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 > 國際財經 > “購買美國貨”引發國際爭議 > 正文
連日來在美國國會討論的長達700多頁的經濟刺激計劃議案中,僅小半頁紙的“購買美國貨”條款引起全世界的關注。美國著名智庫華盛頓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兩位知名經濟學家霍夫鮑爾和斯考特在該所3日出版的《政策概要》上,發表了題為《購買美國貨:不利就業、有損聲譽》的報告。該報告認為,這些條款不僅會危及脆弱的全球貿易體系,破壞美國欲在目前全球經濟危機中扮演領導者的努力,而且會產生事與愿違的后果,因這些條款而失去的工作崗位要比原想“保護”的工作崗位還要多。該報告已于3日送交國會和白宮。
上月底,美國國會眾議院通過了總額為8190億美元的新經濟刺激計劃,其中一項條款規定,任何基礎設施項目要獲得新經濟刺激計劃的資金支持,所使用的鋼鐵產品都必須是美國生產的。據悉,國會參議院的新經濟刺激計劃還將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擴展,除了鋼鐵產品以外,項目所需制成品也必須是美國生產的。
霍夫鮑爾和斯考特在報告中提供了大量有說服力的數據以支持其論點。他們認為,眾議院1月28日通過的議案中要求在基建項目中只使用美國鋼鐵材料,只能對美國鋼鐵業約1000個崗位產生“積極影響”,參議院正在討論的議案中要求所有建筑產品、設備都必須是“美國制造”,也只可能產生9000個就業崗位。這些工作崗位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因為權衡這些“積極效果”時,必須考慮到美國的貿易伙伴可能采取的報復性措施給美國帶來的“消極后果”。
2007年美國鋼材出口達900萬噸。據兩位經濟學家粗略統計,包括加拿大、英國、中國、日本等美國12個主要貿易伙伴在2006年直接和間接的政府采購中,涉及的美國出口商品總額約1040億美元,其中每10億美元出口約創造6192個工作崗位。也就是說,美國主要貿易伙伴的政府采購,直接或間接支持著美國約65萬個工作崗位。而一旦貿易伙伴采取報復措施,即使只是采購額的10%受到影響,美國也將損失6.5萬個工作崗位。顯然,對貿易伙伴的出口減少所帶來的損失,輕易就將“等于或大于”國會兩院條款可能帶來的“好處”。更嚴重的是,“購買美國貨”條款所創造的工作崗位主要局限于鋼鐵及其他少數產業,而出口減少帶來的工作崗位損失則將擴散到幾乎所有產業。
同時,兩位經濟學家強調,20世紀30年代美國《斯姆特—霍利關稅法》導致的貿易戰,目前哪怕只是局部重演,對世界經濟也是災難。但更重要的是這些條款對美國外交政策的影響和對美國名譽的損害。在去年的二十國集團華盛頓峰會上,美國承諾,在當前全球不利的經濟形勢下,不采取新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僅過數月,如果美國就背棄承諾,等于鼓勵其他國家也不遵守國際貿易義務,將直接損害今年4月二十國集團倫敦峰會全球采取協調行動應對危機的前景,也使恢復多哈回合談判的可能性變小。
目前,全世界都在觀望美國新政府的貿易政策走向。美國最終在“購買美國貨”條款上的行動,將決定世界各國對美國貿易政策的解讀。在失明顯大于得的情況下,美國有什么必要冒險?這是兩位經濟學家的最終結論。
2月3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在接受多家美國主要電視臺采訪時表示,美國不能發出保護主義信號。他警告美國國會,新經濟刺激計劃的最終版本不應包含任何可能引發貿易戰的保護主義語言。他說:“我們不能發出保護主義的信號”,“我認為我們需要確保(經濟刺激計劃中的)任何條款都不會引發貿易戰”。
同日,奧巴馬在白宮提名新罕布什爾州共和黨國會參議員賈德·格雷格為商務部長人選。奧巴馬在宣布這一提名時呼吁避免因兩黨傳統分歧而導致他提出的經濟刺激方案在參議院陷入僵局,并要求參議院盡快批準這一方案。
(本報華盛頓2月3日電)
相關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