主要困難是碳排放量的分配。我個人認為,發達國家永遠不會真誠地向發展中國家提供技術轉讓或資金。發展中國家必須自己尋找解決能源和氣候變化問題的方法。
氣候大會取得成果的前景如何?
美國喬治敦大學外交學院科技和國際事務系助理教授喬安納·劉易斯認為,隨著世界一些主要國家陸續宣布本國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目標,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達成協議的可能性大大增加。雖然協議的所有細節并非都能在大會結束時敲定,但各國應該能夠就應對氣候變化的新全球框架達成協議。
巴拉則認為,目前推動各國經濟發展最便宜的能源仍然是以碳為基礎的能源。除非這種情況發生變化,否則我們不會看到全球碳排放出現大幅度減少。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個人認為,哥本哈根會議不太可能達成最終的協定。(據新華社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