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國際財經 > 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峰會 > 正文
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貝拉會展中心布置的“聯合國氣候墻”。本報記者 辛本健 攝
在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現場貝拉會展中心,截至12月5日,已有超過3.4萬名來自各國政府代表團、國際組織、非政府組織和媒體等機構的代表,其中媒體記者申請者超過5000人。
家住北京朝陽區的張大爺告訴記者,社區不久前舉行了“一元換購節能燈”活動。由于有政府的補貼,一元錢就能買到一只節能燈!張大爺在活動開始第一天就趕去換購了5只。
本報北京12月7日電 今日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拉開帷幕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被很多人稱為“人類拯救地球的最后機會”。大會召開之際,各國民眾以不同方式表達各自的氣候關切,其核心的焦點還是在生存與發展的問題上。
生存之憂
呼聲高漲
“對于曼谷和周邊其他各府來說,氣候變化已經變成了關乎生存的問題。”
“對于曼谷和周邊其他各府來說,氣候變化不僅是個環保議題,而是已經變成了關乎生存的問題,”亞洲理工學院講師蘇塔博士如此強調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性。
曼谷市面對泰國灣,平均海拔高度只有0.4米,隨著溫室氣體增多導致的全球變暖,泰國灣的海平面正以每年3毫米的速度上升。專家測算,如果海平面上升1米,曼谷70%的面積將成水城。在曼谷市一個叫沙梅今的臨海小村落,村民為了躲避不斷上漲的海水被迫一次次搬家,該村人口在過去20年間減少了30%。泰國學者日前在一次研討會上強烈呼吁哥本哈根大會達成一個可行方案,以拯救受到威脅的沿海地區。
巴西人熱衷參與哥本哈根大會。據悉,該國參會人數多達700多人,其中120人為政府和國會代表,其余500多人都是自愿自費參加的民間社會團體代表。巴西記者諾瓦伊斯表示,盡管人們對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大會究竟能取得怎樣的成果仍然心存憂慮,但是仍然有很多理由足以讓人們期待著各國領導人在哥本哈根大會的關鍵時刻,促成會議取得積極的具體成果。
5日,英國倫敦舉行了被稱為有史以來最大的“氣候游行”,數以千計的民眾當日中午從美國駐英使館附近的格羅斯威納廣場出發,向英國政府所在地進發,最后以“人浪的方式”圍聚在英國議會威斯敏斯特大廈。組織游行的負責人辛哈說,我們就是呼吁布朗首相力促哥本哈根大會取得成功,要讓發達國家以后10年內至少減排40%,提供資金幫助發展中國家減排。
萬般之本
發展為先
“人們關心保護亞馬孫熱帶雨林,但更要關注這個地區居民的生存和就業。”
在印度,以煤為燃料的火力發電量占總發電量的55%,其碳排放量也占總排放量的約60%。然而,印度城市缺電現象仍然突出,在新德里等大城市,電力缺口很大。為了實現減排的同時又能保證電力供應,印度政府很早就決定大力推廣使用太陽能和生物燃料等清潔能源。
不過,多年從事新能源推廣的一家民間機構負責人阿尼爾·加戈告訴記者,盡管政府大力推廣,但成效不大,因為“資金支持是主要問題,同時發達國家此前承諾向發展中國家進行技術轉讓的進展不大”。加戈表示,希望該問題能在哥本哈根大會上有一個明確的說法。
巴西擁有世界上最大的熱帶雨林,而亞馬孫熱帶雨林的砍伐和焚燒所排放的溫室氣體占該國總排放量的70%。巴西政府11月公布2020年將溫室氣體減排36.1%至38.9%的自愿指標,其中最重要的措施就是將每年亞馬孫毀林面積減少80%。這些措施得到了民眾的普遍擁護,但也引起一些擔心。
亞馬孫國立研究所所長路易斯說:“在亞馬孫地區生活的巴西人有2500萬,人們關心保護亞馬孫熱帶雨林,但更要關注這個地區居民的生存和就業。”巴西農業聯合會主席卡蒂亞認為,減少毀林和恢復林地需要巴西付出4000億雷亞爾(1雷亞爾約合0.584美元)的巨大代價。巴西實用經濟研究所國際部主任馬爾科斯·辛特拉表示:“我們發展中國家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暖,提出了自愿的減排指標。現在輪到發達國家能否兌現承諾,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和技術援助。這是我們對氣候大會成果最關心的問題。”
事實上,發達國家民眾在全球氣候變化問題上的態度也與其實際利益密切相關。美國一位名為伍爾科特的受訪者表示,她支持美國就減排采取行動,但不同意為此提高能源價格,并認為在目前的經濟形勢下,美國公眾也不會支持能源價格上漲。專家認為,在進入解決氣候變化問題的實質階段后,發達國家民眾開始慎重考慮自己需要支付的代價。當經濟繁榮的時期,人們對氣候變化更熱心一些,而遭遇了國際金融危機之后,保住自己的工作和發展經濟的想法就占了上風。
點滴之間
共同應對
“我們必須盡快行動起來,哪怕是犧牲我們個人的利益,也應該要為環保大局考慮。”
近年來,高溫、寒冷、持久干旱、風沙、暴雨、颶風等極端天氣頻頻光顧澳大利亞。澳大利亞科學和工程研究院的一份報告指出,氣候變化已是一個明顯的事實,將導致澳大利亞的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物種減少,海平面上升,正常社會經濟活動和公共健康受到威脅等。
作為世界上人均溫室氣體排放最高的國家之一,澳大利亞民眾越來越多地參與到應對氣候變化的環保行動中來。為了應對氣候變化,澳大利亞氣候變化網站建議人們,日常做這樣幾件事:將燈泡換成節能燈泡;不用的電器拔掉插頭;后院種棵樹;晾干衣服而不是烘干;房屋建筑使用節能材料;安裝節水裝置等。
印度首都新德里的圣哥倫巴學校“生態俱樂部”的指導老師拉瑪錢德朗女士對記者說:“我們必須盡快行動起來,哪怕是犧牲我們個人的利益,也應該要為環保大局考慮。”她認為應從孩子抓起,培養他們熱愛環境、自覺保護環境的意識。記者最近發現,經商的房東達塔先生將自己家的燈泡都換成了比節能燈泡還要環保的LED節能燈。達塔先生告訴記者:“這也算是我們給環保做點貢獻。”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庚辰告訴本報記者,國際上主流輿論和科學界都尊重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的全球氣候評估報告,確認人類活動是近50年全球氣候系統變暖的主要原因。王庚辰表示,氣候變化談判遠遠超出氣候變化科學的范疇。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經濟發展階段、民眾生活水平、能源結構、資金和技術實力等方面有很大差距。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權不應被遺忘。發達國家應該承諾并切實向發展中國家提供更多的資金和技術援助,幫助它們實現減排。
(綜合本報駐美國記者溫憲、駐德國記者劉華新、駐英國記者王如君、駐巴西記者吳志華、駐澳大利亞記者李淵、駐泰國記者任建民、駐印度記者廖政軍和本報記者辛本健、吳成良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