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朱菲娜 實習生 嚴卿
有關人士稱,歐盟對中國鋼鐵產品征收反傾銷稅的理由是“損害威脅”,這是在濫用反傾銷
無縫鋼管損害威脅沒有事實依據
7月28日,歐盟反傾銷委員會通過表決,支持歐盟委員會對產自中國的無縫鋼管征收為期五年的正式反傾銷稅,以此取代之前為期6個月的臨時反傾銷稅。
對此,中國商務部暫未作出正式回應。但商務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員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表示:“此次歐盟提出征收反傾銷稅的理由是‘損害威脅’,此舉是濫用反傾銷。反傾銷的標準一般是對產業有實質損害,基于事實。但是‘損害威脅’是臆斷、猜想。”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外經部部長張小濟認為這是“貿易保護措施”。他對本報記者談道:“近來,各國領導人在各種國際會議場合都表態不實行貿易保護主義。但是歐盟這樣的舉動還是令我們很失望,對于在貿易中產生的糾紛更應采取協商的態度。”
長期幫助中國企業與歐盟打反傾銷官司的傅東輝律師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此案的關鍵在于查清歐盟是否有濫用規則的情況。根據WTO反傾銷協議所述,以“損害威脅”為由發起反傾銷調查應基于事實,提供準確充分的證據,造成的損害也必須是能夠明顯預見和迫近的,而非僅僅是推測和極小的可能性。
據消息人士說,目前正式反傾銷稅稅率還未最后確定,最高可達40%。此前的臨時反傾銷稅稅率在15%至25%之間。一旦敲定將從今年10月開始生效。實際上,在今年4月臨時反傾銷稅出臺之時,商務部便提出,希望歐盟調查機關結合近期數據及市場情況,尊重世貿規則,通過對話與合作的方式解決問題。傅東輝律師認為,在雙邊對話無法解決中方所關注問題的情況下,若發現歐盟在該案的立案、調查和裁決過程中存在與WTO規則不符之處,我們也可通過WTO爭端解決機制維護權益。
緊固件案中國首次向WTO告歐盟
另外,在無縫鋼管案發生的前一天,歐盟部長理事會在沒有舉行討論的情況下就決定對中國產鋼線材(4688,-8.00,-0.17%)(也稱鋼盤條)征收為期5年的正式反傾銷稅,稅率高達24%。
同時,中歐此前的另一起貿易摩擦——鋼鐵緊固件反傾銷一案也有了最新進展,中國政府7月31日宣布,就歐盟對中國緊固件采取的反傾銷措施提起WTO爭端解決機制下的磋商請求,從而正式啟動了世界貿易組織爭端解決程序。這是中國加入WTO以來首次訴諸其爭端解決機制尋求解決與歐盟的貿易爭端。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對此表示,此案損害了1700余家中國緊固件企業的正當貿易利益。
最近一段時間,陷入經濟衰退的歐盟面對內部貿易保護主義壓力,頻頻對中國產品揮舞反傾銷“大棒”。據商務部統計顯示,自1979年歐盟對華發起第一起反傾銷調查至今30年時間里,歐盟共對華發起140余起反傾銷調查,是對中國發起反傾銷調查最多的世貿組織成員之一。最近,尤其是針對中國的鋼鐵產品和鞋類產品,歐盟接二連三發起“攻擊”。
對此,張小濟稱:“隨著各項貿易法規不斷規范,金融危機前,全球貿易案件是呈下降趨勢的。但是由于金融危機的影響,最近,貿易案件數量有所上升。”隨著金融危機持續蔓延,各國面臨的經濟壓力逐漸增大,因而可能對本國企業,尤其是落后產業采取一定的保護措施。
傅東輝認為,目前世界貿易的法律秩序相對比較雜亂,而歐盟這樣傳統的反傾銷國家,對中國的影響力又尤其大,因此我們更應做好雙方的對話溝通,盡力規范各方法律,使世界貿易更為通暢互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