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王熙喜 發自上海
花旗帝國終于沒能熬過這個冬天。
1月16日,在宣布連續第五個季度虧損、虧損額達82.9億美元之后,花旗集團宣布,集團將重組為花旗公司和花旗控股兩部分,前者將專注于全球的傳統銀行業務,后者將持有該集團高風險資產和較難管理的投機業務。當天,花旗股價收于3.50美元,創下新低。
花旗集團的裂變表明,創立于10年前的“金融超市”模式宣告結束。
近幾個月花旗一直在出售旗下資產。去年12月5日,花旗將旗下德國零售銀行業務以52億歐元(約合66億美元)出售給法國CreditMutuel-CIC銀行。上周,花旗旗下美邦公司控股權售予摩根士丹利。
此外,作為日本第三大證券經紀公司的日興證券也被花旗劃為非核心資產擬出售,同時,為了縮減業務規模,花旗將關閉在中國內地成立了三年的私人銀行部,并將相關業務整合至零售銀行部。但隨后花旗中國否認了此消息。
1月19日,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首席執行官歐兆倫稱,對于分拆,“我需要強調的是,上述變化將不會對為客戶提供的服務產生任何的影響,花旗中國的業務一直穩步增長!
據悉,為了避免又一場危機爆發,奧巴馬經濟團隊正在考慮推出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銀行業援助行動,旨在一舉鏟除銀行業的“病根”。
考慮中的方案包括設立一家專門的“壞賬銀行”,接管金融機構賬上的不良資產,進一步擴大對所謂“有毒資產“的擔保等。
當花旗集團解體時,花旗中國市場卻顯得相對平靜。1月10日,花旗(中國)公司宣布,在大連市成立貸款公司獲批,這是花旗在華第三家貸款公司。此外,雖然近期大型國有銀行的外資股東接連減持股份,但花旗在與浦發銀行溝通時明確表態,沒有減持浦發股份的考慮,相反還有增持的意愿。
花旗集團于2006年在中國開展私人銀行業務,目標人群為個人凈資產至少1000萬美元。
中國金融理財網總經理王丙森認為,由于網點布局、人脈基礎不如中資行,外資銀行的私人銀行業務難以“落地”。中國私人銀行業務客戶多是江浙的企業用戶,以信托理財方式為主,與歐美流行的產品銷售模式不同,將海外私人銀行模式移植到中國并不可行。
王丙森估計,花旗可能調整私人銀行業務策略,但退出中國市場可能不大。他說,成本不是影響的主要因素,因為高端客戶更注重文化的認同。據悉,花旗私人銀行在北京和上海約有30名私人銀行理財顧問,但花旗中國對此拒絕確認。